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通識教案:《震之島──日本防災紀事》,兼談「對比」

 通識教案:
《震之島-日本防災紀事》,兼談「對比」


◎ 第一節 ◎
所需材料:
1. 觀看震之島──日本防災紀事》
2. 簡單閱讀「地球板塊」的概念。
 ==============
昨晚星期六又是家庭日,順家人選台看了亞視、無線的「新聞特輯」;因為已習慣了「非香港傳媒」新聞的內容密度,真的看得很辛苦,是兩三分鐘的內容,卻用上十分鐘去說,內容密度稀釋,完全不扎實。──這樣說也許有很多人不同意。尤其是假如大家忙,平日無暇看內地中央台及其他電視台的新聞專題
香港的電視專題都不扎實缺乏深度;也許是沒時間、沒能力去找材料及做分析。本地記者(見《日誌》之二)及時評人如有暇觀看鳳凰台的《震之島──日本防災紀事》(!!好看),便知道他們的對比有多外行多表面化。看後,大家自然明白怎叫「內容有密度,沒有稀釋」。扎實與不扎實,一看便有分曉。鑑賞能力要靠多讀、多比較來建立。http://big5.ifeng.com/gate/big5/vip.v.ifeng.com/society/fenghuangjingxuan/201103/bd8b9b75-aae9-4871-a808-7780eb8f6105detail.shtml
注意:以下一段是精華、小結
《震之島──日本防災紀事》後,你會明白日本整套擴震文化系統是如何建立的日本是位於地震帶上的國,處於兩三個板塊之間。北美洲板塊,菲律賓板塊、歐亞板塊,甚至太平洋板塊的移動,都令日本成為「震之島」日本在五十年代被美國扶植後國富,民尤其富裕整個國家要集中精力去解決的,只有地震這天敵──這個知識背景相當重要,必須先掌握才好去談對比問題!!


至於土地面積是日本約25倍的中國,我們的問題比日本複雜多元。地震固然也多發,卻不似日本是處於地震帶上的島國;於是「(地震)發生的機會率」跟「成本投入」不能簡單化地跟日本相比。此外,更實在的是中國有國情及實力上的局限;六至七八十年代初落成的、未必有足夠抗震能力的樓房,不可能全部推毀重建。面對住屋及其他民生問題,中國仍未走完:
「有屋住/有飯吃」→「住得好/吃得好」→「住得安全講究/吃得安全優質」
的全過程。而這過程,日本於五十年代朝鮮戰爭後,「美援(美國要日本成為反俄抗共的重要據點)幫助他急速走完,並一躍成為亞洲經濟大國。
必須給中國一些時間。「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已轉至民生。讓我們以510年(即是第一及第二個計劃完成後)為期,一起跟進。必須承認的是,一切都在改善中,中國政府沒有「放軟手腳」不去面對及處理。
──────────────
 第二節 
所需材料:
1. 閱讀吳康民的對比令人慚愧——日本大地震有感》以及梁建鋒的《吳康民錯了》。
2. 掌握一些基本數字,見下文。如中日兩國的土地面積、人口、人均GDP、日本國債佔GDP比例等.
3. 閱讀2008年汶川大地震擴震救災的故事。部份見於《吳康民錯了》。
4. 本人2008年曾為《星島日報》及「教統局」撰寫汶川512大地震的個案故事及分析,可到以下網站參考──反映中國官民都付出了可敬的努力。在大災難面前,人類的同理心是相同的,不因國籍而異
http://edu.singtao.com/lib/earthquake/article_list.asp?catid=25 《星島通識網》「5.12四川地震 雙語教材」→「歷劫民情」內有三份二故事由本人撰寫。故事可選讀:
《村支書記給我留下最深印象》 http://edu.singtao.com/lib/earthquake/article_detail.asp?id=1151
《空降兵與消防員的故事》 http://edu.singtao.com/lib/earthquake/article_detail.asp?id=1104
《武警戰士的哭泣》 http://edu.singtao.com/lib/earthquake/article_detail.asp?id=1105
《她們的名字叫「白衣戰士」》 http://edu.singtao.com/lib/earthquake/article_detail.asp?id=1198
《徒步40里孝子尋母》 http://edu.singtao.com/lib/earthquake/article_detail.asp?id=1100
========================
對比,是可以進行的。但事前資料必須充份。
香港部份傳媒及吳康民也做對比(見《明報》317日《對比令人慚愧——日本大地震有感》一文),方法是把中日地震情況簡化為是「豆腐渣」及「做假」之別。 《明報》進學校,文章應有不少同學讀過──注意:在未加引導分析之前,你懂得分辨吳康民文章問題何在嗎?它的邏輯、論述上的思路、舉證,有問題嗎?
有人從「與事實不符」及「過度簡化」、「理路不通」幾方面來回應吳文。由於文章刊於美國西岸三藩市的《星島日報》,不易找到,茲把該篇文章《吳康民錯了》引錄如下:
總編會客室 Thursday, March 17, 2011 三藩市《星島日報》(美西版)
《吳康民錯了》  梁建鋒

議論如果不依據事實,只依成見來借題發揮,與謾罵何異。在中國政協和香港特區政府屢居要職的吳康民先生,近日發了一篇讚美日本民族性和政府效率優越於中國的文章──《對比令人慚愧——日本大地震有感》,正犯了此毛病。
「讚賞」本身包含相當主觀性,並沒有絕對的是與非。所謂「曹操都有知心友,關公也有對頭人」,吳先生崇拜日本民族和政府,這絕對是他的個人自由。但其文章認為日本官民在此次應災的表現將「中國比了下去」,說法既脫離事實,理據也含混不清,只是一味盲目抹黑。時下流行一種歪風,就是以為凡事有理無理地抨擊中國政府或中華民族一番,便自以為等於「先進」和「超越」。吳這種自以為進步的倒退思想,便是其中的典型。
吳說:「日本人的守紀律,不爭先恐後,不蜂擁而上搶購或爭奪救濟物質,更顯出他們的民族素質之高」。日本人守公共秩序是無可否認的,也是一種值得表揚的公德心。但吳的行文在讚揚日本人之餘,卻暗指所有中國的災民都不守紀律,都蜂擁搶物資,這是事實嗎?

更重要的是,吳把命題提到「民族性」這「高度」來對比日中兩國人民;可是哩,所用的標準,卻「低低地」降至僅以「守紀律、不爭先、不搶物資」等表象行為來進行操作;並從中得出日本民族優越於中華民族的結論。一個民族的品質就只見於排隊紀律嗎?軍隊這群體夠守紀律的了,那麼「軍隊」就是優秀的民族品質嗎?還要不要問「內裏」是正義之師,還是侵略之師?吳可能忘記或故意忽略了,日本民族這種紀律性不是今天才展現的,同一樣的民族性格於七八十年前,建設好一個井井有條的日本國後,便發兵瘋狂侵略亞洲鄰國,將中韓和東南亞的物資搜刮殆盡。這又展示了怎麼樣的一種民族性格本質呢?

何謂「民族性格」?這是一項龐大和層次繁多的複雜議題,吳純以排隊來論民族性,其膚淺度令人聞之尷尬。再者,吳上述論述既犯了「一竹篙打一船人」的通病,也脫離了日本災區的實況。日本人也許很守規矩,不過,這次災區最大的問題不是有沒有人插隊,而是根本嚴重缺乏救濟物資。在零下嚴寒氣溫下,災區庇護所內沒有暖氣,食物、水、被褥和衛生用品一應俱缺。最應優先獲得照顧的病人,同樣沒有得到照料。某庇護站有超過廿名從受災醫院撤離的病人,因沒有藥物和醫療照顧,死於空洞的庇護所內。
在連災區的日本地方官員和災民都抱怨政府救災不力,日本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國際質疑之時,吳卻充耳不聞地說:「但是(中國汶川救災表現與)當前和日本人的表現,應該承認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差距呢?災後入住庇護所的日本災民共廿八萬餘,而四川汶川地震受安置災民超過一千萬人。在災後當天,道路不通山體滑坡不斷之時,中國解放軍救援隊便每人背負五十斤物資徒步翻山進入災區,也有軍人衝破極限從五千米高空跳傘空降入災區。而日本這個發達先進的社區,卻要令廿萬災民飢寒交迫,請問哪個政府更給力。
吳文又借所謂「豆腐渣」工程校舍「感慨」一番,讚美日本。樓房抗震能力不足,有資金、設計、知識、管理和貪污等問題,難以一概而論。而日本此次災難最令世界震驚的是一間陳年老化,本應廢棄的核電廠卻得政府批准延用吳只批中國改革開放導致「在社會上造假之風愈吹愈盛」卻沒有理會福島核電廠幾十年的經營紀錄中曾多次爆出偽造安全檢測報告造假醜聞不只此,在地震海嘯高危區,電廠建築卻只有七級抗震力;而此次地震出事後,又隱瞞災情。中國有假醬油毒奶固然可恨,但經營一座可殺千萬人於無形的殘破核電廠,是否更應讓人「嘆為觀止」呢?
學習他人的長處,改正自身不足是應該的;但為了批判而批判,胡亂吹噓,顛倒是非,作毫無必要和意義的比較,除滿足自己的發洩慾和自戴光環外,還有什麼呢?

─────────────
對比,就要做得深入,過份簡單化及資料不確的對比,非但沒有意義,於知識吸收上甚至存在誤導成份。
且掌握以下一些耳熟能詳的數字資料。實事求是,某些生活質量不能不受限於富裕程度
1.    中國13億人,日本123千萬人。──中國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
2.   中日兩國的GDP雖然等量,人均起來,卻與上述的人口的數字倒轉──中國的人均收入只是日本的十份一
3.    八十年代末以後的日本,但民。因為民富,災難來臨時民間的「消化能力」也比中國民眾(如四川山區)大。八十年代中後期,日本為拉動逐漸萎縮的經濟增長,以舉債投放國內基建刺激經濟增長的百份比;而大多由日本國民購買的日本國庫債劵,都用於日本本土社會基建,讓人住得舒服。此次由地震畫面可見,完全明白是甚麼一回事(補充一些數字。且看日本主要是由民間回購的日本國債情況為何:1995年阪神大地震時國債是GDP的82%2010年,日本的國債是其GDP的181%。資料引自《香港經濟日報》。
希望中國可以再和平發展三、五十年,令中華民族的民生有足夠的改善時間及空間。有志於發展事業或為國家做點事的年青人,如所學是與改善民生相關的實用學科,你的天地將極大!!
 ---------------------------
附:吳康民原文
明報 A28  |   觀點  |   By 吳康民  2011-03-17
對比令人慚愧——日本大地震有感  吳康民
 
日本大地震,人員、房屋、交通等方面損失慘重,倖存者缺水缺電、還要面對核電廠泄漏輻射物質的威脅,這一個特大天災,值得我們同情。希望日本人民戰勝困難,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但是日本這個大地震,卻帶出了一個中日民族性社會現實的對比,強烈地表達出日本民族性的優越和國家、社會結構應付緊急事故的高效率令近年屢發地震的中國給比了下去,實在令人感嘆。
日本民族的守紀、有禮、愛清潔、集體觀念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在這次大地震中,在大災難當頭,日本人的守紀律、互諒互讓、不趁火打劫、臨危不亂,的確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俗語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日本的悲劇,卻成全了世人對日本人民族性的一次廣泛讚揚

「豆腐渣」工程受批判

令人感慨的,是拿中國的地震來和日本作比較。大前年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破壞和死亡人數也許比這一次日本大地震更多,而且當年中國政府的救災行動和開放態度,已經比以往對付災難的處理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與1976 年唐山大地震的封閉措施更有天淵之別,但是當前和日本人的表現,應該承認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其中四川地震中首先被震塌的有不少是「豆腐渣」工程的中小學校舍,而日本的學校卻是地震中難民穩固的避難所,這個對比是多麼強烈啊。
至於日本人的守紀律,不爭先恐後,不蜂擁而上搶購或爭奪救濟物質,更顯出他們的民族素質之高。有了這個對比,應該對中國人民發出一個警號,就是不僅要解決當前社會上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對下一代和青少年們要認真進行道德教育上的「基本建設」。

要做道德教育的「基本建設」

中國原本是禮儀之邦,古訓中有關遵禮、守紀、慎行,尚節的訓詁多如牛毛,可惜歷次的極左的政治運動和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將固有的良好的道德修養棄如敝屐,只破不立,以至動搖國本。
加上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上有迅速發展,社會上卻滋長「向錢看」的風氣,而官員們的貪腐叢生,形成一股「不貪白不貪」的歪風,社會上的道德觀念更受到嚴重破壞。
改革開放以後,社會風氣雖然有若干撥亂反正,但道德教育的基本建設未有認真啟動。以至在社會上造假之風愈吹愈盛,從奶粉、雞蛋、米麵油醬,到處都可見造假,令人嘆為觀止。而且造假之風也吹進最高學府,假文憑、假論文、假博士並不是個別的。教育界尚且造假,如何好好地培育下一代?
明朝王守仁說: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欲樹之長,必於始生時刪其繁枝;欲德之盛,必於始學時去夫外好。」古人深知在道德教育上,在育人過程中,培育根基是多麼重要!

品德修養要迎頭趕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一次日本大地震中,他們的官民的表現,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鏡。我國的天災不少,地震在某些地區可能常發。如何預防和訓練人民防震,日本都有許多先進經驗可以參考。至於人民的道德修養和良好民族性的培養,更是長期的工作,需要全國各級領導重視和教育部門訂定長遠計劃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民族性中的良好品德修養,我們和日本還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全國人民和教育界不懈的努力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