搜尋此網誌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楊瀾、吳征——騙子夫妻?

下文重要,是舊文,現在才收到。歡迎廣傳
注意留美、被獎學金接去美國的中國傳媒人,不少都有問題。
楊瀾的騙局,該破了吧!!
─────────────────────────
【批註:楊瀾曾落腳的鳳凰台,十年下來,台內不少傳媒人都有問題。】
http://tieba.baidu.com/p/149969918
楊瀾征——子夫妻?

上海的《解放日报》把杨澜称作中国最有智慧的女人在常人看来,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子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获得了名誉及经济上的如此巨大的成功,确实了不起。他们所没有认识到的是,几年前杨澜回国时对报界撒了个弥天大谎。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骗术上她恐怕是中国最有智慧的女人了。   
  杨澜曾因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综艺节目而小有知名度。报载,她曾就读于北外院西语系;她本人曾在一次访谈中披露,她赴美留学是得到了一位泰国富商的扶助。本文并不想讨论她与该泰国先生的关系,因为这既不是笔者的关注点,也非恰当,应为那毕竟是别人的私事。然而,她自美回国定居被中国媒体炒作之事却让人记忆犹新。   
  她与丈夫吴征回国了。《新民晚报》采访了她俩。那时,中国虽已摆脱了要求人们直接向党表忠心的教条程式,但对表示放弃在美优越的条件而报效祖国的态度仍十分赞赏而加以厚爱。不错,选择到哪儿定居是人的意愿,应该得到尊重。不论是留美还是回国,那是个人的喜好而不应对其嘲讽或指责。关键问题是回国者要说实话,而不是夸大自己或虚构故事。常人会认为,采访一个观众曾经熟悉的电视播音员是正常的事。但从深处想,她返华定居有一系列的问题要向好奇的观众解释:为什么回国?在美奋斗得怎么样?今后有何打算?等等。实质上,这次采访关系到她们夫妇形象的重塑、机会的索取和再分配、在华的定位以及政治态度的含蓄表白。大凡投机者们对机会的性质有著超乎寻常的敏感。杨、吴夫妇也一定明白,不仅老百姓在注意她们,而且广电部、文化部的领导与港台各界也必然会阅读影响很大的《新民晚报》。   
  该报介绍说,吴在美是一位成功的商业人士;杨澜则称,在美攻读国际新闻专业2年多毕业后,美国ABCNBC、及CBS等三大电视网都邀她加盟;公共电视网的总裁还亲自写信给她聘请她。然而,她俩决定回国定居,因为她们的前途在中国,云云。她的口气给人一种印象,似乎这三大电视网外加PBS邀其去作节目主播而遭其谢绝。多伟大啊Peter Jennings, Dan Rather, Tom Brokaw, Jim Lehrer们都该让路了。他们的横跨全球的电视网都急需一位英语仍然在进步中、美国人文、历史知识还在熟悉中的中国女子来辅助!而这百万年薪的工资竞遭到了谢绝!是啊,美国本土长大的一届又一届的新闻及广播毕业生以及在职的上千播音员们的语言、风度、历史及国际知识肯定没有杨澜好,因为杨女士曾是中国一电视台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呀!   
  对美国就业市场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文科的某些专业(如哲学、历史、新闻、国际政治、音乐)毕业后找工作不容易。因此转行的人不少,或则须经历一个艰难的求职历程。 你在中国小有名气并不意味著美国人都知道你。到了美国,一切都得从新开始,陈冲如此、龚雪如此、夏霖亦如此。
杨澜编造的故事之荒诞性就在于:美国三大电视网不可能主动写信给邀聘她;CBS的总裁更不会写信给她。这四大电视网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杨澜其人。美国电视网对节目主持人要求很严;其口语表达的生动流利程度、对本国及世界各地区人文历史的了解及气质和风度等使众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都无法胜任。
电视网对主持人的气质有特别的要求:必须具有中年或以上的年龄,其形象能显现魅力与稳重,又时常不失幽默。看看我上次提到的几位主持人均如此。特别在发生重大事件时,他们有即兴发挥的能力,能在没有讲稿的情况下把索马里的冲突渊源或法国农民和政府的对立讲得头头是道而又不显出罗嗦或乱侃。这就是其难以替代的水平和能力。这种特殊要求使得 即使像 Connie Chung这样资深的主持人都曾一度靠边站。电视网对地区性特约采访记者的要求也非常高。看看那些记者们的口若悬河和对各类事件的生动表达便可知道。这些美国人也得经过特殊语音训练班的锤炼。
杨澜的技巧在于,她利用了中国公众对这一切的不了解而虚构了自己在美国新闻界心目中的地位连美国社会都在青睐她,那么她必然是当今求之难得的奇才了。她清楚地知道,如果把自己在美求职不如意的事如实道来,如果把外国人(特别是中国这样政治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如何难以打入电视广播这一美国人占据的世袭领域的事真实地说出,那么对中国民众来说无疑是承认自己在美的奋斗失败。尽管回国求职并不一定表示本人的无能,但那时国内往往是这么看待归国的人士的——除非你能讲一个放弃美国优越生活和职位的故事。
因此,杨需要叙说一个在美成功的故事,但她的吹嘘也实在太离谱了。否则,杨澜能够出示那些美国电视网邀请她加盟的信吗?可能丢失了吧!她的故事之所以能在中国被接受而尚未受到质疑,是因为中国的民众和政府部门(包括中国电视台的老总们)不可能对我以上谈的几点了解得如此确切,因为他们毕竟未在美长期生活过、不了解美国的就业市场。利用这种由于不同地域和生活方式而带来的认知上的差距,这是骗术中较为高明的一种。那么?向《新民晚报》虚构故事对杨澜在华事业的窜升究竟有何重要意义?杨澜是如何把媒体形象转化成对己有利的商业优势的?   
   在分析杨澜的发家史时,不能不提到其现任丈夫吴征。
为走向国际,此君最近竟然伪造学历。众所周知,杨澜的阳光卫视新浪网合并,氏夫妇分别担任新浪的一、二把手(吴与原新浪领导人共担第一把交椅)。因此,杨、吴有了除阳光电视台以外的一个宣传自己的强大阵地。
119日的新浪娱乐消息中,有一条为:吴征被选为第29届国际艾美奖颁奖大会共同主席。也就是说,他将与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网主席Pat Mitchell共同主持颁奖仪式。
众所周知,艾美奖闻名国际,是美国电视界的奥斯卡。届时全球影视明星与剧作家麇集此一盛会,其全球收视率将达到两亿多人。新浪网称吴这是有史以来出任这一职务的第一位亚洲人吴征以新浪网联合董事长的身份亮相于国际活动,并将为典礼致贺词。如果吴征是靠诚实来获得此一殊荣,那么我会为此高兴,因为能有华人担任这一重大典礼的关键职务,有助于提高华人的形象。 但是,打开新浪网提供的吴的履历,我不免倒吸了一口凉气:在吴的众多文凭中,有一条为“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得华盛顿大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巴灵顿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很少人都听说过巴灵顿大学吧。要了解这所学校,还得努力寻找、仔细探索才行。原来,Barrington University 是一所函授学院(学生不用到学校来上课),提供的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 Distance Learning,而且,该学校不设博士学位!为了蒙骗中国的老百姓、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吴编造博位,这不很可耻吗?吴征是没有勇气提函授两字的。这黑纸白字的事实就这样躺在我的面前,而吴征却即将道貌岸然地登上艾美奖的奖台,获取国际影视界的掌声。这是多大的一种讽刺!
至于他其它的学位及北大及清华的客座教授我目前尚无暇核实,仅仅此一项就让人摇头了。广大留美学子需要五、六年的苦读才获得一个博士学位,而吴征靠笔一挥就让中国相信他是美国的博士。
晚上,当艾美奖的主席布莱斯 · 查贝尔 (Bryce Zabel) 握著吴的双手向他道贺、当千万双敬羡的眼睛凝视著这个中国新浪网董事会联合主席的时候,杨澜会怎样想呢?可能是为自己的夫君又迈出人生中关键的一步而欣喜吧。在中国这一各种利益重组的时刻,在建立未来的电视王国与网络巨头的奋斗中,配合默契的夫妻俩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批註:以下來自另一篇文章 http://www.tangben.com/USpolitical/ywlie.htm 。為具名之作。】
杨澜吴征没有骗过任何人吗?  曹長青
本来1997年底听到杨澜上了《纽约时报》头版一说起,直到开始看到网上的质疑,我一直觉得这不过是一个虚荣心的问题。谁都多少有些虚荣心,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希望得到人们的肯定,好能开始一番自己的事业。我不仅没有认为吴征杨澜就是心地很坏的骗子,反而觉得他们都有一定的能力,即使不那么夸张,也能做成一些事情,尽管远不会像现在这么成功   
  但随着对吴征杨澜事情的进一步了解,尤其是吴征杨澜在受到媒体和大众质疑后的一系列做法,则越来越改变了我最初的看法。吴征杨澜既然已经成了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排上名的富豪、上了美国《富比士》排行榜、成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联席主席,那么受到大众和媒体聚光灯的检验就是非常正常的了。   
  公众人物有很多机会对媒体讲话、影响大众、塑造自己的形象;能得到许多实际利益的好处;(像这种非政坛的公众人物)既可以得到权势的支持,还不会像政界人物那样由于权力斗争而垮台。如果再没有媒体的监督制约的话,那么公众人物岂不是不可一世了吗?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没有监督制约的势力都只能导致灾难,无论是对大众还是对他们自己。   
  吴征杨澜自1997年回国后,一直都被媒体捧著,几乎没有受到过任何批评。吴征杨澜没有创造什么产品,且不说杨澜的电视采访实在是声势大,内容差,即使她的节目达到中国最高收视率,她也不至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暴富到当今中国最富的女人的地步。虽然这些财富都是股票价值,但是如果没有公众人物的名人效应,凭什么一个刚刚成立的、很难短期盈利、又极容易砸锅(一是由于传媒业本身的性质,二是由于受政府限制,自由竞争困难)的公司,股票价值会那么飞涨?媒体效应不仅把吴征杨澜火箭般地推向成功之路,而且一面倒的吹捧赞美已经几乎改变了他们俩的本质。
从吴征在《北京青年报》上骂质疑他的人是疯狗,到他对多维新闻网邀请他回应的态度:我无兴趣给予不配有的重视。吴征的形象在我眼里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吹吹呼呼的小青年
从杨澜怒斥批评他们的人是懦夫,到她在《南方周末》(110日)上的狡辩,她在我眼里也早已不再只是一个虚荣心强一点的女孩子   
  而吴征杨澜从到北京找权势威胁、压制媒体,到用歪曲别人文章内容的方式跟纽约国际艾美奖告状,到现在通过律师发威胁信,到面对这么多人的这么多质疑、指责不承认任何错误,反指别人栽赃,这两个人在我眼里简直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了   
  虽然吴征杨澜的信是通过律师合法手段送达的,但这的确是一封恐吓信。有朋友谘询了美国律师,他也说这是一封恐吓信(intimidation letter试图吓住作者,以至不再继续写他们。这种恐吓有没有效果呢?应该说从一定程度上是有的。这几天来已经有许多朋友叮嘱我,今后写吴征杨澜的时候,在说法和用词上更要小心谨慎,千万别让他们抓住可以打官司的把柄。这些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们的善意叮嘱,使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中国人怕打官司的心情。但官司如果必须打的话,对我和对关心这个事件的读者们都是一个学习美国法律的机会,更何况我对胜诉充满信心。
我在迄今为止发表的十多篇关于吴征杨澜的调查和评论文章中都还只是质疑他们的简历和说法,还从来没有用过撒谎的字眼。到不是因为担心吴杨可以用这个词跟我打诽谤官司,主要是因为我一直觉得他们属于夸大、吹嘘之类,虽说这也是撒谎或者叫欺骗,但总觉得这个词儿了点;年轻人吹吹牛之类谁都干过点儿,成了大名被人指出固然汗颜,但道个歉,大家也就抬手过去了。但他俩的反应大家已经清楚了,而杨澜在《南方周末》上的谈话使我除了用睁眼撒谎,别无词汇可选择。
杨澜说:他(吴征)从来没有说过他1986年毕业于法国萨伏大学,他是1986年就读于萨伏大学。他是1987年从法国语言与文学进修学院毕业……我们在文凭上从来没有弄错时间,时间上的混淆是他们自己弄错的。他们是先弄了一个错误的时间,再来批判。他们列出了好多假靶子,不是我们阳光文化正式提供的,是根据其他的报纸或者网站摘抄的。这些报纸和网站呢,有个别地方弄错了,有以讹传讹,有记者想像的……有时抄来抄去就抄错了。
首先且不说我找到的国内关于吴征简历的报道全部都是“1986年毕业于法国萨伏大学法语系1989年获美国卡尔文-斯多克顿学院工商管理学士学位。读者只需在新浪网的吴征正式简介中(至今如此),或搜寻吴征找到相关报道,就可以看出,关于吴征的简历全部都是同样的内容。正确的信息可以相同,但记者抄来抄去竟然抄出了一模一样的错误时间?不仅把1987全都错成了1986,而且也把1991全都统一错成了1989。杨澜把读者们当幼儿园小朋友吗?
其次,我再去找曾经下载过的阳光文化正式提供吴征博士简历,但阳光网站不仅把杨澜女士的简历改了,更把吴征博士整个儿删掉了。我不禁哑然失笑。自吴征杨澜被质疑以来,这是第多少次改、删网上的内容了?
我不禁想起奥威尔《动物农场》里的一段故事:动物农场里有七戒,其中包括:动物不可以住在屋里,不可以睡在床上;动物不可以杀害另一动物;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这七戒都清楚地用油漆写在墙上,大家每天都可以看到,记住。
但后来有的动物有了权势,他们不仅住在屋里、床上了;杀别的动物了;也跟其他动物不平等了。有些动物觉得不对劲儿,记起了墙上的七戒,就跑去看,一看发现,墙上七戒中的上述三戒已经变成了:动物不可以睡在铺有床单的床上;动物不可以无辜杀害另一动物;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高一等 有权势的动物硬是通过把墙上文字的涂改就真的改变了那些动物们的记忆。但吴征杨澜的问题是,今天海内外那么多人看过他俩的简历,不仅记忆在脑子里,还下载到电脑里。谁有能力把这一切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都涂抹掉呢?
至于其他几项,她等于在全部肯定了质疑文章的正确性之后,不是矢口否认他们自己曾说过(写过!)的话,就是把错误统统推到记者或网站身上。既然这么多错误怎么在人们质疑之前一个都不改呢?另外还有许多问题杨澜根本没有回答,诸如:   
  1. 她在哥大是不是有全年级最前面百分之五的成绩?   
  2. 她上没上《纽约时报》头版?   
  3. 可以成为第一个非美国出生,在三大电视网中一家任职的亚裔主持人,拿一份优厚的待遇这《凭海临风》序言中的话难道是吴征请净出错的记者写的?   
  4. 既然杨澜说吴征在九五年圣诞节时写了给巴灵顿大学的博士论文,吴征也说他的论文还得了奖,那么请告诉大家去哪里找这篇论文?他既然还有辅导老师,并且有电话、传真沟通,那么是否可以列出来让大家去核实?   
  5. 谁对《北京青年报》说的吴征是当年唯一的保送生名列文科第一吴征是否应回答一下写出从忍俊不禁到忍无可忍的复旦室友劳新兴,还有老同学潘天舒?吴征的两位老同学都文笔精彩且幽默,当年和他们成绩不相上下的吴征给杨澜的序言也(除了夸张之外)远超过杨澜的文章水准,他如果真诚地给老同学们回封信,恐怕比杨澜这么硬矢口否认一切要强很多吧?
有人说,在中国坑蒙拐骗的事儿太多了,远比吴征杨澜严重的行为根本数不清,现在揪住他们俩一些只是吹嘘、夸张的问题大做文章,是否太过份了?他们俩是否会成为中文媒体修理公众人物的牺牲品?
吴杨事件也可能有些像前一段的赵薇事件。在中国一定有许多人对日本侵华史淡漠,或不关心、不在乎;而电影明星赵薇可能根本都不太懂这些事情,但她对军旗事件的满不在乎就使她自己成了这次抵抗日本情绪的牺牲品。赵薇的演艺生涯很可能就此断送了。也许会有人觉得可惜,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公众人物得到好处的时候是普通人的千百倍,那么需要他们付出代价的时候,也不得不超过普通人。
国内无论有多少比吴征杨澜性质更严重的欺骗,但没人揭发、没人讨伐、没有追究机制,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而吴杨倒霉的是,由于他们的谎言多是关于海外的情形,所以碰上了海外华人这个叫真儿的群体对手。如果这次海外华人们一起揭开一个传奇神话的谜底,以此唤起国人的诚信意识、大众和媒体对公众人物的监督意识,这难道不能说是海外华人对中国的一次集体贡献吗?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维护了海外华人自己的信誉。
111日於紐約(原載多維網)
------------------------------------------------------------------
相关链接:杨澜的先生吴征的美国博士学位是骗人.

     吴征,不要用你的所谓"资历"骗人好不好.你的简历上说自己是美国巴林顿大学的博士,今天查了福布斯(http://www.forbes.com/global/2000/0515/0310058a_2.html)上的一篇文章,原来是Barrington University ,一所连总部都不固定的线上函授大学,又去了这所学校的主页一看,它只有学士,硕士的函授课程,根本没有什么博士课程!!!! 也难怪,资本市场就需要你这种会吹大牛的人才玩得转!只是拜托,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克莱登已经行不通了,不要低估大家的智商!
12-18个月业余时间拿个学位,美国教学部不认可其学位.
------------------------
杨澜的第一任老公叫张一兵也是北外毕业的他家里有部队上的背景。杨澜去美国遇到吴征后,与之离婚。吴征也是离过婚的。感觉杨澜遇到吴征后,改变很多,她骨子里原有的所有野心得以复活,可惜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可以不惜以撒谎,贿赂等手段搏击出位。我始终相信,财富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一夜爆富的背后,必然有不可告人的内幕。
  网友反应-------------------------------------------------------------
杨澜的谎言其实已经被海外华人和哥大同学揭露了许多,主要有:冒充哥大校董,谎称自己当年上过纽约时报的头版,还被美国三大电视台争相邀请去做主播等等。更为丑恶的是她的谎言被揭穿后,竟然在国内的几大媒体上,如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上,对揭发她的人大肆污蔑,反咬别人别有用心,甚至去告发这些海外华人!     
  至于他老公吴征的谎言更是俯拾皆是。记得以前读过一篇吴征在复旦的大学同学写的署名文章忍俊不禁忍无可忍’”,从文章的标题就可以看出他的同学对其撒谎伎俩的反映如何。吴征既没有如杨澜书中所写的显赫的家族背景,也不是毕业于法国大学,他去法国在一所大学里学语言课程,却被包装成法语系毕业。后来吴征去了美国,先卖电器,后卖保险。因为骗了不少华人买他的保险,他曾被这些受害者起诉过。再后来,他转向传媒。因为此人肯花钱收买内地文化部的高官,靠着和这些高官的非常关系,得到了美国一些媒体公司的垂青。他成了这些公司开发中国市场的代表。但几年做下来,没什么业绩,吴征自己却借机往自己的钱包里聚敛了不少钱财,这应该也是他的第一桶金。后来这些公司纷纷与吴征解约。
  网友反应-------------------------------------------------------------
杨澜当年之所以能转学到哥大读书是因为吴征出钱给哥大。后来,这俩人又在哥大设立了一个奖学金,专门送中国纨绔子弟去哥大读书。但令人震惊的是此二人竟对媒体宣称,他们专门为国内贫困家庭的孩子去哥大读书才设立的这个奖学金,真是无耻到极点!     
    以吴杨二人的经济实力,当年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收购良记。而这背后,被业内很多人分析的真正的投资方,其实是那些他们贿赂的人。这些人手中的钱流入此二人手中,良记上市后,赚了大钱,再返回。
  网友反应-------------------------------------------------------------  
杨澜让我失望啊
美国的新闻网ABC,NBC,CBS,PBS我还是清楚的还经常看华裔记者和主播的节目那些华裔职员都是美国长大的至少父母一辈就在美国自己也嫁给了美国人连中文都不会说。他们是不可能会邀请杨澜这样的去工作的。当然了,对美国新闻行业不了解的中国国民而言,国内媒体说什么就信什么呗。。。。唉,都忽悠吧,能忽悠到那么多钱也是本事。。。或许用他们的话来讲不叫忽悠,而是包装

1 則留言:

  1. 吴征前几年经常吹嘘与薄熙来,曾庆红家关系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