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

釣島再起波瀾 兼談 冷戰結構

【批註:TVB(沒留意亞視)在13031日報導此則新聞時,用的是「日本為尖閣諸島周邊的小島命名……;亦即中國所謂的釣魚島」……──今天香港傳媒的「敘事角度」充份反映殖民思維未去。以「無國家」為高一人一等(美稱為「國際化」)。

正確的做法是,用中國人用的地理名稱去報導事件!
可以附加解釋:「亦即日本所謂的尖閣諸島」。以自己的名稱為主,日本的說法為附帶補充。本末主客絕對不應例置。

另,不宜把美國近期的對華策略視為大選語言、不必當真;「冷戰結構」根本長期存在,不足為怪──可參看同時附上的相藍欣之長文。
--------------------

香港經濟日報 A16  |   中國要聞  |   國情知聞  |   By 高青  2012-01-31
釣島再起波瀾 京慎防美插手  高青
 
  農曆年初八,中國人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氣祥和氣氛中。但日本《產經新聞》在這一天發出的報道說,日本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又有新動作,為釣島4個附屬島嶼完成命名。這舉動即時為龍年的中日關係,添上一層陰霾。
  根據日本政府的命名方案,將釣魚島黃尾嶼附近的3座小島,分別取名為北西小島、北小島和北東小島;赤尾嶼附近的另一座小島,則取名為北小島。有關命名最終敲定後,會標註在日本地圖等文獻中。

日擴「專屬經濟區」 美撑腰
  日本官方和政界近期對釣魚島的動作豈止於此!東京都教育委員會近期編訂的日本史教科書,重提尖閣列島(日本對釣魚島的稱呼)是「日本固有領土」的說法。沉靜多時的日本右翼份子搶灘釣島活動,也有死灰復燃之勢,4名日本議員早前就集體登島「宣示主權」。
  中國外交界普遍相信,日本連串舉動是企圖製造釣魚島海域由日本管轄的既成事實,借此擴張日方自認的「專屬經濟區」,以取得海床下豐富的油氣和水產資源。但關鍵是日本的舉動,背後是不是有美國的影子、美方正暗中為日本撑腰呢?

美日聯手制華 司馬昭之心
  日本位於美國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核心位置。自奧巴馬政府去年高調宣布美國重返亞太地區後,美日就有愈走愈近、加強聯手牽制中國之勢。例如日方去年公布規劃,擬在最接近中國的國土、即包括沖繩等西南諸島增兵10倍;日本防衞大臣田中直紀早前更稱,打算今年在沖繩島建設美軍新基地。
  在此背景下,日本近期在釣島的頻繁動作,美日聯手借釣島牽制中國的司馬昭之心顯然易見。
  中國民間不少輿論都認為,對於在釣魚島步步進逼的日本,中國應採取硬手段。但中方在此問題其實是有兩難的,因為中國倘若在釣島爭議上反應過激,甚至動用軍事力量反制日本,反會令美國有進一步插手東海爭議的借口。事實上,分管外交的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去年向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宣稱南海是中方核心利益後,反而「引狼入室」,讓美國乘機拉攏菲律賓和越南抗衡中國,使南海局勢變得更複雜。

北京低調回應 留交涉空間
  事實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昨天回應命名事件時,只重申中方一貫立場,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日方採取任何單方面舉措,都是非法和無效;他又指,已就今次命名事件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外界分析認為,中方反應並不算特別激烈。顯然,中方是希望做到有理有節,為雙方今後進一步交涉留下空間。同時今年還是中日邦交40周年,兩國高層都希望借此進一步改善關係。
  但釣島問題一直都是中國民間民族情緒的熱點,如何在冷靜應對,和顧及民間輿論之間取得平衡,考驗當局智慧。

 ------------------

相藍欣:不要對新冷戰談虎色變
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us/pages8/sino_us120109.shtml
(2012-01-09)
早報導讀  ● 相藍欣

  時下中國國內談論中美新冷戰成為時髦,但在概念上的混亂令人瞠目。多數論者相信中美新冷戰不可能爆發,這觀點犯了一個基本概念的錯誤,好像冷戰是突發事件而不是緩慢的互動過程。中國國際關係界有個糊塗信條,即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裡去,壞也壞不到哪裡去,並以此為據,不相信中美新冷戰將會到來。其實,承認不戰不和 局面存在的本身就包含了冷戰思維的要素。

冷戰的定義與動機
  不少論者對冷戰的歷史演變不甚了了,所以對冷戰談虎色變,以為它必然要引向全面軍事對抗,是熱戰的前曲。冷戰並不是20世紀才有的,這個現象在國際關係史上屢見不鮮。最早使用冷戰一詞的是14世紀西班牙學者馬努埃爾,是他對十字軍東征後基督教與伊斯蘭兩大教派之間的新鬥爭方式的總結。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在人員和資源上耗費巨大,但仍然難分勝負。到14世紀以後,雙方都需要與民休息,從而進入政治對峙狀態。不過冷戰遠遠沒有熱戰那麼激動人心。在熱戰中,參戰者既有英勇捐軀的光榮感,戰後也可能獲得新的和平環境。而冷戰既無英雄主義的獻身榮耀,也沒有造成真正的和平共處環境。所以,人們把冷戰看成是令人煩惱的熱和平是有道理的。
  冷戰的另一個含義來自喬治·奧威爾,那位以《1984》名聲大噪的英國作家。在美國使用原子彈攻擊廣島和長崎的兩個月後,奧威爾以他特有的犀利眼光看出,在熱核武器時代,和平將不會是真正的和平,意識形態的分歧將使冷戰成為慣常的國際爭鬥形式。在美蘇分歧逐步惡化的1947年,著名記者李普曼寫出《冷戰》一書,為兩大陣營對抗的國際關係體系找到恰當的定義。
  所以,談論冷戰是否會爆發是誤導,把它同熱戰相混淆。其實冷戰是某種歷史條件下的必然現象。在爭鬥雙方的分歧,特別是意識形態分歧,暫時無法彌合的時期,它是保持和平的一個有效手段,並不一定是戰爭前奏。同時,冷戰也是個不斷變化的過程而不是固定不變的狀態。由於雙方缺乏基本的戰略互信,為了避免全面衝突升級,建立危機管控機制是必要的。習近平最近提出管控而不是化解中美分歧即是基於對中美關係的新現實。所以我們沒必要對它談虎色變。美蘇冷戰之外,歷史上冷戰的例子還很多,比如西羅馬帝國與拜占庭的關係,1718世紀英法為了控制北美洲的競爭,19世紀英俄在中亞的大棋局the Great Game),還有1953年以後的南北韓,1949年以後的台海關係等等。儘管有時出現緊張局勢,熱和平還是維持了下來。

  此外,對冷戰的管控也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冷戰的結局必定是大國關係的升降。這不僅提供了很多新的戰略機遇,也為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全球性大國提供了大外交的訓練平臺。近幾年中國外交部門在南中國海等問題上的重大失誤是有目共睹的,比如戴秉國的核心利益論
  發動冷戰的動機各有不同。在兩大對手勢均力敵的狀態下,為了維持和平,雙方往往不惜提高衝突的熱度,創造一個超穩(super-balance),即建立在相互威懾基礎上的戰略平衡。但在兩個實力不對稱的狀態下,強大的一方發起冷戰的目的往往是防禦性的,目的是阻滯對手進一步強大,同時減緩自身的相對衰落進程。但在這個過程中,占主導地位的強國會對雙方實力消長的任何細微變化高度敏感,甚至會採取一些過激的錯誤措施。這就是歷史學家常說的後帝國時間差綜合征這個階段也稱帝國的病理性衰落(morbid decline)階段,即相對衰落和絕對衰落之間的過渡。可以說,當下的美國正處於這樣一個困難階段。因此,當世界體系在整體轉型時,一超獨強的霸主對想像中的競爭對手發動冷戰是難以避免的。

中國如何應對亞洲新冷戰
  此次出現的亞洲新冷戰是不以中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相對美國來講,中國既沒有冷戰欲望,也沒有發動新冷戰的資格。但問題在於,既然是冷戰,中國是否應當接招?從美國近來的一系列軍事和外交動作來看,對華的全方位遏制已經開始。這個戰略既有意識形態的基礎,也有清晰的策略思路,而且出牌很有章法。因此,中國不能只是被動應付,或濫用鄧小平的韜晦論掩蓋對美國的進攻態勢束手無策的事實。明明是魯迅小說中的阿Q,還要美其名曰淡定從容豈不荒謬?淡定從容應基於胸有成竹。
  冷戰環境也能提供特殊的戰略機遇,從中國應對政策的層面來講,問題不在於對美的咄咄逼人採取回避態度還是強硬對峙。其實,兩者並不是對立關係。在冷戰的新遊戲規則下,避實就虛,軟硬兼施是最有效的手段。冷戰說到底,是對世界輿論的道德制高點的爭奪。比如說,中國經濟力量大發展的條件下,軍事實力不發展是不現實的。從歷史上看,如果冷戰一方主要依靠軍事實力來佔據道德制高點,那麼另一方在軍事實力上爭取對等地位(military parity)也就無可非議。所以美國發動的新冷戰反而為中國排除軍事透明度指控的長期困擾提供了契機,從而可以公開地加速軍備發展。美方既要搞新冷戰,又不願意公開承認,所以缺乏軍事透明度的皮球完全可以踢還給美國,因為中國已成為美國缺乏軍事透明度的受害者。

  當然,要充分利用這個特殊的戰略機遇,中國首先必須意識到新冷戰的遊戲規則已經開始。斷然否定美國會發動新冷戰的觀點無非以下幾種:

  一曰美國經濟利益與中國的契合點太多,不會貿然行事,向自己的大債主發難。現實是,拿人家的手軟,吃人家的嘴軟這個邏輯在美國完全不適用,由於對美元的特殊地位認識不足,中國央行手中過多的美元資產使債主已成為債務人的人質。

  二曰大選年中美國國內困難,政客利用中國轉移視線。所以對華強硬只是暫時現象。此說並無事實根據。美對華政策的轉向已得到兩黨精英的政治支持。在羅姆尼和奧巴馬之間要找出對華政策的根本分歧十分困難。對任何一黨來說,對華發難都得分,因此這個政策有較持久的政治價值。

  三曰美國從來都未離開亞洲。這是時下美國政府對其新冷戰政策的標準說辭。美國未離開亞洲不假,但也從未像今天那樣熱衷主導地區的外交和軍事態勢。既要壓制中國,也要取代本地區已存在的多邊合作機制,特別是東盟(亞細安)引領的機制。既要搞亞洲民主同盟,又要搞政治雙重標準外交,與任何對華有矛盾的非民主國家建立外交和軍事合作關係。舊冷戰結束已20年,而遏制戰略的文化卻在亞洲死灰復燃。

  最後,這次新冷戰的政治基礎並不牢靠。首先是意識形態上誰能勝出尚未定論,至少在發展中國家裡,中國威脅論並無市場,而中國發展道路卻逐步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美國主導的新自由主義模式已經壽終正寢。美國的軸心轉向亞太的戰略基礎亦不穩,因為東盟長期經營的對話機制成為美中對抗的舞臺對東盟成員國並無好處。
  也許美國的亞洲新冷戰只是曇花一現。一旦失敗,中國的國際聲望將更上一層樓。中國應對的方法應當是拖字訣,一方面大力發展軍備, 一方面不輕舉妄動。新冷戰迫使中國在世界舞臺上亮相,中國不得不走出韜光養晦的戰略束縛,既要有鋒芒畢露, 也要有理,有利,有節的大外交,關鍵還是爭取世界輿論的支持。

作者是日內瓦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聯合早報》
----------------------
 Playing It Cool
SCMP 16 Dec 2011
Lanxin Xiang applauds Beijing's hard-nosed approach to bilateral relations in response to US containment, and believes China could emerge the winner in public opinion at the end of this cold war redux
Chinese leaders have finally realised that they are facing a new cold war. Over the past few months, Washington has put together a "containment" package in Asia that includes a new military doctrine of air-sea battle, a new economic game changer in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nd the rotation of US marines in Australia. For years, mainstream Chinese analysts have refused to see this coming. Now, President Hu Jintao has publicly called on the navy to "prepare for future military struggle".
More interestingly, Vice-President and heir apparent Xi Jinping has begun to use different terminology. Instead of the vague language of "building strategic trust", Xi acknowledges the perhaps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old official approach was to "smooth over" differences, a delaying tactic; the new catchphrase is to "control and manage" the differences.
This is no ordinary change of tone; it is a timely response to the dangerous policy pursued by the Americans. Gone are the days of strategic ambiguity on both sides, and the new leadership under Xi has set a realistic framework for future bilateral ties. The "control and manage" approach may imply at least two things: first, the realisation that conflict with the US can no longer be avoided within the existing framework of engagement; second, the focus will shift towards maintaining a true strategic balance, however precarious, for the single purpose of avoiding a fully fledged confrontation.
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Washington is in the mood for a new cold war. Its China policy is on the cusp of an "NSC-68 moment".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Report 68", issued shortly before the Korean war, was the key US government document that changed the direction of the cold war from Europe to Asia.
Americans love any concept that reflects a game-changing sentiment, such as the "pivot towards Asia". Will this development bode ill for today's most crucial bilateral relationship? At first glance, it certainly seems so. As neither side is using even veiled language to cover their clash in world views on regional and global governance, the stakes and solutions will become obvious. The US is building a military containment scheme in Asia, while the Chinese national interest will not be dictated by outsiders ganging up o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could progressively worsen in a vicious cycle, as happened between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S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cold war.
But, ending strategic ambiguity has its merits, as the contours of Sino-US competition in the region will become more predictable. For example, Washington has a penchant for advertising new military weapons or doctrines to deter rivals. But this will lose its intended effect as it may automatically trigger an arms race on the Chinese side, and China could then justify its continued military modernisation.
In this way, Chinese military transparency - a key but until now unobtainable US objective - may be achieved by China's predictable countermeasures vis-a-vis the Pentagon. Beijing will have less need to avoid the publicity of its aircraft carriers and anti-ship weapons systems. In other words, China's strategic confidence will increase and its military policy will become more transparent.
Paradoxically, a US-initiated cold war could become a game-changing opportunity for China to swing world public opinion. First of all, the Chinese support mainstream opposition to hegemony in global politics. And as the magic formula of "democracy equals prosperity (SEHK: 0803, announcements, news) " loses validity, the Chinese road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more appealing. America's new cold war to hinder China's modernisation won't then garner much sympath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which will see it as a desperate move by the US to rescue its status as the world's "only indispensible superpower".
Moreover,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w and original cold wars. The Soviets never really engaged the US in an economic cold war. Today, "the only indispensible superpower" is also a super-indebted power, and its biggest creditor happens to be its presumed chief strategic rival. Thus, the new cold war strategy is flawed. Is it logical and workable to encircle your own banker militarily? Or, as many Chinese begin to wonder, is it designed to start a military incident to find an excuse to default on the debt? If a cold war is primarily about who gains the upper hand in a moral debate, Washington may not win this time.
More importantly, America's "pivot towards Asia" depends on its partners, the "Asia-Pacific coalition of the willing". This coalition is in fact fragile and consists of a group of states whose governments are facing major political troubles at home. From Washington to Tokyo, Manila to Canberra, it is their collective internal weakness that creates an ad hoc common identity that binds them to face an uncertain challenge from China.
China is unique in having a non-democratic system that remains an economic dynamo and enjoys a relatively strong state. It has its own problems, and a social implosion is possible. But that will be the result of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income gap and official corruption. The Chinese system will not collapse under mere foreign pressure.
Ironically, even though China feels isolated in this absurd cold war, time is on its side. Thus, the Chinese leadership should continue to refrain from hasty action, such as a military clash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No one knows how long a US-led cold war in Asia is to last. But eve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can no longer deal with what Richard Hofstadter called the "the moral shock of our nascent imperialism". Xi Jinping is well known for his toughness with soft manners, and the "control and manage" approach fits his character well. In the long run, this may prove more effective in engaging Washington. If the new cold war turns out to be short-lived, China's moral image will have been elevated a great deal.
Lanxin Xiang is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history and politics at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in Geneva

中國達人秀 潘倩倩──看看中國生活與「中國夢」

批註:從一些節目可以側面窺見,今天中國生活中的可能性,相當豐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dZ-SxIJxlY


中國達人秀 潘倩倩──看看中國生活與中國夢
2011-12-27 上傳

00:41 演唱「康熙帝國片頭曲-向天再借五百年」
03:11 模仿「劉德華」
03:22 模仿「費玉清」
03:32 模仿「楊坤」
潘倩倩完整辛酸路程(弟弟現身受訪) http://youtu.be/8FoC4f0A8dk#t=2m44s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黎智英為何怒斥大班

【批註:香港之複雜,由《壹傳媒》集團及黎智英身上體現。】
────────────────
管見集:黎智英為何怒斥大班?     徐庶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1/28/PL1201280002.htm   [2012-01-28]    

 大班指出黎智英捐錢給香港反對派政黨和天主教樞機之事曝光是自編自導自演,是黎智英故意放出去的。這正觸到黎智英痛處,堵塞了其財路。美國的情報部門搞顛覆,操控別國不惜重金,但前提是代理人必須保密,不可張揚,以美國撐腰而狐假虎威,這會引起很大的政治和外交風波。如果黎智英自己登入網站放料,然後假扮為受害者,真正的意圖是標榜自己是反對派的大水喉,抬高自己的江湖地位,那麼就犯了大忌。

 《蘋果日報》老闆黎智英19日在《壹週刊》發表題為「真假不分的大班」的文章,怒斥大班向美國《華盛頓郵報》記者說:「肥佬黎被人揭發捐款給予民主派和樞機主教,其實是他自己在網上發佈消息。」黎智英對這件事暴跳如雷,反唇相稽,大罵大班造假,是一個大賊,是一個老千。「有些人的確相信巧言令色可以弄假成真,那位大班就是這樣的人」,「天生是賊,你只會以賊的角度看世界」。

黎智英怕大班揭露底細
 黎智英為什麼這樣害怕大班揭露他的底細?因為他的品格一直不好,香港和台灣社會就有很多批評。陳水扁2000年當選台灣「總統」後,黎智英知道機會到來了,上勾美國,下靠「台獨」,以為可以大撈一把,做「竊國大盜」,便決定到台灣辦傳媒、助陳水扁一把。實質上,是追隨美國路線,推動「台獨」,分裂中國。
 台灣的《蘋果日報》,由於擅於鑽營和投機活動,獲得了陳水扁當政時期的官方公共廣告供應,豬籠入水,大撈一筆。今年台灣選舉,台灣的《蘋果日報》,又押注搞「台獨」的蔡英文,選前刊登假消息,說馬英九到嘉義市時,在市長黃敏惠的安排下私自約見地下賭盤的組頭陳盈助,馬英九還當面向陳盈助說:「盈助兄,辛苦了」,影射陳盈助給的幾億元台幣政治獻金,馬英九收到了,或馬英九暗示陳盈助,在操弄地下賭盤時,製造有利於馬英九的盤口,以誘惑鼓動參賭的選民去投馬英九的票云云。這一系列的指控,抹黑馬英九,為蔡英文谷票,配合民進黨的選舉工程的動機路人皆見。
 黎智英終於賭輸了,民進黨選舉落敗,《蘋果日報》立即像變色龍一樣,立即轉為國民黨擦鞋,說國民黨和大陸發展經濟往來取得成績,發表專題報道說了不少國民黨好話,說今後兩岸生意大旺,台灣行大運,香港冇運行。黎智英假假真真的做法,就是為自己在台灣的政治界發展鋪路,先做「台灣的梅鐸」,然後控制政黨,再等候機會登上政治舞台。單憑他和美國中情局的特殊關係,完全可以採用分而治之的手法,影響台灣的政治變動。
 大班指出黎智英捐錢給香港反對派政黨和天主教樞機的事曝光是自編自導自演,是黎智英故意放出去的。這正觸到黎智英痛處,堵塞了其財路。美國的情報部門搞顛覆,操控別國不惜重金,但前提是代理人必須保密,不可張揚,以美國撐腰而狐假虎威,這會引起很大的政治和外交風波,使美國在亞洲陷入孤立。如果自己登入網站放料,然後假扮為受害者,真正的意圖是標榜自己是反對派的大水喉,抬高自己的江湖地位,那麼就犯了大忌。

自爆帳簿 塗脂抹粉
 黎智英公開招待記者,說被他的十一個高層管理人之中的一個出賣了。所有這些帳簿,都放在壹傳媒的電腦伺服器之中,並且有保密的程序控制,其他人根本看不到。這個故事,有很多疑點。這麼重要的、涉及美國人的秘密帳目,為甚麼不是放在私人的保險箱裡面,反而是放在洩密機會極高、隨時被別人弄到手的電腦之中,而且可以允許十一個管理人員任看?黎智英像這樣的大笨蛋嗎?而且事後,他根本沒有追究是手下的什麼人放料,所以這個故事,露出非常多破綻。
 更令人懷疑的是,黎智英的文化僱傭師爺李怡在秘密帳目曝光之後,不斷發表文章,為黎智英樹碑立傳,塗脂抹粉,說黎「偉大」、「無私」,完全是為了「民主和正義」才去捐款。這明明是樹立黎智英在香港和台灣的政治江湖地位,為他的未來政治發展歌功頌德。黎智英在大罵大班的文章中,還不忘為鼓吹「台獨」、「港獨」、反華反共的事業而往自己臉上貼金,自吹自擂「義無反顧負起活在世上的責任」,然後罵大班「夏蟲怎可語冰」。
 他說大班「天生愛裝假的人,以為全世界都是可以給他的花言巧語騙到的笨蛋」。然而,《蘋果日報》造謠的假新聞,層出不窮,從郭台銘到李嘉誠都是它造謠抹黑的對象,陳健康的支票新聞,香港讀者已經是家喻戶曉。黎智英針對大班的這一段說話,其實是夫子自道,他的「上位」策略就是如此。既然陳水扁可以靠騙術當上「總統」,當了「總統」可以造假騙取金錢,有這麼一個榜樣,黎智英也認為他的機會來到了,立即移民台灣,他要成就大事業的「造假的舞台」就在台灣。 

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

後續材料四

「港鐵進食」事件的後續材料四
網上有這樣的一條消息:
「有人發起年初五集體弄髒香港地鐵車廂行動, 已有六萬人表示參與。」

由去年廣東省的「撐廣東話」聚集他們口中的「廣東話」實為「廣州話」。這是個不成立的假命題:廣東省從來就不是只得「廣州話」這方言),至近日的D&G圍店事件一直都找不到事件起因、「第一個事發當日」的報導。之後出現擋鏡頭的黑人員工,已是後話。此事於水果報2012-1-5出現時,已是「控訴」,不是事件起因的交代──歡迎大家補充「第一個事發當日」的材料),乃至上述的「東鐵進食」事件,似乎有人,甚至可能是「某些有心的力量」,在嘗試借網路聚眾起哄、為社會製造群眾事件的能量可以有多大多快!
也因此,必須抱持一種態度──在作出任何反應之前,要對自己說:「且慢,讓我看看事件的來龍去脈,(盡量)弄明白真相再發表意見。」

中港矛盾固然冰凍三尺,遠因跟香港回歸後人心未去殖民心態有關;至於近因,人口政策及物資分配等是近年各事的導火線。當然,還有港式傳媒催化助燃。然而,再大的背景、再深的深層次糾結,也不應抹去如想議事,就必須「實事求是,逐件跟進」。中港兩地的民眾必須要有足夠的冷靜理性,才不至於誤墮別有用心者的陷阱。


  此外,有人將社會資源分配上的矛盾,轉化為人與人之間的對立及仇恨(見下圖。一個自稱為「正義聯盟」的組織。)。限制雙非在港產子是一回事(沒有太多人反對);可是,把它跟自由行、普通話、簡體字串連,並上綱上線一併打成為香港的負資產是製造仇恨,累積及煽動戾氣──坐等群眾事件發生。東鐵進食事件之發生,並非偶然。在「正義聯盟」之類的組織「培育」下,仇恨已如細菌病毒般在悄悄散播!!


後續材料三

「港鐵進食」事件的後續材料三
香港人的素質比內地人高了多少?
按照港鐵規定,任何人不得在港鐵付費區內飲食,即入閘後所有範圍,包括月臺及車廂等,否則可罰款2000元。17日,一條內地遊客在香港地鐵進食引發爭議的微博激起網友討論。記者在視頻網站搜索發現,這段名為火車內罵戰香港人大戰內地人的視頻早幾日已被上傳YouTube,首段僅56秒,下一段則長達3分鐘。罵戰的導火線是,內地小女孩在車廂內吃點心面,有乘客提醒車廂內不能吃東西。一位香港男說:有沒有搞錯呵,道歉就可以了?,站在小女孩旁邊的母親用普通話回道:我們從內地過來,小孩子嘛-----,你還想怎麼樣?隨後雙方對罵聲越來越大,以至於這位母親的同行女子、還有幾位香港人也加入雙方對罵。而小女孩為了緩和氣氛,勸阻媽媽說是我們錯了。(鳳凰網119)

  這則關於香港人與內地人的對罵視頻,顯然被打上了誰素質高、誰素質低的地域標簽,香港人當然一向自詡為素質高的,何況內地小女孩在地鐵內吃零食似乎確實違反了當地地鐵規定,本來就有歧視內地人的傾向,這下得理不饒人讓香港人似乎找到了彰顯身份高貴的機會。而從回帖也可以看出,很多內地網民很大程度上也在檢討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文明習慣,當然也存在諸多尖銳的地域性爭論甚至漫罵,顯得很不理智。

  但我的看法卻並不認同在這一事件中香港人表現出了所謂很高的素質,相反映襯出了某種傲慢無禮的劣根性;首先應該正視的是,內地的地鐵並沒有不能吃食的規定,所以或許在他們的習慣中很少會意識到香港地鐵的不同,這是一個不同地域的行為習慣在法規上的差異,照講如果內地人明確的知道了港鐵的規定,應該入鄉隨俗才對,至少不能故意違反,這是一種文明素質,可這次內地的小女孩在香港地鐵上吃東西,香港人如果只是善意的提醒一下,表現出一種寬容,或許更彰顯出文明的素質,事實卻並非如此,小女孩的母親出於護子的本能,對香港人明顯的傲慢和言辭不善表現出對抗的態度,我認為是一種心態而已,雖然大陸人可能存在諸多不良文明習慣,但放在這件事上,香港人與內地人的雙方對罵,我實在看不出雙方誰的素質更高,難道香港人提醒、體諒一下這些並不太清楚港鐵規定的內地遊客很難嗎?
  內地人違反規定固然需要反省和自責,但總是習慣於自以為素質很高的港人,用這種以惡制惡的手段展開對罵,也沒有什麼文明可言。倒是不小心犯了規的小女孩面對大人們的對罵爭吵,能夠勸阻媽媽說是我們錯了,凸顯出一種鮮明的對比,有時候孩子比大人更能夠反省,對罵的雙方難道不應該感到汗顏?

其實說實話,大陸人並非不明白自身存在的諸多不文明習慣,作為一個在經濟地位上快速崛起的國家和民族,越來越多的開始走出國門,文明素質也越來越在對比和反省中正視自身的問題,網路上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大陸網民聲討自身存在的素質問題,所以香港人同樣作為中國人,完全沒有必要動輒以歧視內地人的態度自高自大或傲慢無禮。甚至我認為有的看似不文明的東西,不是人的素質問題,而是地域人群的習慣問題,近年來香港人到大陸來也經常曝光出諸多不文明的行為,大陸人到香港去旅遊消費,有時說普通話也會遭到香港人的諷刺漫罵,其實難道能證明香港人素質低下?中國人吃飯聲音比較大,在西方人看來這是沒有教養的表現,於是得出結論:中國人素質低;可是西方人吃完飯經常吸吮手指,而且津津有味,這在中國人看來也是沒有教養的表現,那能不能說西方人素質低呢?

  毋庸置疑香港是一個經濟發達、法制健全的地區,所謂文明素質其實這也是近幾十年來經濟起飛後,一步步走過來的,曾經的香港人不也同樣存在諸多國人的陋習嗎?即使今天的香港人在內地諸多不文明行為,大陸人在曝光或處理上似乎更寬容而已,比如最近有報道說,就在香港人為一個內地幼兒隨地小便而拼命曝光指責內地人素質低下的同時,某網友去深圳考察項目,在深圳梅關高速出口處等客戶,有很多大貨車停在這裡,結果不巧拍到了香港貨車司機在高速路口小便的照片,內地人在地鐵門口小便的是小孩子,在高速收費出口小便的是香港的貨車司機,是大人哦,附近那麼多加油站,又不是沒廁所,車牌都被拍得清清楚楚,但並不會被大陸人看成大多數香港人素質低,反之亦然,我相信這也只是少數的香港人,同樣的相信其實在香港沒素質的內地人也只是少數,也不能代表所有的內地人,大家都是中國人,何必相互歧視。對罵的結果並不能彰顯出香港人素質更高,甚至比不上那位知道是我們錯了的小女孩。
  建立在對罵和歧視基礎之上的所謂文明素質,其實本身就是一個笑話。大家都應該反省,什麼才是真正的文明和素質。

  帝國良民
(香港司機在深圳隨地小便)

後續材料二

「港鐵進食」事件的後續材料二

批註:下文紅色標示的,都是對事件的準確描述。
下文有些話也許令某些港人看得很扎眼,可是,卻是事實──例如:勢利,卻裝高尚。當然,作為港人,我會明白近年的港人有比「勢利」更複雜的糾結──是在生活壓力下,自卑自大之間的心理糾纏。再加有「有心人」如水果報的煽動(留意另件「原始材料一」內的水果視頻),便處處都是火頭。
下文由道理到文字都很可觀
至於下件原文附的視頻並非足本,缺了最開始的一段,故而刪去。如想看2012-1-15日火車罵戰的視頻,可參看http://hongkongfirst.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_4790.html 所附的足本視頻會對事件有更準確的理解。
──────────
籠統歧視內地的香港人不如狗
作者:南橋 來源:東西 (http://dongxi.net/)

一大陸遊客的小孩,不知香港規矩,在地鐵上吃東西,被同車香港乘客群起而攻之。地鐵執法人員來調解,大陸人露出歉意,在跟執法人員解釋說不知這一規矩之後,香港人還不停歇,叫對方收聲,繼而上綱上線,說我們香港這地方如何如何,內地人如何如何,那拖長的鄙夷的口氣,即便你不懂得粵語也能聽清。孔慶東在電視訪談中對此現象大發雷霆,痛駡一頓,結果被媒體斷章取義,只籠統地說孔慶東罵香港人是狗。結果香港政界如唐英年、梁振英等,紛紛出來譴責。內地糊塗的輿論和網民,居然一邊倒地說孔慶東素質差,並呼籲北大讓孔慶東下課。
孔慶東過去說過很多胡話昏話,我過去有反對他的言論。但是作為旁觀者,我們不可因人廢言,籠統地因為對他這個人的偏見反對他的一切言論。如果孔慶東是在籠統抨擊說粵語的人(從視頻上看不是),那麼此論可誅。不過紛傳此論的微博受140字的限制,除掉了上下文,偷換了概念。其實他說的更多地是某些香港人的勢利。
勢利就是低素質的表現,真正有教養的人不會勢利。勢利的人,用狗來比喻非常貼切。我家以前養了一隻狗,每次有從附近磚瓦窯廠做工回來的人路過,就追著咬。因為在窯廠做工的人,身上都是黑乎乎髒兮兮的。穿得整整齊齊的人,狗就不怎麼多管。我們家這隻狗,就好比一隻自封的風紀員警一樣。我作為主人,深感苦惱,也罵過狗,也向窯廠的老鄉道歉,倒也因此對狗眼看人低有了深刻認識。一個為了生存去窯廠打工把自己弄得一頭灰的人本身沒有錯,是我作為狗主人管教無方而已。我雖然學的是教育,並沒有辦法把狗教育成人,沒有辦法,以後到了傍晚那些同村的工友快從門口過的時候,我們家人就把狗關在家裡。
狗出於狗的本能狗的見識狗不會思考的本性,以貌取人,倒不是大罪。人作為萬物之靈長,本應有能力平等地看待其他人。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在品質上跟狗沒有什麼兩樣。狗倒還質樸,不掩飾自己的勢利,有些人不僅勢利,還假裝高尚,所以連狗都不如,退化成大尾巴狼了。

香港人對內地人,其實積怨已久。說到底,有些矛盾怪不得內地人素質差。假如你不放心你孩子吃的三鹿奶粉,跑到香港搶奶粉,導致香港奶粉價格上漲,這是搶奶粉的人素質差嗎?不是,是奶粉廠商和官員素質差,而這些為了下一代負責的父母,其實是高素質,因為他們知道去保護自己的下一代,這是人性中很崇高的品質。哪一天假如香港遇到了大陸父母類似的遭遇,看他們會怎麼辦?會不會繼續買本地劣質奶粉把自己的孩子害死。大陸孕婦去香港產子,也不是她們素質差,而是她們被剝奪了生育權。拉貝在抗日期間救護中國人,辛德勒在大屠殺期間救下猶太人,救的都不是自己的同文同種之民族,且一救就是那麼多。你香港人連些大陸孕婦來產子都不能容,說白了不過是自私,是要維護自己的小小生存空間,為此不肯給他人一點小小的便利。如此心胸的市民,有什麼資格瞧不起內地人?假如大家的起跑線一樣,我們看誰比誰的素質差。說他們勢利,他們確實對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態度不一樣,這一點我見識過多次。

那段視頻中,大陸的孩子或者媽媽不知規矩,不知道地鐵上吃東西要罰款。即便我們不去管不知者不為罪的古訓,那位媽媽也表示歉意了,問還要怎麼樣?不知規矩一回生二回熟,下次我肯定他們就不這麼做了。
但是缺乏平等意識這是頑症,還不好醫。我們看看此視頻中某些同車港人是什麼素質?當著小孩的面,不依不饒繼續訓斥,叫她收聲,說大陸人如何如何。這不僅是素質低,簡直就是狗眼看人低,簡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了。如果你讓執法人員處理後不再作聲,並不站在道德高地行對人指手畫腳,我就承認你有法制精神,有素質。但就這段視頻而論,這幫香港人學到了什麼文明,學到了什麼平等素質,就曉得欺負一幫遊客,算得什麼素質?別辱沒了素質兩個字吧

我在海外多年,遇到過不少港臺同胞,他們的處事待人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值得學習的地方不用諱言,但是每次聽到盲目歧視的言論(且相當普遍),我都十分不快。我自己是內地人,我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完全客觀。記得在哪裡看過一句話:作為一個人,有時候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立場(To be human, you sometimes have to take strong positions!) 。維護尊嚴,也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如果尊嚴和其它方面的素質衝突,我覺得尊嚴比不在地鐵吃東西這種素質更可貴。

孔慶東這段言論不妥的地方,是強人所難,說香港人作為中國人也有必要在交流中用對方能明白的普通話交流,大家在同一個平臺上說話。但是這一點假設或許只是一廂情願。有調查顯示,香港人回歸後,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更少了。由於政治原因,這中間有可理解的原因,但是如果把賬算在內地老百姓的素質上,那就很混帳了。
除此之外,我覺得孔慶東話糙理不糙。香港人回歸多年,不肯認命,端著前殖民地遺民的臭架子,對倒楣的內地人居高臨下,訓什麼素質,完全是扯淡的事。在這件事上,我支持孔慶東,也支持北大。如果這麼幾句罵人的話都不讓人說,搞政治正確,還談什麼相容並包,還談什麼言論自由?這不葉公好龍嗎?以後他說的錯話,我們照樣抨擊,但是在這件事上,孔慶東罵得好,內地人當反省,經此一事後,識得被人歧視的滋味,以後不要歧視他人。
但是更需要反省的,或許是香港人自己。

後續材料一

「港鐵進食」事件的後續材料一
且讀孔慶東較詳細的後續剖析
而已變質的鳳凰衛視也加入炒作行列

【批註:今時今日,在香港興風作浪的,何止《蘋果日報》、《東方日報》、正邪莫辨的《明報》、《信報》等;還包括近年已露出馬腳的鳳凰台!!至於內地《南方都市報》極有問題,是早知的事實!
─────────────────
孔慶東:人民要攜手,認清敵我友
2012-01-24 11:19 孔慶東 四月網

核心提示:明明知道卻硬要斷章取義、蓄意歪曲、大肆宣揚,顯然不是文化程度的問題,不是簡單的偏見問題,也不僅僅是單純要跟孔慶東一個人過不去。

人民要攜手,認清敵我友
春節的禮花還時時在窗外的夜空中閃耀,我跟幾位老工人聚會歸來,此刻聽著歡快的《春節序曲》,看著胡錦濤主席到懷柔山村跟孩子們一起放鞭炮的視頻,感到非常舒心——雖然昨夜的那台春晚,節目的藝術品質不是很高,但畫面很溫馨,舞美很專業,特別是現場觀眾很多都來自普通家庭,節目內容也體現了民生為上的新理念,我也就決定今年不對春晚做嚴厲的批判啦。沒有了趙本山的春晚,還是多多鼓勵,乃是上策。
然而看到微博上圍繞由「港鐵進食」引發的港人素質問題的多方爭論,我覺得各路善男信女受字數所限,往往不能曲盡其意,情緒激動之下的相互誤解,更多的是造成一種吵架的熱鬧,而對於大家真正認識問題的實質,反倒可能有南轅北轍之效。此夜反正無事,我想恰好可以借此,談談事情的來龍去脈和本質後果。正如零碎小吃之後,來碗壽麵,只要不嫌其長,還是有益於化五穀、養正氣的。

先說119日我對「港鐵進食」爭吵事件的評論,這個本有視頻為證,而且121第一視頻網站專門與我做電話連線時,又播放了一遍。在那個連線中,我已經明明白白地澄清,我既沒有說過香港人是狗,也沒有說過不說普通話的人是王八蛋在那個具體的語境中,邏輯關係清清楚楚。指的香港人,不是全稱,而是單稱,所說的狗,是魯迅先生所說的那類在帝國主義面前是狗,在同胞面前是狼的不良人品。普通話問題,是指當你們兩個人方言不一致,沒法溝通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應該說普通話,對嗎?故意不說普通話,用對方不懂的話去侮辱對方,這就是王八蛋。我什麼時候說過不說普通話的人是王八蛋呢?說的是用對方不懂的話去侮辱對方,關鍵字是侮辱現在網上不就是有很多人這樣做嗎?這也不僅僅是香港人啊?夏新教授評論說:我認為,北大孔慶東君關於香港人之評論是21世紀最富理性的講話,這一即興評論視頻將是21世紀最優秀視頻之一,對國人的文明發展進步意義深遠。

我自以為決沒有夏新教授評價的那麼高,我不過是說了一個普通知識份子的良心話。你如果不同意,可以與我討論或者爭論,你也可以罵我。兩個有良心的人吵架,勝過一百個沒有良心的人唱歌。然而可笑又可悲的是,廣州的一個新聞天天睇節目和《南方都市報》,公然捏造事實,用斷章取義的醒目標題指責我說過這兩句話。接著,香港的《東方日報》、《蘋果日報》等媒體推波助瀾,大肆傳播沒有經過核實的報導,煽動部分本來就對內地懷有種種情緒的港人勃然大怒接著,港媒再給競選特首的唐英年和梁振英設下提問陷阱,請他們回應孔慶東,然後組織一些政團人士到中聯辦去抗議,要求北大開除孔慶東。在此過程中,鳳凰網騰訊網密切配合,不但設置了沒有反對項的投票,而且發表了極其不負責任的誣陷辱駡文章。依照有關法律,我和香港人民都可以對他們進行起訴。網上更有大量水軍春節加班,冒充香港人,其實多數註冊地址是廣州深圳,全天候以小分隊形式作戰,大肆辱駡內地民眾,辱駡中國,辱駡中國領導人,辱駡跟他們正常講道理的線民,用非常暴力的言辭威脅、恐嚇我本人,使用了大量不堪入目的下流語言罵人,甚至號召香港黑社會直接殺掉孔慶東這些語言形式姑且不論,問題的嚴重之處在於,他們煽動港人與內地的對立。正像黎陽的文章指出的:明明知道卻硬要斷章取義、蓄意歪曲、大肆宣揚,顯然不是文化程度的問題,不是簡單的偏見問題,也不僅僅是單純要跟孔慶東一個人過不去。黎陽指出這些人的目的是:第一,挑動香港群眾對內地群眾的仇恨。第二,借機要脅中央政府迫害孔慶東。第三,乘機打壓一切堅持統一的力量——事件起因是孔慶東罵漢奸走狗,打壓了孔慶東,就意味著分裂勢力的氣焰壓倒了統一力量的氣勢。第四,借迫害孔慶東煽動內地群眾與香港群眾的對立情緒。
黎陽的判斷對不對,我現在不能做結論。我很希望他判斷錯了——事情沒有那麼嚴重,但又很擔心他判斷對了,事情就是那麼嚴重。既然那些媒體堅持造謠,既然那些水軍堅持說他們在視頻裡聽到我說的就是那兩句話,那我再次把那兩句話放在這裡。我明明說的是我知道香港有很多人是好人,但是有很多香港人至今還是狗。而且我還在21日的電話連線中,像給小學生上課似的講解道:紐約人也有一部分是狗啊,北京人也有一部分人是狗啊,哪裡人都有好人壞人嘛。我批評北京人的時候,人家北京人怎麼就沒有群起而攻之?我批評上海,批評深圳的時候,人家不但沒有群起而攻之,有的深圳人還感謝我,我現在手裡還有深圳人民給我的感謝信呢。為什麼到了香港這裡,就老虎屁股摸不得呢?我相信大多數香港人民不會這樣的。這些話如果還聽不明白,那恐怕就真是另有深意了。還有人質疑我這樣的壞人,怎麼會收到感謝信。我只好不再低調地告訴他,我每週都收到很多各地民眾的感謝信。上次我批評深圳政府在大運會開幕式之際,責令運動場周邊的居民遷出的做法是罔顧民生,後來深圳政府聽取了,住在運動場周邊的居民就給我寫來了感謝信,這有什麼奇怪的呢?

至於要求北大開除我,這對我個人來說,並無什麼損失,我正好省出上課開會的時間來多寫著作,多做社會評論,多去香港坐坐地鐵看看明星。魯迅和老舍先生都是在離開大學後寫出了最優秀的作品。但問題是此事跟北大有什麼關係啊?蔡元培校長會因為陳獨秀是共產黨或者胡適之罵了一句法國人不要臉而開除他們嗎?難道是北大的哪位元領導人派我到網路電視臺去批評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的嗎?那我有時候還表揚這些城市呢,怎麼沒見到對我的嘉獎啊?一個單位的員工在單位之外的與單位職務無關的言行,由他自己負責。正如一位財經報社經理在晚會上錯把室內樂聽成了交響樂,我們頂多說他音樂素養不夠,難道能夠要求報社開除他嗎?我將此事評論為可笑,也並不是說香港人可笑啊。一位叫AC空氣稀薄的網友也說了可笑 南方系媒體,某些香港藝人,以東方日報和蘋果日報為代表的部分港媒,他們的劇烈反彈也頗為可笑。從阿燦,大圈仔,北姑,表叔到蝗蟲,共狗,港人對內地人歧視由來已久,羞辱十倍不止。

也許有人覺得,過去港人羞辱了內地人,現在內地經濟發達了,旅遊團攜鉅款赴港消費了,就要報復港人了。我覺得這也不是實情。實事求是地講,內地民眾至今對香港還是崇拜和尊重的佔多數,就以我本人來說,多少次在文章和講話中稱讚過香港人。我批評過香港文化沙漠論,表揚過香港的作家詩人,表揚過香港大學對校工的尊重。我多次講過,要學習香港人遵守規則的好習慣,我講過香港藝人的藝德要好過內地,我還特別稱讚過香港人民的愛國心,例如每次內地遭受災害,那時候香港人民的表現可以說可歌可泣。就拿我此時在聽的《春節序曲》來說吧,大家知道作者是誰嗎?作者就是1919年生於香港的著名作曲家李煥之啊。他1985年當選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這首膾炙人口的樂曲是在延安時期創作的,具體背景我不熟悉,但幾十年來一直受到全國人民喜愛。這不是香港的光榮之一嗎?至於我在研究和評論金庸先生的小說時所說的那些話,例如海峽兩岸冷戰時期各自都不能產生金庸,只有香港才為中華民族貢獻了這麼一位傑出的小說家之類的話,熟悉我的武俠文化研究的讀者都會知道。所以說,那些認為我本人天生就歧視香港人的朋友,實在是臆想過度了。我身居北京,最經常諷刺批判的,還確實就以北京人最多,包括北大人。

一位叫楊早的網友評論說:在中聯辦抗議的香港朋友,孔慶東再混蛋也是大學教授是吧?對一個教授的言論可以不滿,但還是別借助政治力量,這種手法不文明,你們以後還好意思說被殖民過嗎?當然,你們是可以抗議的,可以搭航班來北京抗議,可以在媒體上發表抗議,也可以假裝邀請他來迪士尼玩,玩著玩著把他抗議了,就是別太政治。楊早先生的玩笑中含著嚴肅,我卻感覺,那些去抗議的人士可能目的並不在我。如果說我孔慶東消失了,中國所有的社會問題就解決了,那麼請香港的哪位黑老大派人來直接殺掉我,豈不痛快?何必非要當街展示港人污言穢語人身攻擊的超人能力?但是某些勢力為什麼一定要借助他們天天咒駡和否定的共產黨的權力的來除掉他們認為的壞人呢?這不是跟他們所標榜的自由民主理念南轅北轍嗎?這個背後的水可能就深了。還有一些可愛的人士強烈要求香港政府禁止我再去香港,這對我倒確實有點可怕,因為我在香港還有不少親戚朋友,每年借開會之機去走親訪友順便購物的樂趣這回被剝奪了,我自己不在乎,親戚朋友是要罵的。所以說,假如真有一個人以全稱判斷曾經說過香港人是狗不說普通話就是王八蛋,我孔慶東就第一個不饒他。但我絕不會借助專門的權力機構多數暴政來以勢壓人,更不會用鋪天蓋地的的污言穢語來指責別人罵人證明自己文明。我想那樣做的人一定有其險惡用心:破壞港人形象,把個別任何地方都會發生的現象香港化,固定化,從而達到誘使香港人民對國家的不認同。曹景行先生在《新年的擔憂》中寫道:尖沙咀一家名牌店不讓港人在櫥窗前拍照,地鐵上一個內地小女孩吃面,都演變成香港與內地一些人的大規模罵戰,實在是不祥之兆。尤其,今年是香港回歸十五年,還要換選特首,有心人正巴不得發生這種事情,可以大做文章。

正如香港《大公報》120的社論所指出的:
事實是,回歸以來,一些人千方百計要做的,就是要將香港和國家割裂開來,將一國兩制對立起來,彷佛只要有了國就會沒了港,尊一國就會損兩制,這種圖謀肯定是陰暗和錯誤的,不能任其得逞。眼前,圍繞一些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如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內地遊客擠滿了名店,亂港傳媒蘋果日報和一些反對派政客都在將之歪曲、渲染為什麼港人與內地人之爭,刻意挑撥兩地民眾之間的情緒。回歸前,港英殖民管治當局尚且不能令新華社在涉及國家利益、民族尊嚴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不吭聲,怎麼,回歸已十四年的今天,難道中聯辦還要噤若寒蟬,連批評意見都不可以說?

說到底,究竟誰在真心為香港人民著想?誰在把香港人民推向迷途?究竟是誰在辱駡香港人?究竟是誰在破壞港人與內地的關係?誰要火上澆油、唯恐天下不亂?誰鼓吹廣東是一個共和國這些問題此處不做深論,大家可以參看以下文章:《夏河年:靠歪曲原話能站穩道義上風嗎?》,《黎陽:鳳凰網歪曲孔慶東煽動對立,與南斯拉夫何以分裂內戰》,《第一視頻:孔慶東回應罵香港人是狗事件》,《美國教授蘿蔔絲:論及語言政治》,《從孔慶東教授的再次被圍剿看中國漢奸的靈魂卑污與看客們的冷血無知》,《南方系及其漢奸圍攻孔慶東公開表明怎樣的信號?》,《中華論壇:強烈抗議唐英年的不負責任的言論》……一氓先生說:香港同胞,絕不要上反動派、分裂分子、漢奸賣國賊的當啊!應該完整地聽聽孔慶東的原話,應該讀讀黎陽的文章啊!正如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在車公廟為本港求得第29簽的簽文:何為邪鬼何為神,神鬼如何兩不分;但管信邪修正外,何愁天地不知聞。我相信大多數香港人民的愛國情懷,必能衝破喧囂,與內地人民一道,團結奮進,建設一個就像這首《春節序曲》所展示的和諧溫馨的繁榮家園。很希望看到部分港媒除了粗野的辱駡和人身攻擊之外,能夠出現建立在客觀事實之上的理性文章,否則我們對媒體還能抱什麼希望?那就只有我們人民攜起手來,認清敵我友,自己找北斗了。

祝香港人民新春愉快!祝普天下龍的傳人龍年大吉!

壬辰大年初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