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的七一跟進
七一遊行 兩位網友報料──舉英國國旗遊行?!
香港,還存在「表達意見空間被收窄」(記協說)嗎?香港,已經回歸了嗎?
網友報料:
T:對於有人舉英國旗遊行,傳媒(除了水果,可能《信報》游清源,即紀曉風,遲些會在信報的「獨眼」「反梁版/專欄」調侃一下),特區政府、中聯辦都噤若寒蟬............. 香港已經回歸了嗎?還是中國領土嗎?
蝦餃:扛著英國旗的七一示威?今天香港的新聞,幾乎都給昨天那些群眾散步消息綁架了。收了地產黨錢的民陣,首先打出「死人燈籠」(即報大數為40萬),向老闆匯報成績。否則這個 project 怎能收尾數?
四十萬人散步,不知這個數字有多少?看一下當年蝦餃受騙參加支聯會的大散步,有過百萬,知道怎樣走法?走東區走廊,才可以容納那麼多的人。
就算群眾散步,就是支持你的見解或你要承擔他們散步的行為?
如果真的算你的功勞,看一下在台灣網站找到的一個連接(即上圖),扛著英國旗,在中國的土地散步,提出反對今天當權派的口號,我們應該怎麼看?叛國還是叛港?這是那一門子的言論自由?民陣要否負責?如果這個不負責,人多散步,也與你無關。經常散步的台灣民眾,也沒法明透。怎麼解釋,港英餘孽,如何?
無論有甚麼訴求,無論有甚麼不滿,無論有多大抱怨,如果在一個本土散步活動而扛著他國旗幟,這代表甚麼,且那個散步有著明顯的反政府色彩?
在世界其他地方有嗎?
你可以想像台灣老兵皇民,他們懷念日本統治而在散步之時扛著藥膏旗,全國其他民眾怎樣看?
再想像一下,北京人或上海人,在反對政府一些措施的時候出門散步,並在散步之時扛著日本或他國的國旗,會有甚麼後果?共產黨會非常歡迎這樣做法,因為一切矛頭,都會馬上轉移到扛旗事件上,因為那是明目張膽的藐視自己國家主權的行為;某些較激烈的說法,等同叛國。
這樣的照片,流傳台灣,已經有不少非議,如果傳入大陸,你會想像那爆炸性的反應?這群港人混蛋,食碗面,翻腕底,忘恩負義,原來就是認定做人家的奴才,甚麼一國兩制都是廢話。說甚麼話都是假,出賣國家利益就無可饒恕。
在對抗政府的散步中扛起他國的旗幟,跟出賣國家利益,有甚麼分別?
看見中港矛盾越趨頻繁與嚴重否?為甚麼?你不挑事,神州憤青都會找你麻煩。因為他們認定港人有負國家。
=========================
問題在早在2010年已出現:
http://hongkongfirst.blogspot.hk/2012/07/2010.html
以下是跟進補充。
=========================
問題在早在2010年已出現:
http://hongkongfirst.blogspot.hk/2012/07/2010.html
以下是跟進補充。
BBC如獲至寶,拿英國旗來做新聞
【批註:網上開始有人留意遊行中有英國旗此事。在高登討論區有人說,「拿外國旗遊行就等於叛國嗎?」──當然不可以簡單化。可是,在香港由英國殖民地回歸中國的紀念日裏拿英國旗示威遊行,當中「甘為亡國奴」的意味不容置疑。
另,假如此事不重要,BBC會拿它來做文章嗎?──BBC如獲至寶:特意指出「這面米字旗不是一般的英國國旗」……
人,只有在膚淺無知的情況下才會被輕易煽動。七一為何用來示威?所謂有「其他社會訴求」者,為何要在涉及民族大義、大是大非的日子來表達不滿?拿英國旗及港英政府舊旗遊行者,別死辯「唔得咩(不行嗎)」?玩下之麻(鬧著玩而已)?以及「這是言論自由」?!
事有輕重,不少港人在失智下以私利充大義。「示威=爭取公義=高尚行為」這程式背後,可會是部份港人自我感覺良好、其實極為自私的偽善英雄感。】
───────────────────
記者來鴻:港人拉出「米字旗」?
BBC 沃迪恩•英格蘭
更新時間 2012年7月2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1:18
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已經15年了。BBC記者英格蘭發現,一些香港人現在重新拉出英國殖民時代的象徵,表述自己的身份認同,審視歷史,展望未來。
這頓午餐,真是很愜意。簡約雅緻的住宅,碧綠的草坪上,女主人可以數得出在中國沿海生活過的好幾輩歐洲人。
吃完飯回家,正好碰上一起抗議示威。
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已經有15年了,在香港街頭,再次看到「聯合傑克」---米字旗,真是令人吃驚。
更有趣的是,這面米字旗不是一般的英國國旗。深藍色的背景上,最醒目的是大大的香港盾徽,「米字」只佔旗子左上方一個角落。這是殖民時期的香港旗。
舉旗的人,也不是仍然夢想著大英帝國美好昨日、上了年紀的歐洲人。事實遠非如此。許多歐洲人堅定地選擇跟隨「只有中國才重要」的陣營,熱衷於拍北京的馬屁。
現在,拉出這面殖民時期的香港旗,是為了凸顯許多香港年輕人心中的惱怒、不滿。
聽上去有點不可思議。為什麼香港年輕人要讓殖民時代的標記「起死回生」呢?
身份認同
為了尋求答案,我找到了一度曾經引起很大爭議的陳雲根【傳此文者按:即鼓吹港獨的陳雲】。陳雲根寫過一本書,這本書煽起了一股運動——香港城邦自治運動。
說起殖民香港旗,陳雲根爽朗地笑了起來。他說,現在,這面旗子的出鏡頻率確實有所增加,在民運遊行中看得到;幾個月前在一家高級時裝店外發生的抗議活動中也看得到。
今年1月,傳聞大陸客被獲准在D&G店內拍照,引起港人抗議,凸現對大陸富商「獲特殊待遇」的不滿
當時,港人對大陸的不滿不斷升溫,總算「開了鍋」,到時裝外店外去示威。
陳教授說,殖民香港旗,是為了表述香港的身份認同————不是大英帝國的人,也不是中國人,而是香港人。
香港年輕人--其中一些自稱為80後活動人士,出生時英國和中國已經就香港的未來達成了協議。對於他們來說,香港就是家,香港的歷史就是他們的歷史,無論那是中國還是英國、殖民還是不殖民。
還有,這面旗子也象徵著香港人越來越嚴重的失落感和不滿。中國政治侵入,香港失去自治,失去了身份認同;隨著越來越多大陸人的湧入,多由移民構成的香港社會的平衡也在發生變化。
香港文化
說香港有自己的文化,曾經是玩笑。現在,當地人可認真了。他們堅持說,香港文化是我們與大陸區別的一部分。
香港藝術家榮念曾(Danny Young)告訴我,香港文化意味著批判性思維、獨立、思維和行動的自由。
香港政治家吳靄儀(Margaret Ng)則告訴我,香港代表著機會、包容、寬容、開放。她說,我們是中國人,但我們不僅僅是中國人。
她還說,我們可以不成為西方人、但卻接受西方的文明,我們可以遵守普世價值觀、但卻不失去自己的文化根。
她還提到了廣東人—或者說中國南方人,素來很固執的反抗精神。
這一點,我在示威活動中也親眼看到過。一名婦女故意磨磨蹭蹭、拉在遊行隊伍的後面,汽車排成長龍不能前行,別人怎麼趕她都沒用。香港警察也沒有把她拉走。
一國兩制
陳教授回憶起1997年香港思維的停滯。沒人知道應該如何回應大陸。所以,他反思歷史,發現,「一國兩制」在香港由來已久,自從香港19世紀成為貿易港口繁榮以來一直如此。
陳教授說,北京給我們這樣的制度並不是特別的善意,而是被迫接受原來早就存在的現實。香港一直就是一個城邦。她過去就與中國其他城市不同,未來也將永遠如此。
陳教授認為,一旦港人更加全面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的不安感就會消失,香港的自信就會增強。
他說,我們所說的香港,在中國歷史中沒有根。香港的根在歐洲。沒有過去,也就沒有未來。
──────────────────
以下是BBC的版面。注意右下角它為這則中譯報導配了甚麼「相關內容」作延伸閱讀。傳媒,外國傳媒,誰說他們的報導就公正、客觀中立?
相關内容
大家談中國:《香港不要市委書記》
大家談中國:泥漿摔角 百鬼夜行
香港觀察:狼來了!
戀殖港獨同泛民係三胞胎 - 三位一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