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教材套:閱讀「倫敦騷亂」

教材套:閱讀「倫敦騷亂」的其中一個面向

閱讀材料(共三篇文章,加一篇補筆)
1.     石鏡泉的《亂》
2.     梁建鋒的鐵腕平亂3. 《英國政府處理大暴動思維令人擔憂》
4.  本人文末補筆

─────────────────────────────
提示石鏡泉近日對中國人的國民素質有所反思,下文文中英國人的表現有衝擊思考之處,尤其是跟動車事故中造謠起鬨的部份中國民眾、網民及傳媒相比。
然而,時事、對「英國人」的觀察角度不只一面。石鏡泉一文,要連另兩篇文章一併閱讀,觀察及思考才會比較全面。】

材料一

【批註:紅色字及紅色克體為原文所有。黃地為傳閱時後加。】
香港經濟日報   投資理財  |   By 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  2011-08-12
 石鏡泉
 
近日金融市場亂,環球不少城市街頭也亂。究其原因,不少的亂都是因昔日之逸所招來。
英國倫敦6日晚爆發騷亂。台灣《聯合晚報》對此發表評論稱,全球經濟前景不明,股市動盪不安,促使英國和其他許多國家的城市出現暴力抗議和社會動亂。
6月下旬,英國三大教師工會、海關及移民官員、空中交通管制員共約75萬人,抗議政府削減退休金,導致半數公立學校關閉。
西班牙、希臘和葡萄牙的政府採取的財政緊縮政策以及經濟不振,引起抗議和暴亂。6月下旬,在希臘議會表決削減政府開支法案期間,雅典等城市發生暴亂,警員用催淚瓦斯和警棍驅散抗議者,數十人受傷,很多商店遭破壞。
5月下旬,數千西班牙人上街抗議該國高達21%的失業率,反對政府實施財政緊縮政策和官員的貪腐。數百人在馬德里廣場設置帳篷,展開為期一周的抗議。
葡萄牙3月份發生大規模罷工,抗議政府削減開支政策。里斯本至少20萬人舉行抗議集會。
以色列特拉維夫約25萬人以及其他城市5萬人6日走上街頭,抗議生活費用上漲。另一些人上月就在特拉維夫街上搭起帳篷,抗議房價太高。抗議者還要求對高收入者加稅,抑制房租上漲,停止醫院私有化,為全民提供免費教育,提高最低工資。
5月份,菲律賓數千工人在上街遊行,要求增加工資,抗議通脹尤其是油價上漲,呼籲政府保護就業機會。

生活艱難非打砸搶理由
這些亂之因,有因削福利,有因通脹升。對通脹升生活難,筆者只能寄同情,但對削福利,則筆者只能謂,你返屋企去罵祖宗,罵他們為甚麼會選出班騙子政客,去催谷大福利主義,食飯要埋單,你們的祖宗(或許也包括後生一輩)歎完福利,今時要埋單找數而已!
美債被降級,也是因為以前的75提高國債上限都可以推與下次找數,但今次因為兩黨爭拗太烈,太礙眼,加上標普唔太識做,結果不只是壯士斷臂,而是大廈柱,一發不可收拾。不過,也好,知恥者應要勇於節約。要減赤就要減得徹底,不是叫你一下子削到入骨,但要削到幾見骨才可。今時做不到也要給出個令人信服的還債時間表才可,亦只有這樣辦,才不致新債免問。
生活艱難是否就要打砸搶燒?當然不是,因為受傷的也同樣是生活艱難的人,窮人打窮人,好嗎?因此對這類「暴徒」,應予譴責,制止、鎖入監。窮人應幫窮人,天助自助,終於「黃飛鴻」出來了。

據新華社電︰連續三晚的暴力事件令倫敦不少街區一片狼藉,不少倫敦市民自願前往受損街區,加入「大清掃」行列。9日,在英國首都倫敦東部的哈克尼、克拉珀姆等發生騷亂的地區,上千志願者和普通居民聚在一起,開展修復和清掃工作,用實際行動恢復社會秩序。
這次大清掃由網民經由知名社交網站和博客網站自發組織。在倫敦西南的佩克姆區,大約209日一早拿簸箕、刷子等,幫助那些受損店舖的店主收拾、打掃。
一名20多歲的女志願者說:「當我看到昨晚發生的事情,我震驚了。我想,應該用一種建設性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憤怒。」
她還說,志願者們彼此並不認識,只是受到博客網站一條帖子的促動。
這家博客網站上一條名為「清理倫敦」的帖子吸引2.75萬人跟帖。
一名網友回帖說:「我們正在從劉易舍姆街向卡特福德推進,劉易舍姆已經非常乾淨。」另一名網友留言說:「哈克尼也乾淨了,整個城市重新煥發生機。」
在佩克姆區,社區組織的「愛心牆」掛在街道口,過往路人紛紛在上面簽名留言,表達自己對所住社區的熱愛。組織者說,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人們,大家都是這裏的一分子,不要破壞自己的家園。
數年前巴士阿叔的「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正好講出困難人人有,但就不能拿自己的壓力宣洩在他人身上。所以甚麼的失業、生活無意義、文化有衝突,都不是暴亂傷人的原因,要發洩,最好自己撼頭埋牆。

《中國青年報》昨天發表的《中國道德文化傳統理念踐行情況調查報告》顯示,「恥」與「廉」是當前社會踐行最差的兩個理念。
該報告顯示,在對當前社會道德文化傳統理念踐行總體情況的評價中,農民群體的評分最高(6.87分),國家公務人員的評分最低(6.27分)。
這次調查有幾個結論很有意思,比如「文化程度愈高,對傳統道德理念的踐行現狀評價愈低」、「農村居民對於道德文化傳統理念踐行總體評價上高於城市居民」。這種「反比」反映出一個問題:當前社會急需警惕「無德觀」的苗頭——「無毒不丈夫」成為一些「無德者」的擋箭牌,很多人一味敬佩所謂「成功人士」,以缺德為榮,譏諷遵守傳統道德理念的人「老土」。
相對於道德教育,我國目前的道德控制顯得十分乏力。道德控制是社會或某一組織、群體運用社會力量,影響、約束和規定社會成員道德觀念和行為的手段。它是一種社會控制機制,與法律控制平行。很多時候,有些不道德行為並不違法,但需要道德控制來起作用。所以,我們要加強社會監督,包括家庭、社區的監督控制作用。但要避免形式主義與走過場。一些假大空的德育宣傳方式讓他們反感,很多教育者坐在台上說大話,到了台下自己都做不到。道德研究可以保持形而上,但道德教育需要回歸現實生活。
……
 ─────────────
材料二

鐵腕平亂     張貼者: 梁建鋒 於 11:18 PM 0
Friday, August 12, 2011
http://editorjoe.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12.html
  
  由首都倫敦蔓延至全國多個大城市的英國大暴動漸見平息,有評論認為是首相卡梅倫鐵腕平亂的功勞。大暴動於上周六爆發之時,卡梅倫正在意大利度假,直至周一才返回英國主持大局,因此被批評反應遲鈍。布殊在美南風災中的失敗表現,想不到在卡梅倫身上重演,而為了維護聲譽,卡梅倫回國後便搬出一副鐵漢風範。
  連日來百姓飽受暴亂之苦,求治心切,所謂在「非常時期行非常之政」,民眾較容易接受,甚至會主張政府採取鐵腕手段。於是卡梅倫提出的一連串鐵腕平亂政策都得到廣泛的支持。這包括使用橡膠子彈、水炮、向暴徒噴漆作記、增強倫敦防暴警力至一萬六千人、抓捕了一千九百名涉嫌暴徒、必要時調動軍隊支援等等。
  除了這些較正常的「鐵腕」手段外,卡梅倫還提出一些暴亂前沒法讓人相信會在西方社會出現的鎮暴手段。包括:限制手機短訊和交社網站使用、對被捕者速審速判,並且要處以非一般的重刑。而最令人側目的是「暴徒」及其家人如居住在政府公共房屋,將被強制逼遷;理據是這些破壞法紀的人沒有資格再享受政府福利。「逼遷暴徒」的主張在網上得到超過十萬名民眾簽署支持。
  「治亂世、用重典」似乎並無不妥,但逼遷法採取的是連坐式刑罰。「一人做事一人當」本是西方法治的根本精神,但此時卡梅倫和好些英國政客卻提出「一人犯事全家受罰」的苛法,又竟然得到民意廣泛的支持,何解?
  是次英國暴動都是發生在貧困和少數族裔聚居的社區,卡梅倫在國會上指責暴徒是來自病態社群,他們以為全世界都欠了他們。」可見,首相把暴動責任全怪罪在窮人身上,而對付窮人最佳的刑罰就是要他們活不下去。當被問及被逼遷後那些人便無家可歸了,卡梅倫回應說;「他們早應想到犯事的後果」;主管社區事務的大臣柏高斯則說:「他們可以去找份工作做」。
  看來,卡梅倫不單是使出鐵腕,還下了一副鐵心腸。原來在英國政府,甚至好些民眾眼中,某些階層的國民是可以被除時遺棄。多麼可怖可悲的國度! 
───────────
材料三

英國政府處理大暴動思維令人擔憂  2011-8-14    梁建鋒
《星島日報》三藩市及海外版社論
居住在英國倫敦南部旺茲沃思(Wandsworth)區公共房屋的一名婦人剛接到政府逼遷通知,不是因為欠租,是因為她兒子被判參與倫敦暴動罪名成立。根據當局因應上周大暴動而作出的新規定,區內任何公屋住戶如因參與暴動而被判刑,其本人和家屬均喪失住房資格。
提出上述連坐式治亂新法的是首相卡梅倫,只消四十八小時,便有十萬名網民簽名支持。警方在持續多日的騷亂中共拘捕了一千九百多人,首相卡梅倫要求法院速審速判,並嚴懲犯法者。所謂「治亂世用重典」,卡梅倫的鐵腕手段還包括提出要剝奪犯事者及其家人享受政府福利的資格。別以為這只是平民怨的虛應招數,卡梅倫是來真的;而旺茲沃思區就更認真,國會還未就首相建議的新法進行討論,便急不及待的付諸實行。
卡梅倫說:「長久以來,我們對於那些搶掠他們自己社區的人太過軟弱了。如果你這樣做,便應失去享受補助住房的權利。如果這些人被掃地出門,將有助拆散公共屋邨內的犯罪網絡。」被問到逼遷會造成有人無家可歸時,卡梅倫說:「他們應該在搶東西前先想到這些。」專責社區事務的大臣柏高斯(Eric Pickles)認同首相的主張,柏高斯補充說:「他們(被逼遷者)可以去找工作呀!」。
從首相的言談可發現,他和社區大臣認定大暴動的主要肇事者來自某特定社群。在另一場合中卡梅倫是這樣形容騷亂分子的:「在我社會裡有一撮人,他們不單生活破碎,簡直就是有病。我們的社會內有一部份人全沒有責任感,以為全世界都虧欠了他們。」卡梅倫在暴動發生後第四天才回到倫敦,斷然否定暴動背後有任何政治或社會因素,他對暴動的定性是:「都是犯罪行為,就是這麼純粹和簡單」。由於認為都是罪犯所為,所以嚴刑峻法便顯得額外理所當然,也沒有任何政府官員需要負責,錯不在政府。
在輿論和一些非保守黨政客看來,暴動與貧窮和種族歧視有關。發生搶掠和騷亂的都是貧窮及少數族裔聚居的社區並非偶然,有其深遠的社會及歷史背景。有評論員形容此次暴動實為一場存在已久的階級矛盾大爆發。
暴動的導火線是一名被警方稱為幫派分子的非裔男子被警察開槍打死,家屬到警局討說法,警方拒絕回應。憤怒的民眾開始在警局外聚集,示威最終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多城暴動。英國警方與少數族裔的關係長期緊張,社區投訴警員針對性執法,是種族歧視。英國衛報評論員引述統計數據指出,自一九九零年以來,共有四百名非裔和其他少數族裔死於被警方拘留期間,比例遠遠超過白人。

不過,有報道指暴動中被捕的,不少是來自中產或富裕家庭的白人青年,所以不能把事件歸咎於貧窮和種族矛盾。可是,縱然涉事者有白人富家子弟,也不足以完全抹煞亂因是貧窮、種族矛盾等社會和經濟因素。不是嗎?憑卡梅倫的激憤,以及針對特定社群來加強執法這取態,徹底曝露了他對事件性質的想法。  首相認定搞事者是那群只顧享受政府福利、不工作、毫無貢獻的社會「敗類」。
在首相口中,他們是可恥的罪犯;可是換個說法,你也可以說他們是社會上的弱勢社群。卡梅倫卻認為政府過去對這類人過於仁厚,間接造成今日的禍害;現今出手硬是撥亂反正,恨不得把他們踢出英國。
卡梅倫的鐵腕新政,是負責任的政府所為嗎?堂堂老牌民主帝國的首相,怎能施以連坐法,把本國公屋住戶趕出街外?只因為他們犯了偷搶罪,便喪失居住等基本人權?對犯同一罪行的非公屋居民,首相有提出份量相同的懲罰嗎?為什麼窮人犯法便要受更重的懲罰?只因為他們是少數族裔?說暴動是一場階級鬥爭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至少卡梅倫等保守黨政客率先帶著濃濃的階級敵意來看待整件事。
目前,英執政黨所謂的平亂手段,可以歸結為「抓、判、棄」三字,就是大量抓捕、重判重囚,以及遺棄隔絕。倘若英國政府不深思社會動盪的真正成因,繼續逃避責任,只會為下一次暴動埋下更大的炸彈。 
=========================
材料四
補筆:相對於其他國家,已遲暮的大英帝國長期存在「法律之外」的種族歧視而歧視的痕跡不必隱而不(敢)宣──例如,紳士眼角的一絲不屑。美國於這方面反而知所禁忌,「反歧視法」甚至被濫用,奧巴馬當年的黨內選戰便自行大打種族牌充弱勢。
近日時評文章中,黃世澤刊於AM730的《倫敦騷亂是怎樣來的?》是港式時評文章存盲點的典型示範。文章看似「資料豐富」、「實力相當」,近5千字、長得分上下刊出。可惜,就因為主觀上的政治「執著」,令分析過程受「既定答案」主宰
黃文下篇:(11997年工黨執政後,警隊已多了黑人及亞裔人來證明:倫敦騷亂跟族裔問題無關──於我的理解,這絕對是歪讀資料的最佳示範。
2)黃文順上述脈絡,認為騷亂是因警方平日濫權失去公信力,於是在此事上進退失據,連水炮也不敢用……,最終令騷亂失控。──單就第2點而言,已有邏輯矛盾:英警既習慣了強勢,何以偏偏在倫敦騷動上止步不前呢?為何在此事上才怕人投訴濫用警力?!──文中有提及近日的竊聽醜聞打擊警隊士氣。一宗仍在審判中的案件,就足以影響執法信心嗎?而且是對大型社會動亂的執法啊?!「對警方執法信心的打擊」真的如此立竿見影?!
卡梅倫於騷動三天後仍在渡假、人群中有不少是嚴禁對他們使用暴力的十一、二歲青少年等,又該如何衡量?!黃受「反燒香港」的「既定答案」左右,於是在解讀資料上失了客觀性。
完全不明白「種族是引來騷動的其中一種可能性」為何要被剔出?!(作者對英國的認知,看來只停留在很一般的紙面閱讀的水平)把暴徒簡單化為「不死也沒用」的「社會蠹蟲」、罪犯,是卡梅倫及部份大英帝國子民的深層情緒。暴動區與英國社會長期有矛盾是鐵一般的事實資料顯示:暴動區域20年間、自1990年以來,有400多名有色人種於警方拘捕扣押期間無故死亡。
黃世澤「反燒香港」的「既定答案」見文末:「由英國警方經驗告訴香港人,還需要警隊公信力,以及獨立監察會,以及傳媒盡力監督警方執法。沒有這些因素,警方不可能得到民意支持而採取強硬手段對付暴徒。」──讀到結尾,完全明白作者的思路了,他最終想批的,是香港!泛民時評文章的標準預設。

實事求是,港警隊濫權投訴不算多(執法的警員甚至被示威者輕佻反拍),倫敦騷動一事,恰好於警方層面跟香港最沒可比性。兩者關聯極微。
一直認為泛民式時評人的文章不好讀,原因正好以表面看來洋洋灑灑的黃世澤《倫敦騷亂是怎樣來的?》為例:在他們的文章內,再多的資料也會被扭曲至他的「既定答案」上來解讀,即踩中共或香港幾腳。假如認為文匯、大公的文章「有立場」,事實上看似「很公正」的泛民寫手的文章也「立場先行、結論預設」。

而英國人的表現,也不只石鏡泉文中所提的一面。當下已實行的連坐法(把犯事者一家逐出公屋),有十萬英國人支持!這,也是英國民眾心態的反映。而卡梅倫不來自工黨,保守黨背景的人跟貴族及富人比較同聲同氣,其心態與他的強硬取態有關(寫於2011-8-15

附加參考三篇重要英文材料:
Britain's riots are the consequence of a greedy society
http://www.canberratimes.com.au/news/opinion/editorial/general/britains-riots-are-the-consequence-of-a-greedy-society/2256500.aspx?storypage=1

BY SEUMAS MILNE
12 Aug, 2011 04:00 AM
────────────
British Leader Seeks Public Housing Evictions for Rioters and Their Families
By JOHN F. BURNS
Published: August 12, 2011
────────
London Riots Timeline, Police React
Thursday, August 11, 2011
By Theo Brain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