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一篇值得注意的影評-評《製片人行動》

一篇值得注意的影評
【資料:影片可在下址觀看:
──────────────────────
Saturday, April 23, 2011 「總編會客室」
《製片人行動》      梁建鋒

                                                                              穆薩納.穆罕默德

  美國每一項軍事行動都會有一個代號,小布殊的伊拉克戰爭代號為「伊拉克自由行動(Operation Iraqi Freedom)」。就在美軍佔領伊拉克後一年,美國演員利惠.施雷伯(Liev Schreiber在一個電視節目上看到了伊拉克電影系25歲學生穆薩納.穆罕默德的(Muthana Mohmed)自述,講到他就讀的大學被美軍炸毀,但他仍然希望有朝一日成為荷里活導演和製片人。受穆薩納感動,施雷伯聘請了穆薩納在自己自資拍製的電影裡當見習生,千里迢迢把他帶到布拉格加入攝製隊的工作。而哈佛畢業的紀錄片女導演 尼娜.達文波特(Nina Davenport)知道後把握住這個好人好事,決定以穆薩納作為她的拍攝對象,片名定為《製片人行動》(Operation Filmmaker,下文簡稱《製》)貼身拍攝記錄穆薩納近兩年間的生活。

  《製》於2007年公映,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中獲獎,於2008年更得到全年十佳電影之一的盛譽。大多數影評都認為該片能夠寫實地反映了文化差異的矛盾,並揭示心存罪咎感的美國人那種天真或無知的思想,弄到最後好心不得好報。

  《製》故事由穆薩納被接到布拉格的劇組做助理開始,不論導演、演員或其他職員對他都相當友善,而穆薩納本人也表現得很想跟他們做朋友,還說自己很喜歡布殊總統、布拉格就是天堂。穆薩納被分派的工作是導演助理,主要工作是準備咖啡和小食。穆薩納對這些工作很不感興趣,不知道如何用洗衣機,也不知道豆腐是什麼。其後,被指派剪接一段劇組派對的聯歡短片,但效果不理想,導演最後還是找別人替他完成了。穆薩納與劇組和導演的矛盾由此逐漸浮現。

  導演批評穆薩納不夠主動,沒把握好做助理的機會,不明白斟咖啡是巴結導演的最好方法,打算在拍攝工作完成後便與他分道揚鑣。對於穆薩納提出想到美國,導演和施雷伯都沒有積極回應。由於達文波特已開始攝製穆薩納個人生活的紀錄片,她便成為穆薩納最貼近的異地「朋友」。


                                  穆薩納.穆罕默德和女導演尼娜.達文波特

  劇組解散後,穆薩納身無分文,達文波特成為他的經濟依賴,並協助他辦簽證延期。片中,達文波特問穆薩納是否因為面子而不去找工作?其後,穆薩納在舊劇組人員的幫忙下到了另一部電影做助理,期間結識了動作片名演員莊遜(Dwayne Johnson。莊遜欣賞穆薩納「生長在薩達姆極權之下,卻沒有放棄成為演導的追求」,於是自掏腰包資助他到倫敦進修電影課程一年。
 
  片中的穆薩納到達英國後,沒有積極學習做導演,只替同學做攝影師,又不斷向隨同拍攝他的女導演和舊劇組人員要錢,終於因錢的問題與女導演鬧得極不愉快。鏡頭前,穆薩納要求女導演支付費用才可以繼續拍攝他的生活,否則她的紀錄片便全泡湯。影片中女導演不時加入字幕表述自己的心情,她說;「本來以為替這故事尋找一個快樂結局,現在我只想念如何脫身。」在兩人矛盾最厲害時,穆薩納動粗扣起了女導演部份影帶,並拒絕再拍攝。過了約六個月,穆薩納取得在英國居留的五年工作簽證,又同意讓拍攝繼續,《製》至此才終於成功面世。 

  《製》片內或報刊影評,大多形容穆薩納無心工作、不講真話、沒有上進心、不願意過獨立的生活。「好心會做壞事」這結論就是順上述理解給帶出來的。影片中出現多批好心腸的美國人,他們「天真地」以為自己在協助一名來自戰亂地區的有志青年完成心願,卻一再被愚弄。

電影中穆薩納自述,戰前他父親是一名伊拉克政府高官,出入有司機,房子很大很整潔,母親照料他所有起居飲食。影片中插播了他在巴格達的朋友的訪問,每一個都勸他千萬別再回來--這裡不安全。穆薩納不承認自己是依賴別人的失敗者,強調伊拉克人是有尊嚴的,深信自己終有出頭天。
  
《製》的導演及主流影評,傾向於把這部派生於戰爭的電影看成是「一群心地善良的人犯了美麗的錯誤」。片中的穆薩納由最初想討好新相識的美國朋友,發展至後來精神散渙、不斷向人借錢度日、令眾人避之則吉......,過程中所呈現的,是所謂「美國自由派的天真罪咎感」落空了。這類意見是否恰當,端賴你從哪一方的立場去觀察及詮釋整件事。假設換個角度,例如順穆薩納的心靈狀況出發,對電影內容可以有另一種詮釋。電影所呈現的,是一名被戰爭撕毀了原有生活,於自處上無所適從的惶惑青年。他從前的優渥生活沒有了;生活的國度今天危險得朋友叫他別回去;他身在歐洲、有聯歡派對,一同成長的朋友卻活在危險的伊拉克......


    「一群心地善良的人犯了美麗的錯誤」這導向缺少了對戰爭的深刻省思。即使參與者都出自「真心」,可是自感「善良」「美麗」本身,恰好反映部份人根本沒有弄明白戰爭可以為人們帶來多大的傷害。施雷伯也好,達文波特也好,按他們的理解,穆薩納因戰爭而來的遺憾,「把他帶離伊拉克」便可以解決--補救方法多麼輕易。戰火對伊拉克人、穆薩納可能產生的干擾(且不說傷害了),他們充滿善意,卻並未想像過或讀懂。也許,不是穆薩納無藥可救,而是他的生命因戰爭介入而造成的混亂惶惑,超乎了片中的美國好人、甚至是穆薩納本人的理解。電影及主流影評反映,歐美部份人並未真正意識到戰爭有多可怕、多麼粗暴地擾亂普通人的生命與生活。《製》只是一部「觸及」戰爭的電影,看似「想幫助受戰爭影響的人」這「善意」的骨子裏,並未包涵反戰這更深層次的「善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