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高志森 及 內地一位八十後精 英對香港的觀察

高志森 內地一位八十後精英 香港的觀察
────────────────────
我的「社會失敗者」論
高志森

七一當晚示威者堵路阻塞交通,我在自己Facebook的一句「一班社會失敗者」惹來情緒性回擊,由於我只是在自己Facebook說了零丁兩句,為免有人「自行評斷」,我還是講清楚我這句話的定義。

我的話不是公開對住鏡頭講,並非開咪或撰文公開發表,Facebook是我跟朋友之間交流的空間 (起碼我是這樣想),你不喜歡聽、你唔 like 我,可以唔 Add 我,我常常在 Facebook見到:「我老闆癡線,我要殺咗佢!」之類留言,若老闆列印出來去報警,以誹謗和意圖謀殺來入罪,都幾無謂;我在自己Facebook說了兩句不滿,某些傳媒拿來無限放大,除了沒想到會受到這麼「重視」外,我倒想先悍衛我在自己Facebook版面發表意見的自由!
我一直在Facebook發表的想法,都是我很真誠的表達,我沒有什麼前設和見不得人的議程,我既非職業網上打手,亦無政治任務;「社會失敗者」一句,承上接下看,緊接在『示威者七一晚上非法佔據中環干諾道中,應該受到制裁和譴責』之後,「非法佔據行為擾民,做出這種行為的一撮人是社會失敗者」就是我當時的想法,「將激進抗爭建築在市民的痛苦身上」,很多市民本來是支持和平示威的,都會變得不支持,示威者「想爭取的」不單止會沒效果,更會有反效果;以前拍電影,喜劇笑點在午夜場觀眾無反應之後,都要盡力於上畫前在拷貝上剪走,為什麼?因為冇--果!這件事,示威導致交通癱瘓,市民生活受影響生厭惡,可能更聯想到有人做「鏡頭烈士」,更聯想到有政客「搏政治資本」,而對政府,就以過往的「衝擊」為例,係毫---果。擾民行為不單冇效果,更有反效果,那抗爭者就係失敗者了。

「失敗者」一詞,若斷章取義看,是會刺中了一些人的自悲感,太寫實政客不會說的但政客靠選票,我不是政客,在自己Facebook上有感而發有何不可?「一班失敗者」當然非指個人,堵路者當中,一定有人比我更有學識、更是專業、更有成就,我只是想,抗爭的方法很多很多,難道就沒有較好的方法?係冇?定技窮?舉例說:反高鐵時「行苦路」其實就很精彩,無聲勝有聲、視覺效果強烈,我當日在遮打花園駐足看了很久,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仍觸動思考,這就是「效果」。我還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朋友目睹上兩週演藝學院畢業典禮中,有畢業同學沒有向唐英年鞠躬,相反只向觀眾鞠躬,而用屁股頂住唐,在這約十來個學生感染之下,後來另一學院有幾名同學也有同樣舉動,目擊者形容唐唐看得黑臉,在唸頒授學位辭時加了一些揶揄的話,我相信畫面深印他的腦海,午夜夢迴揮之不去,我很為「用屁股頂住唐」的學生喝彩,演藝學院是一家藝術學院,藝術重視的是言論自由,學院應以有這樣的學生為榮。
我是一個演藝作品推動者,我自問不是政治動物,我的政見,若有的話,只有一句:政府應盡力帶比人民希望,和幫助人民實踐夢想。現在香港失去的,是希望,與夢想;一直以來我都在 Facebook如是說,從這個角度看特區政府近年的表現,當中很多高官都是社會失敗者,我這樣說不是在討好一些情緒性回擊我的人,我沒有這個需要,同時,我不會認同「將抗爭建築在其他市民的痛苦身上」,我自問並非有些人指的「投共」、「反民主」、「親政府」之類的人,這樣說是抬舉了我;有人認為「激進抗爭係一個結果,理性盡頭必然是暴力」,我從不拍武打片,我痛恨暴力,亦不想見到或鼓勵任何暴力淩駕法律,我相信,民主要在法治下才可行,抗爭不等同可以犯法,假如政制真的不堪而要公民抗命,衝擊的是政府而不是擾民。
這是七百幾萬份之一的民意。

高志森

【批注:高志森仍然是只懂「破」──分別只是建議要「度橋」(想出新花款)──這樣的社會又有何希望!!只會產生一個又一個只求爭取聚焦的「鏡頭英雄」
美式民主政治到了一定關頭講妥協,香港崇洋、崇美的民主人士卻只移植「抗爭」。甚至嘉許不分場合、撲口撲面侮辱人(不,不是「人」,是「高官」;在他們心目中,兩者不存等號)這類招式──這類招式固然可以用;可是,多用了便濫。中大的畢業禮,近幾年已鮮可平靜而莊嚴地進行。抗爭表態,為何不可以照顧對學位很尊重的那群同學及家長!假如我在其中,我就是想莊嚴地為大學生活致意。
高志森強調自己不用討好任何人,也不是「投共」、「反民主」、「親政府」──可是,他不敢離開主流的意識形態:肯定抗爭!肯定「破」!
他之痛,只是已不問內容、凡抗爭必高尚的氣氛及勢頭,已不只一次燒到他身上(西九討論,他便被針對)。
香港的文化人,就是沒「吉士」反省到根本處!高志森也不例外。反省欠力度及深度;骨子裏不敢離群,而不敢離群,又何以成為真正的創作者。光是形式上搞花款,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作精神。香港藝術家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因而大多平平無奇!淺薄空洞。】

============================
批註:這是一位八十後、國內精英的在港觀察。值得一讀並注意他的博客http://blog.future4ever.com/harechan/ 
他的文筆很老練,能以「細節呈現」代替空洞的判斷。有「細節呈現」表示他沒有概念先行,能耐心地、帶好奇心地探究底蘊,追蹤「事情大綱」內的「具體情節」。──極力推介他的博客!!
香港的自由言論  Posted by harechan 2011/07/12
http://blog.future4ever.com/harechan/archives/1263#comment-8380

1.港大
港大圖書館外有一面民主牆,之前去港大轉悠的時候我特地去看了看。彼時牆面上貼著一篇文章,我開始還離得比較近,讀著讀著,問號一個接一個,空話一句接一句,我生怕它好像哈利·波特裡的吼叫信一般突然沖出一張大嘴,下意識地越離越遠。從前半部分看,這是一篇以香港大學生的身份來評判大陸政府在處理艾未未這件事情上的作為,但到了最後一段,作者筆鋒一轉,大致說了這樣一個意思:艾未未的作為足以讓只會一心想著賺錢的香港小男人們羞愧!讀到這,我覺得這篇文章又有些可愛。打個比方,做足了戰前動員,馬上要發起衝鋒了,不想領頭人突然轉過頭來對著自己的戰友破口大駡:你們這群傻子!——一個破功的行為藝術。
後來某次和一個正在港大讀博士的內地女生吃飯,我說:港大學生挺愛運動的。當下她的表情變得興奮,說:他們經常搞活動的,有的活動還搞得很奇怪,我常去圖書館嘛,有次出來就看見有人把自己關在一個籠子裡。剛去的時候還覺得挺新鮮,後來老遠看見就繞道躲掉。過了一會兒,她和我說了這樣一件事:不久之前,學校出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曉得是聲張什麼事情,有人就去絕食表態嘛。後來他偷偷吃東西被支持者看到了,大家就在網上揭發他,討伐他。

2.書店
我師姐從台灣取道香港回北京時,拿著本台灣出的旅遊小冊子逛香港,我陪她走了幾個地方,其中就有前段時間我寫過的那家名叫人民公社的禁書店。去之前我和我師姐說:其實不去也罷,你肯定要失望的,還不如多吃點小吃。她說:小冊子上還特別標注了一下呢,還是去看看吧。轉了幾分鐘,我師姐做了這樣一個評價:這料也太低檔了,花樣比台灣街頭少多了。上回我寫道這書店捆綁了和政治,其實不準確,支撐這家店日常經營的怕是奶粉。就在我們遊蕩的這十幾分鐘裡,詢問奶粉的人就有三四個(操粵語),甚至還有批量購買的買家。我和我師姐說:這店的骨氣還是不夠硬,換做我,乾脆姿態擺到底,就賣三鹿牌奶粉,還得是十八塊一包,最早查出含三聚氰胺,危害最大的那種。
就在禁書店的對面,時代廣場的八樓有一家正規的書店。英文書和經管金融類的書居多,文學書雖然擺在店面入口處,但數量少,種類少。乍一看去,似乎大陸大概就只有兩個作家,一個是韓寒,還有一個是章詒和。韓寒某本書的前言是《蘋果日報》的黎智英寫的。黎先生大概寫了這麼一個意思:韓寒代表了大陸八零後,讓他看到了希望。我想在黎先生看來,三個代表可能是放屁,你憑什麼代表我?但黎先生卻可以代表八零後。另外,他還寫了這麼一句話:在這個只能以沉默揭示真相的國度,我們最需要的就是肯冒險講真話的人,韓寒就是這樣的人。非常抱歉的是,我只看到了韓寒說,卻沒有發現他冒險,更不認為他講了什麼真話。所謂真話,其實往往只是我們自己喜歡聽的話罷了。

3.中環
我上班都要經過中環。
有次路過中銀,老遠就聽到了八寶山常播的那種哀樂。等叮叮車走近一看,原來金融海嘯中虧掉身家的三幾個人正在中銀門口為中銀擺靈堂,咒它死,但我總覺得有些不對勁,想了想,是音樂。那哀樂的基調是悲傷死者的離去,而這幾個人卻巴不得中銀去死,可不是表錯了情。
當然,最熱鬧的是花旗銀行。花旗銀行所在的十字路口四邊都拉著橫幅。有次我週末路過,還有人拿著面打鼓在花旗門口砰砰砰地敲。本以為沒有新看點了,不想前幾周路過發現路旁又多了幾個罵(指的是星展銀行)的條幅,有意思的是後半句——滾出中國去。看報章,中央常常擔心港人講兩制多,講一國少。糾纏兩制的往往是精英分子(精英分子在哪都混得如魚得水,是世界公民),在我看來,這句滾出中國去才道出了心聲——我們是中國人。
批註:章詒和是個說謊者,早便有作者指出。只是,香港文化書評圈完全不理會章詒和書中對被記述的、「她不喜歡的人」存在極多的主觀污衊,及事實錯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