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從民意到民心 劉廼強

沈旭暉(馬嶽、成名、鍾庭耀等)之流的人在大專為害,
香港有難!某些所謂學者,會跟地產霸權有勾當嗎?深思之。

【批註:另,最有公信力的「日月報」在特首戰中「行為良好」;然而,這只是偶發性的「站對邊」(岳不群本來就以正掩邪);對於「日月報」,小心閱讀它的訊息。】
─────────
從民意到民心
劉廼強 2012-4-2 網絡評論

拿了博士並且當了副教授是不同的,沈旭暉長長的「萬言書」不但可以於「公信力」報紙一次過刊登,而且還不讓反駁的文章出現!更加不同的是拿了博士並且當了副教授的還有權指黑為白,沈旭暉振振有詞的認為「阿爺」把遊戲規則由「制度A」的「小圈子選舉」改變為「制度B」的「民調主導式小圈子選舉」,所以梁振英才會勝出他竟然忘記了他於同一篇文章中也指出,「他(梁振英十多年來持續民望偏低,在社會有其認受危機,9 個月前的支持度只有5」,看來只有梁振英能未卜先知「阿爺」會改制,所以才竟然還敢於唐英年的支持度高達四成以上,而他則處於單位數範圍中的劣勢,在「制度A」據說是「欽點」的環境中抗命起跑。拿了博士並且當了副教授的確是不同的,沈旭暉也自知難以自圓其說,但「地產霸權」還要硬挺,功課還是要交,在舊媒體發表時索性把自相矛盾的說法刪去了!幸虧香港還有fb,和《明報》,不然的話,我們怎知道博士學位值錢!
笑話說完,文歸主題:今天我們談談民意調查和民意。

香港的民意調查最近已經進化到神奇的地步。先不說「香港討論區」和「UWants」兩個網上民調長期幾乎一模一樣,是梁振英領先,並且於最後的關鍵時刻突然大變,並且都變得跟鍾庭耀的「3.23」「全民投票選特首」的結果也是幾乎一模一樣。你說神奇不神奇?更神奇的是,鍾庭耀的「3.23」「全民投票選特首」,因為自稱網站被炸,於是遊戲規則便可以一改再改,出來市民參與率奇低,絕不客觀的結果竟然還被反梁人士奉為權威,用來證明香港市民絕大部份投白票,支持流選。
別再繼續侮辱香港市民的智慧了。這根本就不科學,與「學術」和「學術自由」扯不上絲毫關係。這不是「全民投票選特首」,甚至連「民意調查」都說不上,只可能是赤裸裸的「(強姦)民意(偽)調查」。鍾庭耀這自命公正和維護公義的另一位拿了博士人士,竟然同樣甘心為「地產霸權」作馬前卒,不惜作這下三流的行當,我於看得目定口呆之餘,只能讚嘆某些人真有「超人」的力量。只是經此役之後,所謂「民意調查」已經大失公信力,而鍾庭耀博士的所謂「民意調查」更徹底破產,淪為另一個笑話

我們不妨觀察一下,民意調查也者,跟心理分析一樣,雖說是全世界都有,但基本上是一種美國現象。究其原因,多少跟美式選舉有關。美式選舉,尤其是總統選舉,各方投入天文數字的資源去影響和監控民意,因而催生了龐大的民調產業。經歷過今次類直選的洗禮,市民都知道「政治一天都太長」這道理,選舉更是爭分奪秒的事情。競選者的一言一行,對方都在注視和評估其對選票得失的即時影響,並以此為根據,設計並落實對應的策略。選舉期間持續不斷的各種民意調查,系統地扮演這一功能。所以嚴格來說,這本質和功能上根本不是民意調查,而是「選意調查」。
為了維持某些專門做政治民調的公司於非選舉期間的生存,日常也有各種政治民調。而隨着西方民主,尤其是美式民主發展為「日日都是選舉日」的「永恆選舉工程」(perpetual campaign),各門派的「屎片醫生」(spin doctor)成了造皇者和掌權後的國師,以「感覺管理」(perception management)為管治的顯學,造就了好幾代形像討好,能言善道的政治領袖。他們天天盯住民調的上落,面對問題只懂得避重就輕,繞開爭議,維持高民望,以達致連任的目標
當今特首曾蔭權非常信奉這一套,以「心戰室」治港好事高調邀功,壞事快閃躲避,處處做好人,尤其討好大商家,凡有爭議的事情便擱置,見到領導人刻意表示謙恭,回到香港便敷衍塞責,唯一的目標便是維持較高民望,保住他的位置。
他這瞞上欺下的策略曾經收效一時,但因為矛盾長期得不到疏導和解決,不斷累積,民調的高支持度不但不能維持,終於一瀉千里,他只能驚嘆「民意如浮雲」。我曾多番預言曾蔭權於六月三十交班之前將出亂子,今天他和麾下兩個前後任的政務司司長都被調查,預言已經開始實現,估計情況在未來三個月內必將惡化……
沒有錯,民意是飄忽的,難以捉摸,更難以維持。所以在我們傳統文化中,根本就沒有「民意」這個詞從來我們都只講「民心」,並且把它放在「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最高的地位。跟民意不一樣,民心,或者人心,是十分穩定,而且只要我們能客觀地觀察,是十分容易掌握,因而不但一說就明,更一唱百和。
我於2007年中,還堅持香港人心思定[1],但到2010年初反對派搞「公投起義」前後,我就指出人心從思定轉為思變,但並非思亂[2]「人心思變」這一判斷,一直維持至今反對派不能掌握民心,以為人心正在思亂,結果他們的過激行為雖然經常鋪天蓋地的佔領着傳媒空間,表面風光;但說到底都只能吸引社會中極少數,從他們搞的集會遊行人數不斷下降,選舉投票中青年人未見特別踴躍看來,反對派整體的能量正在下降中
反對集團因為對人心的判斷錯誤,所以他們的論述和預測,近年來鮮有準確的,從而衍生的反共反華,和鼓吹本土意識等策略也同樣不可能正確。反對集團當前只能靠市民會傾向於選反對派政客來制衡政府的「鐘擺理論」去求立法會選舉產生較多的議席。於六個月之後的立法會選舉中,這個反對派多年來從不質疑的對香港市民人心的判斷,將會受到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2012/4/1


[1]劉迺強:有共識才有和解—下一個十年  政治篇。《信報》,200765日。
[2]劉迺強:2010—多事的轉折年。《信報》,20101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