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公民黨幕後操縱的朱綺華 今時說自己「做左傻婆」

香港社會還需要公民黨於台前、幕後為大家「主持公義」嗎?
未來的選票,該投到他們名下嗎?
值得整個社會深思!

眉批:立此存照──2011-9-27日敗訴的今天,朱綺華自言「矇查查做了傻婆」
從中可知香港這法治、用法援打的「司法覆核」有多值得大陸同胞羨慕!!──這場「仰張正義」的官司,不是「有識小市民」「自發、自覺」下的行為!!──這,是理解事件的關鍵!!
事件是由政客煽動,不過是一台燒錢的戲!這台戲完全沒有彰顯香港的法律精神,只反映香港由狀棍以零成本(都用法援)借「法律程序」害港。
朱綺華不因年老而不受譴責
另,66歲、領綜援的朱綺華,前言不對後語,她一句「受人指使,做了傻婆」就可以為自己免責嗎?工程造價因她的興訟而增加幾十億!年紀大,受人教唆,「自己矇查查」就可以不受良心譴責嗎?──已泛政治化的香港社會,是非、黑白、權利與責任、甚麼事該做、甚麼事不該做……等等的道理被顛三倒四。
或許,是時候從反回人之常情、常理去檢討是非得失,從而判斷一己的行為準則。青年人尤其不要因為事情「偉大」,便少了深思。這位朱綺華在自言「做了傻婆」的情況下對整個社會行「大動作」的對抗性行為,她,絕對不負責任!這是大是大非,絕不可因她是老人(也不過是66而已)而含糊。
而當中嫌疑最大的公民黨,梁家傑否認唆使!也力陳不涉包攬訴訟。(見下文引錄的報導)
可想一想,整件事跟翻版及走私集團專找未成年青少年帶貨及賣貨有何分別?──雙方:唆使的一方,及願意出頭的一方;同樣背負對社會不負責任的罪狀。

以下是很精彩今天新聞,及昔日新聞(不用大家四處張羅),讓大家對照。
─────────────────────────
今日新聞:

香港經濟日報 A04  |   要聞  2011-09-28
朱:受人指使 做了傻婆    
  掀起港珠澳大橋訴訟的朱綺華婆婆,昨離開東涌的家時,被門外的記者問及會否上訴至終審法院,她斬釘截鐵說「唔搞啦」,又不諱言是受人指使,「自己做了傻婆」但其代表律師黃鶴鳴指朱愛說反話,是否上訴仍有待其法律意見。

「連累工人無工開 不安樂」
  「根本唔係有心搞,不過佢地同我講,我又矇查查,我老人家識乜野,做唔做到呢條橋,我點有呢個能力?」朱說。
  她承認是有人請她打官司,「當初擔心起大橋會污染環境,影響老人家及小朋友,叫我出來講野,我以為講幾句就算,點知搞到咁大件事!」
  究竟是誰叫朱婆婆打官司,她昨始終不肯公開她口中的「佢地」是誰,「呢個我唔會公開,邊個叫我做都好,我自己做左傻婆,算啦!」說罷朱婆婆哈哈大笑。
  官司輸了,她未顯得太大失落,反而大橋工程動工受阻,連累工人未能開工,令她最感不安。「因唔知道牽涉咁多人無野做,我個心好不安樂!」她說。
  官司至今,朱婆婆亦不獲子女支持,甚至「俾仔女鬧」,她指子女曾說:「若繼續搞下去,對唔住都要講句,不會理我了!」
  她強調並非文盲,只是讀書不多,她懂得寫自己的名字及簽名。

代表律師:朱愛講反話
  本身是公民黨執委、代表朱綺華的律師黃鶴鳴,昨晚稱對朱的說法感到意外,又指朱愛講反話,有機會是自嘲,甚至只是轉述她日常聽到街訪說的閒話。他強調會再與她接觸了解事件,強調雖在電視畫面上看到朱表示希望平息事件,不再上訴,但實質是正等待他的法律意見。
  被問及事件是否與政黨有關,黃鶴鳴指事件與政黨無關,只是朱婆婆曾擔任政黨義工,又表示不希望事件政治化。
  對於案件涉嫌有人教導打官司,會否涉及「包攬訴訟」?
  有法律界人士指案件由原審至上訴這段時間,若有人迫朱打官司,她可於任何階段隨時離開。即使有人慫恿她,亦不涉及「包攬訴訟」,她本人申請法援時,亦須向法援呈交資產審查,根本沒人可迫她。
  身為資深大律師的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指,包攬訴訟是嚴重刑事案,終審庭有案例,詳細列出構成包攬訴訟條件。他分析,若當事人及其法律代表,是為了公眾利益而打官司,不會構成包攬訴訟,「除非是說,我替你打官司,事後瓜分你得到賠償,就是包攬。」

 ------------
香港經濟日報 A04  |   要聞  |   By 陳玉峰  2011-09-28
兩宗官司 公民黨區選嚴峻 

  代表原訴人朱綺華的律師及大律師,均公民黨核心成員,二人更將於11月代表該黨出選區議會選舉。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否認公民黨「教唆」朱綺華打官司,並希望事件不會影響區選選情。但黨內形容,連同周四外傭案,對公民黨區選造成創黨以來最嚴峻打擊。

梁家傑否認教唆 外傭案添壓
  昨日對公民黨可說是雙重打擊,除輸了官司,原訴人朱綺華更指自己是「矇查查」,令公民黨蒙上「幕後推手」嫌疑。
  梁家傑指,作為沒有參與案件的資深大律師,他不可能假設朱的律師團隊,沒有向當事人解釋訴訟的法律效果,「除非他們兩人互相對質」。
  他又指,隨本周四外傭案宣判,可預期公民黨仍會受到壓力。惟他指近日落區亦感到不少市民,支持公民黨律師代表弱勢打官司;他希望區選選情不會受兩宗官司影響。
  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昨被問及會否因區會選情,影響上訴決定,他指:「這並非由黨內決定,故公民黨選情不會受決定影響。」
  朱綺華的代表律師黃鶴鳴,及代表大律師郭榮鏗,均是公民黨核心成員。郭榮鏗是創黨黨員,身兼執委、憲制及管治政策支部主席,早前他透過泛民協調機制,迫退民主黨馮煒光助理廖宇恆出選海怡東。黃鶴鳴亦是該黨執委,為九龍東支部副主席,將出選黃大仙天強選區。
  消息人士指,政黨協助提出司法覆核,外界反彈較大,相信最大敗筆之處在於鬼祟,有人不承認涉案。

=============
【眉批:讀了朱綺華敗訴後的「矇查查」自白,再對比昔日中國大陸不少人對「香港法治」的羨慕,你會有更多啟發。
一個發展中國家水平的中國大陸,一個諜報天堂、國際力量充斥的香港,前路充滿凶險。身在其中,一定要理性、多思多想。】
──────────────
昔日新聞:

蘋果日報 A20  |   專欄專論  |   隔牆有耳  |   By 李八方  2011-04-26
隔牆有耳:東涌朱婆婆內地傳媒like 

東涌朱綺華婆婆司法覆核勝訴,嗌停未做妥環評報告港珠澳大橋,呢隻鑊環保署硬走唔甩,不過特區政府死撐,出動左報打手、喉舌傳媒連日批評,試圖卸責轉移視線。部份香港傳媒是非不分,內地傳媒反而like爆,定性呢次維權成功,係香港核心價值——法治勝利,內地網民更視朱婆婆為偶像,係「史上最強悍市民」!

「法制比大橋更重要」
高院上星期就呢單case宣判時,法律界、工程界都好留意,事後同八方傾到單案前因後果、如何補鑊時,有人話內地好多傳媒都有大篇幅報道同評論,share全國,內容可堪細味。八方搵到唔少料,好似上海《東方早報》指出,香港傳媒形容大橋被「逼停」不恰當,因為以司法監察行政天公地道,大橋停工「是一次為正義的駐留」。
《南方都市報》認為按照法律做好各種評估,可以防止勞民傷財「政績工程」,又話如果內地「真要與香港接軌,法制其實要比大橋更重要」。內地網民仲捧朱婆婆為「史上最強悍市民」,竟能嗌停數百億元工程,《海峽都市報》則指其實唔係婆婆強悍,而係香港有獨立司法制度,「世間沒有天生的公民英雄,如果法治給力,一個孱弱的老太太也可以成為英雄。這是這起事件給出的最大啟示」。
《新聞晚報》形容朱婆婆贏官司,令港珠澳大橋更傳奇,又讚佢唔係以極端方式來維權,所以唔需要視佢為英雄,因為案件證明只要司法機關真正把關,就可以對一有問題重大工程說不,唔需要勞民傷財。

應該為朱婆婆喝采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新聞晨報》發表文章,指法庭裁定環評有問題,只要作出補救,日後可以減少涉及環境破壞訴訟,因此即使建造成本多半成都值得,唔好入朱婆婆數,「這筆5%的損失,應該記在香港環保署的賬上」。
內地傳媒對香港特區政府亦唔客氣。中央電視台網站有篇評論文章,表示應該為朱婆婆「喝采」,認為如果司法覆核可以換來政府更加科學、詳細環保評估:「將工程的環境代價和對居民的影響降到最低,又何嘗不是一項功德無量之舉?」

  ------------------
東周刊 A004-006  |   政官莊  2011-04-27
公民黨與朱婆婆案幕後關係大拆解 

東涌朱婆婆大發神威,入挑戰環評報告,法官大人判佢勝訴,搞到港珠澳大橋計劃雞毛鴨血,分分鐘要停工一兩年。呢位婆婆咁厲害,多數人都相信幕後有高人策劃,最大嫌疑係公民黨。但好奇怪,公民黨擰晒頭唔認,話官司係朱婆婆自己搞,態度極之鬼祟。
究竟實情係點?本刊搵到唔少蛛絲馬,顯示單同公民黨有密切關係,以下逐一拆解。

朱婆婆居於富東東盛樓,係互委會活躍分子,經常參與街坊活動。呢個屋乃公民黨區議員林有嫺地頭,過往該黨在東涌搞活動,林有嫺拉隊四圍派傳單,經常都會見到朱婆婆幫手。
據線人講,三年之前,港珠澳大橋進入具體設計階段,走線初定經過大嶼山,公民黨內部開會時,梁家傑、黎廣德及陳家洛都認為單可以大搞,而有關地區發動工作,就直接交由林有嫺負責跟進
計劃其中一個方案,是在機場東北填海一百五十公頃,讓入境旅客轉車,接駁屯門連接路,呢個地點接近東涌,公民黨內部認為係最好攻擊點,剛好林有嫺又正在該區開拓地盤,可趁機發大搞,藉此建立勢力。
黨核心亦覺得呢個環保議題可以做大,特別係陳家洛剛上位,欲抓住幾個大issue鞏固自己地位,於是在內部會議數度提及港珠澳大橋將引起交通及環境問題爭議,絕對有發動空間。
由於港珠澳大橋牽涉複雜工程問題,陳家洛搵埋副主席黎廣德拍住一齊搞,佢係土木工程師,過往在黨內主打基建及發展議題,可在業界和環保團體拉到專家幫拖黎廣德接到此任務,決定集中針對空氣質素問題,找來環保團體做評估,早於○九年九月就直指環評報告有漏洞,大橋建成後污染會超標。

到二○一○年初,林有嫺地頭內一名六十六歲婆婆朱綺華入,要求對港珠澳大橋的環評報告進行司法覆核,時間好配合,其中列舉七大申訴重點,涉及極專業數據,與環保團體之前向黎提出的資料亦不謀而合。
朱婆婆目不識丁,領取綜援過活,從冇參與過大橋環境諮詢活動,令人懷疑某方面借佢身份申請法援打呢場官司(如冇法援,訟費要成二百萬)。
幫朱婆婆打官司既律師團,亦非一般腳色,而係公民黨既核心成員及好友。代表律師之一黃鶴鳴,最近剛晉身公民黨執委,亦係該黨在九龍東既主要樁腳(此區乃梁家傑地盤)。負責出庭既資深大狀戴啟思,並非公民黨黨員,但曾經係二十三條關注組既核心人物之一。在官司中協助戴啟思既大狀郭榮鏗,亦係公民黨執委。話單官司同公民黨無關,好難令人相信。
雖然公民黨既影子若隱若現,但黎廣德仍然矢口否認公民黨係幕後搞手,表現閃閃縮縮,點解會咁,令人十分疑惑。
政圈中人分析,中產選民近期對公民黨既民粹激進路線愈來愈唔認同,認為阻撓基建不利經濟,等於打爛中產飯碗。可能公民黨睇到中產選民開始反感,故與朱婆婆劃清界線。……

 -------------------
香港經濟日報 A26  |   社會要聞  2011-04-19
贏官司未現身 朱婆婆承擔2/3訟費 

  左右港珠澳大橋發展的東涌居民朱婆婆,低調到底,其司法覆核昨先勝一仗,但她沒有現身法庭,只透過律師表示好開心,與政府對簿公堂是為東涌街坊盡力而為。患有心臟病及糖尿病的66歲東涌居民朱綺華,憂港珠澳大橋工程影響病情,向政府提出司法覆核。她由始至終都沒有露面。

稱好開心 否認涉公民黨
  朱婆婆的代表律師黃鶴鳴表示,朱婆婆知道會面臨政府提出上訴,結果可能反勝為敗,現未算終極勝利,屆時會再申請法援。一般而言,司法覆核在高院審訊,需動用資深律師,涉款可高達數十萬至逾百萬元,若沒有法援,費用不是一般小市民可承擔。
  據判決,朱婆婆提7點挑戰,贏了一點,政府需為她承擔三分一訟費,其餘由法援支付。朱婆婆曾參與公民黨籌款活動,今次司法覆核亦是由公民黨律師和大狀主理,本身是公民黨執委的黃鶴鳴,早前已否認她具政黨背景。

 ------------------
南方都市報 A20  |   港澳  2011-04-20
港府:大橋如期通車 老太:不為個人私利 

香港老太逼停港珠澳大橋追蹤港珠澳大橋對三地經濟發展,區域融合意義重大,我是支持大橋建設的。但建橋的同時,政府不能放棄行之有效的環評原則,而置公利益于不顧。
司法複核和法律援助的機制,讓小市民獲得伸張正義的機會,這正是香港司法機構的價值所在。基層市民可以通過制度挑戰政府決定,從而避免了居民上街抗爭爆發更嚴重的衝突。      南都記者 康殷 發自香港

……
小市民獲伸張正義機會
家住香港東湧的66歲婆婆朱綺華,作為本次司法複核的申請人,身份神秘一直沒有露面。朱綺華三名代表律師之一的黃鶴鳴對南都記者表示,朱綺華之所以申請司法複核,並非為個人私利而是為東湧及香港市民的健康著想一旦大橋開工引發空氣汙染,東湧居民乃至整個香港居民會受影響,政府應該詳細進行環保評估,這也是朱綺華申請司法複核的初衷。有質疑聲音認為朱綺華勝訴不能讓大橋停建,只會起到拖延效果,反而會導致大橋造價激增,增加社會內耗。黃鶴鳴認為,司法複核的目的不是要求大橋停建,而是希望政府不要在經濟利益面前放棄原則,讓環保報告草草了事。港珠澳大橋對三地經濟發展,區域融合意義重大,我是支持大橋建設的。但建橋的同時,政府不能放棄行之有效的環評原則,而置公利益于不顧。黃鶴鳴指出,司法複核和法律援助的機制,讓小市民獲得伸張正義的機會,這正是香港司法機構的價值所在。司法複核讓基層市民可以通過制度挑戰政府決定,從而避免了居民上街抗爭爆發更嚴重的衝突。在黃鶴鳴看來,法律援助的存在,則讓市民有能力進行成本高昂的司法複核。只要滿足收入審查,香港居民均可向民政局申請法律援助,而朱綺華成功申請法援,也證明香港法援制度的獨立性。黃鶴鳴估計,這次港珠澳大橋的司法複核,朱綺華聘用三位代表律師,訴訟費用起碼超過百萬港元,沒有法援,小市民不可能承擔訴訟費。.....
----------------- 
香港經濟日報 A16  |   中國專題  |   神州熱話  |   By 李威  2011-04-21
老太贏政府 網民羨慕港法治 
 
  香港66歲老太以環評不過關為由,叫停了港珠澳大橋建設,引來內地網民一片叫好,認為內地與香港在法治上存在巨大差距。
  昨日內地新浪微博上出現一條短文,指全長近50公里、工程造價逾700億港元的港珠澳大橋,被一位香港66歲老太以環評不過關為由,通過法律途徑擋住建設步伐,計劃2016年通車的大橋香港段工程或許無法如期完工。

國內全家拼命 保不了住房
  短文一貼出即引發網民討論,並迅速成為網上熱門話題。不少前來「圍觀」的網民表示,老太能以一己之力叫停大橋建設非常不可思議,同時感歎內地公民意識不足,兩地在法治上存在巨大差距。
  有網民發帖「問:香港和內地的差別是甚麼?答:香港老太一紙訴狀逼停一座橋;內地全家抬煤氣罐上樓保不住一套房。」
  亦有網民指,「這位老太太敢跟政府叫板(挑戰),並且叫停了港珠澳大橋建設。這是法治的表現,人人認為法律有任何不公,人人均可訴訟,法院也不以政府為主體,秉承法治精神去判案。不管這案將來到了終審庭是何等情況,香港的法治精神得到了張揚。我們是不是該羨慕,該反思我們的法治呢。」

54%網民:正義較效率重要
  更有網民寫下讀後感稱,「香港老太沒有大局意識,沒有犧牲小我,服務大家的精神;香港法院也太軟蛋(軟弱)」實際上暗諷內地接連發生的司法不公案件。
  內地人氣較旺的鳳凰網進行網絡調查顯示,在是否支持香港老太的舉動問題上,有61%人表示支持,認為這是對公眾利益負責的做法。在如何看待程序正義與效率之間的關係問題上,有54%的人認為,沒有程序正義,高效率無法持久。而在該次事件主要體現了哪種力量的作用問題上,有近70%人認為是司法獨立。

香港:諜報天堂

香港:諜報天堂

眉批:看完維基解密的資料,也許會明白香港因何需要有「廿三條」立法。
香港,是諜報天堂。
至於所謂香港學者宋立功所說的,是否就是《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的關鍵內容?他有沒有故意不談一些更重要的行為守則?而泛民各人的自辯又是否合理?──讀密件對陳方安生涂謹申、李柱銘、陳日君等人的具體行為之交代後(《文匯報》報導的細節),由大家自行判斷。
未讀細節,不足以判斷各人的自辯是否合理,也難以感受此次維基解密是如何的具爆炸力。
美國「會嚴格保護」不時向他匯報的反對派,單就此點,還不算是介入駐地事務、干涉他人內政嗎?由大家閱讀後自行判斷。】
────────────────────
星島日報 A06  |   港聞  2011-09-27
外交部斥美領館干涉香港《維基解密》揭頻晤本地政經人士 

維基解密網站早前披露美國駐港總領館近千份電文,涉及港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昨天指,這些電文顯示美方不僅就香港政制發展問題向特區政府提出過帶有干涉性的意見,而且與某些人頻繁見面,進行所謂意見交換。指美方的行為超出國際法規定,公署已要求美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經常與美領館接觸的民主黨回應說,民主黨一直光明正大,沒有要求對方在外交上作支持。美領館及特區政府則拒作回應。
本報記者

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接受中新社提問,指出維基解密的電文顯示,美國駐港總領館官員對於香港政制、社會發展問題興趣很大。美方不僅就香港政制發展問題向特區政府提出過帶有干涉性的意見,而且與特定的某些人頻繁見面。如果是這樣,美方的行為就超出了《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等國際法所規定的職能,「我們有理由對此感到關切和不滿,並要求美方停止這種錯誤做法」。
外交部駐港公署日前已向美駐港總領館表達了中方的關切,表明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要求美方嚴格遵守有關國際法和公認的行為準則,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發言人指出,當今世界面臨很多重大而緊逼的問題,香港應該是中美進一步開展和加強合作的重要橋梁,「希望美方摒棄冷戰思維,不在香港搞政治上的小動作」。
梁家傑:不會斷絕談話
民主黨隨即發表聲明,強調該黨一直光明正大,沒有要求美領館在外交上作任何支持,因為香港的民主自由人權是靠香港人自己爭取捍。民主黨涂謹申認為,美國領事館向政界人士收風是正常接觸,他直言與八九間領事館保持正常的溝通。
有份被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外交電文引述的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表示,各國駐外領事館在駐地收集民生、社會、政治方面的資料,是外交人員的工作常態,「中國駐外使節都肯定有這樣做」。他指自己不會因此而斷絕國與美領事談話。
民建聯張國鈞指,民建聯設有對外事務委員會,向外國領事介紹香港的社會經濟,是履行對外溝通的責任。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表示,《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的合約精神是駐當地的使領館不應介入、使用非正常或不合法的手段刺探所在國家的軍事、經濟和政治情報。美領事館沒有使用不當的手段收集資料,如用錢收買機密情報,而是在飯桌間收集意見,不應視作違反公約。

 ------------
文匯報 A02  |   重要新聞  |   引狼入室  2011-09-27
陳太頻匯報 邀美抗中央 

「維基解密」早前公開的逾1,000份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的機密文件披露,美駐港總領事館與香港反對派「四人幫」中,身為首要聯絡人的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屢次在與美駐港總領事「密談」時,「鼓勵」和要求美國干預香港事務,以「抗衡」中央政府對香港事務的處理。
 據「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駐港領事館的機密電文披露,陳方安生是美國駐港總領事「索料」的主要對象,話題無所不包,重點是反對派在政治方面的部署,包括陳太辭去政務司司長的原因、會否參加2007年特首選舉,到退任立法會議員後的動向和行動,以至她對內地和香港關係的看法,均鉅細無遺地一一詢問。

拒選特首 珍惜與京關係
 在「維基」公開的2006927日的一封外交電文中,披露了陳太對美國駐港總領事直言,不參選07年特首的原因,是她「很珍惜自己與北京的聯繫」,若為了一場必輸的選舉而與北京對著幹,「個人政治代價太高」20091月,她與駐港總領事會面時更揚言,自己不再參與立法會選舉後,重要工作是走入學校層面,宣揚她的「兩制」理念,以抗衡行政長官曾蔭權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推動的愛國教育。
 陳方安生除經常「匯報」以至香港整個反對派陣營的動向外,亦很積極向美國駐港總領事提出「促請美國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的要求,包括於20091月、7月和8月份的會面中。
據「維基」披露,時任美國駐港總領事唐若文於20097月撰寫的機密電文中指出,方安生在會面中,就「鼓勵」美國政府應不時提醒「北京政府」,美方關注(care)北京政府如何處理與香港相關的事務,「因為北京政府很介意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如何評論他們」,而另外兩份唐若文於20091月和8月份撰寫的機密電文中亦指出,陳太先後游說唐若文,美國應干涉香港事務,又鼓勵唐若文應多就支持香港民主發展發表意見,特別是美國作為香港的主要貿易夥伴,「在港有著很龐大的利益」。

反對國民教育 宣揚兩制
 唐若文撰寫於20091月的機密電文又透露,陳太對特區政府推行的國民教育、或她於會面中所稱的「愛國教育」有極大不滿,聲言要抗衡在這方面的工作。她於會面中向唐若文表明會自己通過走進校園,向學生宣講,以抗衡曾蔭權和曾德成積極推廣的「愛國教育」,並批評「愛國教育」只是簡單地集中於愛國主義和忠誠;她則會集中強調「兩制」的重要,即香港維持其與內地不同的政治和法律文化(distinct political and legal culture。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
文匯報 A02  |   重要新聞  2011-09-27
涂謹申成美「保護對象」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在「維基解密」披露的文件中,揭發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見圖)多次向美國政府報告有關民主黨調查「被滲透」一事,及提供調查報告,更要求美國政府「處理」有關情況。在民主黨決定支持政改「優化」方案前,該黨成員羅致光亦向美方「匯報」,指民主黨準備就政改方案「妥協」。兩人更因此獲得美國駐港總領事「賞識」,成為「要嚴格保護的對象」。

黨內指涂借力除異己
 據文件披露,涂謹申和羅致光都被美國總領事形容為要「嚴格保護(strictly protect)」者。20072月,涂謹申在與美國領事見面時,與對方討論民主黨「被北京滲透」一事,又聲稱美國政府是「唯一能阻止中央滲透民主黨者」,反映涂不僅想將「被慘透」的情況告知美國政府,而且意圖影響他們。
 儘管民主黨內不少人認為涂謹申是在「自製白色恐怖」,企圖借美國政府之力剷除黨內異己,讓自己上位,其忠心因而得到美國駐港總領事「賞識」,指他「應該了解自己向美方求助之事一旦被公開後所帶來的震盪」,反映「涂謹申向美方提供報告的內容和目的都是真誠的」,令他成為美領館的「嚴格保護」對象。除涂謹申外,羅致光之所以成為美領事口中的「要嚴格保護者」。據維基披露,則羅在20089月向美方洩露該黨的「機密」,即民主黨準備「妥協」,接受特區政府優化後的政改方案。

 ---------------
文匯報 A02  |   重要新聞  2011-09-27
頻晤「四人幫」 物色反對派「首領」 

由公民黨成立、民主黨分裂,以至近年香港反對派政黨策動所謂「公投」運動等,在「維基解密」公開的近千份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機密電文中,就揭露了反對派「四人幫」,即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原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和壹傳媒老闆黎智英由成形到合作無間的過程。電文披露,「四人幫」中李柱銘、黎智英、陳日君於06年到梵蒂岡「朝聖」,首次令他們嚐到「傳媒、宗教、政客」這個組合可以發揮的影響力,隨後就和美領館「情投意合」,並在反對派多場政治鬥爭中「翻手成雲」。
 「維基解密」公開的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的近千份機密電文,主要由2005年至2009年間兩任美國駐港總領事撰寫,涉及香港反對派頭面人物的就超過半數,而單單包括反對派「四人幫」,即陳方安生、李柱銘、陳日君和黎智英的動向和意見的已逾100份。
 「四人幫」近年主導整個反對派的力量和意識形態。「四人幫」中的三大頭目06年到梵蒂岡的「朝聖之旅」,引起香港社會對政教混為一談的爭議,但亦令他們首次嚐到傳媒、宗教、政客結合可以發揮的影響力,也令美國駐港總領事館開始留意到這個「宗(陳日君)、政(李柱銘)、媒(黎智英)」的組合。

「造王者」拱陳太上場
 據披露,美駐港總領事館於06331日的電文表明會探討「傳媒、宗教、政客」3種力量結合下的影響力,既透過美國「線人」收集當時3人在梵蒂岡的一言一行,還研究了當時傳媒的看法,更特意就此事詢問了香港天主教界消息人士的意見。此後,3人不時一起與美國駐港總領事會面吃飯,討論的話題非常廣泛,包括香港的政治、政黨及政府官員等方面。
 此後,到07年的立法會補選,「3人幫」開始試圖發揮「造王者」的力量,推動陳方安生參選,統合反對派力量,由勸退民主黨的甘乃威,到由陳太「擔綱」上場後,「四人幫」亦正式「成形」。
 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於07911日撰寫的文件透露,李柱銘、黎智英等游說陳太參選,並形容她是唯一可以統一反對派對抗有意參選的葉劉淑儀的人選,而陳太亦樂於藉此一試自己的剩餘政治影響力。此後,「四人幫」開始插手、左右反對派陣營的選舉部署及政黨合作。所謂「五區公投」一役,更眾所周知是「四人幫」的「幕後操盤」,而促成公社連的「台前演出」。

尋覓領袖聯絡反對派
 除努力從反對派人士中索料,收集有用的情報外,外國勢力最關注的還是與反對派的聯絡工作,藉以操控香港反對派,乃至整個香港政壇的路向。不過,自「四人幫」的李柱銘退下火線後,美國方面一直未能找到合適的繼任者,作為他們與反對派的聯絡人,一度看上陳方安生,奈何「神女無心」。反之,「四人幫」則極力想推公民黨的余若薇做「接班人」,卻又變成美國當局「襄王無夢」,駐港總領事館甚至於電文中直接質疑余若薇在反對派中未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
文匯報 A02  |   重要新聞  2011-09-27
《公約》禁外交人員涉別國內政 

《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1963424日,在維也納召開的關於領事交往與豁免的全權代表會議上簽訂。有關公約及各國的雙邊領事條約均規定,根據有關條約,外國領事館及其人員的主要職責,是推進派駐地區及本國間的經貿關係及民間交流,應有不干涉接受國內政的義務。
 《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規定,領館和領館成員應當承擔的主要義務是,尊重接受國的法律規章,不干涉接受國的內政。「公約」和各國雙邊領事條約均規定,領館成員應有不干涉接受國內政的義務。領館官員在執行職務時,不參加亦不支持反對接受國政府的組織、集會活動、示威遊行等。
 這意味著,外交人員作為一個國家的代表,必須避免一切直接或間接干涉駐在國內政的言論和行動,例如,不公開批評駐在國的領導人及其內外政策,不參加也不支持旨在反對駐在國政府的集會、示威、遊行、罷工等活動。更不得通過與反對黨接觸,或組織反對派向其提供援助或積極聲援,表示同情,介入和煽動騷亂,策劃顛覆接受國政府。這些行為是與使館和外交人員的地位與職能不相符合的,既傷害接受國的感情,又破壞國家間正常友好的關係。
 中國於19751125日加入該公約,於1225日在中國生效。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歐美仍危 人幣國際化料減速 即使方向不變

一個有用、易明的政經專輯,不要錯過
歐美仍危 人幣國際化料減速 即使方向不變

眉批:短期內令人民幣國際化,並非當前中國的惟一考慮;除了國內存在不同聲音,還因為歐美經濟及金融情況不斷在變。

以下是一個精簡扼要的財經專輯──赫然發現,財經類新聞及專輯被本人摘引得最多的,是《香港經濟日報》!而不是八十年代開始看的《信報》《信報》變得立場鮮明,鮮明得影響了對經濟形勢的客觀分析;社論也愈來愈不值得看。整份報紙在走下坡;最糟糕是連經濟分析也江河日下。】
─────────────────
香港經濟日報 A06  |   要聞  |   By 傅婷婷  2011-09-26
歐美仍危 人幣國際化料減速 倫敦專家:港10年內仍勝滬 
 
  美國仍未走出金融海嘯陰霾,歐洲主權債危機亦愈演愈烈,不少意見認為這是利用本港人民幣離岸中心作跳板,加快推動人民幣走向國際,成為儲備貨幣的大好時機。
  不過,本報走訪以發展歐洲美元中心、經驗被廣泛視作本港楷模的倫敦,當地政商及學界人士均不約而同認為,現時並非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好時機,更相信中國政府極有可能放緩人民幣的開放步伐,以減少本土經濟受到海外市場的衝擊。
  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全球二大經濟體,亦令人民幣走向自由兌換變得理所當然。倫敦金融城政府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傅思途(Stuart Fraser)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我相信他們(中國)是朝著這個目的前進,但進程將受多個因素影響,並不是單單經濟原因。」

開放市場 衝擊容易傳入
  他指出,在人民幣自由兌換時間表上,不同地方有不同預測,例如上海可能是預期35年,北京可能是預期是1015年,當然,最終仍需視乎中國政府決定。
  不過,自由兌換意味開放本身的市場。傅思途表示,中國在金融海嘯中並未如歐美一樣,經濟受重大衝擊,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便是貨幣不能自由兌換,令其獨立於危機之外;一旦貨幣自由兌換,資金流入流出的限制大減,將令到外圍的金融震盪更容易傳送入本土經濟。

本土考慮 凌駕政治因素
  希臘最終違約,歐債危機會持續多久?其最壞情況下歐元會否瓦解?這些仍是未知數。多位倫敦金融市場人士均認為,歐債危機將會拖慢人民幣的開放步伐。
  其中英國獨立智庫Chatham House國際經濟研究董事Paola Subacchi博士不諱言:「在開放貨幣之上,中國政府的立場很明確:本地的考慮永遠凌駕於政治因素之上。」
  她指出,一旦歐洲出問題,中國肯定會成為主要資本接收國,將對其構成問題,相信中國會放緩人民幣的開放步伐。

港作平台 加強投資可能
  然而,這並非代表人民幣國際化會出現倒退,Subacchi博士指出,若持有人民幣只是為了賺取升值所得來的利潤,投資者持有意慾始終有限。因此,中國仍會加強發展人民幣在投資上的可行性,香港正好作為其推行平台,而香港及上海兩地的合作,亦會持續增加,近期宣布的RQFII(境外人民幣透過本港中資機構投資內地市場)便是一例。
  中國已表明,將於2020年把上海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距今只有不足10年時間。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海外投資者應可以自由作出投資,人民幣亦可以自由兌換,她表示,中國若想同時達至兩個目標,有可能會將上海劃為一個特別金融區,情況一如深圳一樣。
  至於未來上海及香港如何競逐人民幣的發展機會,她表示難以預測,但指「在未來10年,香港仍會處於領導地位。」
  撰寫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顧問公司Z/Yen Group Limited高級顧問Mark Yeandle教授,則對香港投下信心一票。他表示,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的確可以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加分」。而歐美的被訪機構擔憂,在上海進行交易可能會出現外匯管制等問題,仍會自然的偏向香港。

----------------------
香港經濟日報 A06  |   要聞  |   By 梁柏儀、傅婷婷  2011-09-26
人幣發展 難與歐洲美元比較 

  不少分析均會將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與歐洲美元(Eurodollar)的發展相提並論,而當時肩負「離岸市場」重任的倫敦,則成為香港的比較對象。不過,倫敦金融業界人士則指出,歐洲美元的形成與人民幣截然不同,其發展亦受著不同因素所影響,兩者不宜直接比較。

流動性高 倫敦處領先地位
  所謂「歐洲美元」,是泛指所有在美國境外流通的美元,由於歐洲是最早開始經營境外美元業務的地區,故此取名為「歐洲美元」,其流通量由1963年的120億美元,增至目前約9.1萬億美元,比美國本土的7.6萬億美元更多。
  倫敦則為境外美元的主要離岸市場,在英國的歐洲美元佔總境外美元的比例,由60年代開始,一直處於40%以上。
  「由於流動性高,倫敦的市場無論在廣度及深度,以及在產品的創新上亦處領先地位,這是其優勝之處。」撰寫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顧問公司Z/Yen Group Limited高級顧問Mark Yeandle教授指出,這亦令倫敦無論在外匯、商品、債券以及其他衍生工具上發展出色。

美蘇冷戰 促歐洲美元發展
  歐洲美元的發展,與當時美蘇正值冷戰時期有極大關係。為避免資產被美國凍結,蘇聯當時將其以美元計價的原油收入改存至其他地區,令境外美元的流量大增;同時,美國透過「Regulation Q」法規,限制當地銀行的美元存款利息水平,相反倫敦銀行則以更高存款息率及更吸引的貸款利率搶佔美元,促使一大部分境外美元轉移至倫敦的銀行體系。

 ----------------
香港經濟日報 A06  |   要聞  |   By 傅婷婷  2011-09-26
倫敦競爭力減 仍保龍頭地位 

  英國銀行獨立委員會(ICB)在爭論聲中推出改革方案,要求銀行業提高資本,以及「隔開」零售客戶的建議,引來業界一片反對聲,倫敦會失去競爭力、銀行總部「遷都」等傳聞不絕於耳。

風險大 需「苛政」保經濟
  被指「苛政猛於虎」令倫敦失去昔日光輝,倫敦金融城政府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傅思途(Stuart Fraser)坦言:「市場要明白英國是非常暴露於金融風險之中,較其他地方需要一個更高級別、或是更嚴謹的監管模式,以保障本身經濟。」
  那麼倫敦金融中心的競爭力,是不是正在減少?他不諱言:「我想是正確的,問題是到底失去了多少競爭力,我們認為並不是太多;競爭力下降,主要是今次金融風暴的主要打擊對象,是精密而且複雜的國際金融中心,例如倫敦及紐約。」
  雖然他同意倫敦的競爭力將會下降,但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首,則相信不會改變,因為倫敦無論是市場深度、產品的多元化以至於人才上,均領導全球。隨著中國及印度這些新興市場逐步開放,全球在金融產品和服務亦上升,這「餅」既然大了,即使更多競爭者加入,亦無礙倫敦地位。
  撰寫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的顧問公司Z/Yen Group Limited,其高級顧問Mark Yeandle教授亦同意,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短期內肯定不會被取代,但若倫敦繼續推行各種政策,而其他金融中心則按兵不動,一來一回之下,很容易出現「監管套戥」,令金融機構將擇木而棲。

傳匯豐遷冊 料短期不出現
  「近期不是盛傳若匯豐將註冊地遷移,香港會非常歡迎嗎?雖然我相信這不大可能,至少不會在短期內出現,這不是一個因素決定,但愈來愈多的原因堆積在一起,便會出現變化。」
  Yeandle教授認為,除了檢討在個人稅會否過高、及監管條例有否太過嚴苛外,亦奉勸英國政府毋須跟隨歐洲的各項金融政策,以免真的出現過度監管。

  ----------------
香港經濟日報 A06  |   要聞  |   By 傅婷婷  2011-09-26
金融地位 香港追貼倫敦紐約 

  倫敦和紐約的銀行業及其他金融服務仍在全球城市中位居榜首,但香港正迎頭趕上。撰寫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的智庫Z/Yen Group Limited,其高級顧問Mark Yeandle教授認為,傳統金融中心的地位難以取代,但香港競爭力已相當貼近。
  「最新的GFCI顯示,香港與對上一位的分數差距,只有45點。」開發並運作此項調查的Yeandle教授在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倫敦和紐約的得分有些下降。它們的競爭力出現下降,而香港則迅速趕上,我相信未來國際金融中心,將是繼續由倫敦、紐約及香港三地為主。」

專才轉移陣地 改港滬星發展
  即將公布的GFCI 10,將反映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他指出,市場對歐洲欠缺信心,尤其主權債務危機極可能蔓延至銀行體系,如法、德的銀行,持有大量希臘債券,歐洲其他金融中心受打擊,但倫敦作為金融中心首位,相信最少在5年內都不會改變。
  不過,一些隱藏的轉變仍逐步出現。Yeandle教授認為,危機持續之下,金融市場專才將轉移陣地,改到香港、上海或新加坡等地發展。
  Z/Yen Group在對金融專業人士和辦公室租金、機場滿意度及交通運輸等客觀因素調查的基礎上,每年發布兩次對全球75個城市的排名。現時香港與紐約、倫敦只差數分,到底仍有甚麼地方需要改善?
  「香港仍欠缺一個龐大的基礎,以發展具備廣度及深度的市場;而倫敦在產品的創新及提供上亦可以改善,在倫敦,基本上你要交易甚麼都可以,無論是商品、外匯、債券或是其他產品,市場都有提供。」不過,他亦強調這是市場的一個自然發展過程。

 ---------------
香港經濟日報 A06  |   要聞  |   By 梁柏儀  2011-09-26
金融中心排名 亞洲區冒升快 

  英國智庫Z/Yen Group07年開始,每年兩次發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GFCI),雖然倫敦及紐約在排行上一直名列前茅,但包括香港在內的亞洲區金融中心已見後來居上,除香港的分數與兩地日漸拉近外,上海深圳等內地城市分數,在最近兩年的報告中更見顯著上升。

上海東京 僅成國家中心
  香港於20073月首次發布的GFCI指數中,已與倫敦及紐約分別排行首三名,上海及北京則分別排第24名及36名。當時的報告表示,雖然有不少分析均認為上海與日本東京將逐步發展至與香港類似的國際金融中心,但大部分受訪者卻認為,兩地只能成為國家的金融中心,而香港由於監管制度完善,以及較能吸引金融業人才匯聚,故此較有可能成為國際化的金融中心。
  至今年3月的報告,香港雖仍列GFCI第三,但紐、倫、港三地的分數已不斷拉近,報告表示,三地控制著全球近七成的股票交易,雖然似在互相競爭,但監管機構及政策制定者已明白到三地發展亦可互補不足,以同時提升競爭力。
  至於上海,在去年9月及今年3月的報告均名列第5,在人才優勢及市場准入程度兩項表現最為優異;而深圳及北京則分別佔據第15位及第17位。
  另外受訪者被問到哪些金融中心在未來幾年的重要性將不斷增加時,首5個最多提及的城市均位處亞洲區,包括上海、新加坡、首爾、香港及北京。

==============================
【有興趣的,可多看一篇社論。】

中國、歐盟、歐債
下文是一篇不錯的社論

眉批:20119月中,當歐盟呼籲中國購買歐債時,中國明確開出條件。
假如「政治保護費」早晚在所難免,中國正在開價及提出反要求。附上早前的新聞報導:

「歐盟不承認市場經濟地位中方非常失望
2011-09-20 (15:58)
歐盟至今不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對此非常失望。.......
總理溫家寶日前重申立場,表示中國可以透過投資歐元,對歐洲『伸出援手』,與此同時,他表示,中國將確保中國經濟依然穩定成長。溫家寶並呼籲歐盟與美國開放市場,以答謝中國的善意。
    不過,溫家寶指出,歐盟應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2016年大限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另,當中以IMF對中國的建議(「加大財政開支刺激經濟,以此拉動世界經濟」)最惡劣;然而今天中國的財金官員已不是傻瓜,除非條件合適以及符合本國國情,否則,不會輕易說範──不少港傳媒在這方面拿捏得不夠準確,社論也好、標題也好,愛把中國說沒頭沒腦的傻瓜。
特別補上另一則新聞。總理溫家寶在2011914日在大連2011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公然宣示:「希望歐盟各國早日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至於歐債問題,「中國已多次表示願意伸出援手,繼續加大對歐洲的投資,但歐洲仍要自己救自己,不能完全指望中國。」
於是,將來如出手,不管形式為何,都是有一定條件交換下的「政治保護費」。而所謂的「投資」,也不一定是直接多購歐債。

下文對歐盟的描述很中的。另,文首一句已說明中國的立場。】

─────────────────
香港經濟日報 A02  |   要聞  |   社評  2011-09-26
美歐威脅利誘 北京警惕行事 

  繼歐洲要求中國大買歐債不果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提出,北京可加大財政刺激,緩和美歐債務危機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中國做好自己就是對環球經濟最好的貢獻,北京對國際陸續有來的「捧殺」,須抱高度警惕。

美歐未能自助 紛打中國算盤
  美歐深陷債務危機泥淖,本身又缺乏政治意志狠下重招自救,眼見危機愈拖愈危,遂再顧不了作為發達國家的顏面,向在金融海嘯中復甦有力的新興國家伸手求助。中國復甦最快、最有力,更已晉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自然成為美歐目標。
  歐洲早前便大打中國主意,要求北京大量購買歐債,例如意大利國債,但歐盟仍未有解決歐債危機的決心和辦法,買歐債甚高風險,除非歐洲願另作政治或經濟回饋,否則並不值得投資。惟歐洲對北京的要求,如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卻仍拖拉。北京不願當冤大頭,與其他金磚國家只允增資IMF,由IMF出手施救。
  歐洲打不響中國的算盤,一直以來主要代表美歐聲音的IMF出招,昨指北京有空間加大財政開支刺激經濟,以此拉動世界經濟,緩減美歐債務危機對環球的衝擊。
  美歐等西方國家需求不振,新興市場包括中國若通過刺激經濟措施,增加需求,當然對穩定全球經濟有利,惟正如購買歐債,北京必須量力而為。
  北京為抵禦○八年環球金融海嘯的衝擊,推出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計劃,雖令中國度過難關,卻也種下眾多後遺症,且正陸續浮現,如高通脹、高樓價、地方債務急漲、銀行潛在呆壞帳風險、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更劇等問題,現時若再大加財政刺激政策,上述諸種問題將更尾大不掉,威脅內地經濟甚至社會穩定。
  在美歐經濟短期內難望重振下,若中國經濟亦現危機,全球經濟將更不堪設想。因此,中國做好自己,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有序增加需求,才對全球經濟最有利、最有貢獻。

中國做好自己 便最貢獻世界
  問題是美歐未能自救下,威迫利誘中國相助,勢將陸續有來,如美國國會又正草擬方案,威脅人民幣若不快速升值,將對北京施以貿易制裁。大形勢如此,北京未來難免要付買路錢,但必須繼續保持頭腦清醒,在盡國際大國義務之時,要量力而為,並爭取有利國家發展、提高國際影響力與話語權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