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批:身在香港,完全感受到當中的悲涼!】
----------------
被犧牲的香港--香港往前走系列之一
劉廼強 2011-6-28 信報
許多朋友都問我,為什麼最近這麼動氣。其實我相信近來大家心裡多少都有點氣,而且越來越氣憤。香港妖風彌漫,是非顛倒,無政府主義猖獗,前朝顧汝德冷眼旁觀,已經幸災樂禍地提出「香港能管治嗎」這很現實的問題。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眼看香港日漸沉淪,很可能會萬劫不復,卻又無能為力挽此狂瀾;無奈之餘,能不氣憤嗎?
我在這裡單打獨鬥,投入跟產出不成比例的寫文章,從來都不認為能有什麼大影響,只是「立此存照」,證明香港當時還有明白人,作過一些強港和避劫的建議而已。本此,未來這幾星期就再為香港把把脈,算是回歸十四年窩囊的紀念。
大家都知道,於1949年解放軍進入深圳,正想於羅湖乘火車過來接收香港時,北京下令停止,並且定了「保持現狀,長遠打算,充份利用」的指導思想。這也是「一國兩制」的指導思想,影響到今天。
換句話說,香港的現狀,不是為了香港而存在,是為了服務整個國家的發展而存在。於某角度看,內地不但從未虧待過被利用的香港,更對這過去長期下金蛋的鵝萬分呵護。但另一方面,香港的發展許多時並非按照它該走的方向進行。在以前好一段時期,按照國家需要它走的路,香港繼續作為殖民地,反而避了許多折騰,對香港大有好處,港人不大介意。
「一國兩制」說是「尊重歷史,尊重現實,放眼將來」的安排,但說到底,這是當時穩住香港資本家不撤資,因而能繼續服務國家發展的考量。「一國兩制」的基本假設是內地會長期落後於香港,會長期依靠香港。
今天這個假設已經越來越偏離現實,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1949年的中國,也不是1978年的中國。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和對國家發展的貢獻,也不應以1949年或者1978年的皇曆來看待。1978年,中國經濟全球第十位,只是香港的六倍大。今天中國的外貿、外匯收入、外資等都不靠香港。事實上,今天中國外匯儲備過多,資本過剩,要謀求向外發展。今天我們不想對外宣傳,但大家心知肚明,以購買力計算實際上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經濟;以傳統匯率計算,是香港的25倍。廣東的GDP於2003年超越香港,今天是香港的三倍,連深圳的GDP也預計於兩三年內超越香港。以往北京害怕香港資本家撤資,今天不但不用怕,而且賺錢的機會在內地,資本能撤到那裡去?
在欣欣向榮的中國底下,「一國兩制」的香港成了一個邊緣的困籠之局,青年人想衝出這個困局也困難。但是另一方面,儘管香港已經漸成弱勢,內地不少官員對香港已經開始不耐煩,「充份利用」香港,服務國家發展需要的指導思想卻依然不變。
隨便研究一下《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和之後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等一連串政策措施,當會發覺「充份利用」的味道充斥其中。香港的發展不是為了自身的需要,而是為了服務和配合珠三角發展的需要。從這角度看,香港真有點「被規劃」的配角之感。這不能怪中央或者廣東,怪只怪香港特區政府缺乏本體意識和自身堅實的定位和規劃。香港向來都只習慣於國家處於貧困不寧的狀態之下一枝獨秀的發展,如今國運昌隆,國家欣欣向榮,它就不知所措,而「一國兩制」更處處妨礙港人分享國家發展的紅利。
過去許多事物合理性的現實基礎,到今天已經徹底的改變,量變已經衍化為質變的前夕,我們依然懵然不覺,以老皇曆對待,豈不大錯特錯。在過去幾年年青人以各種方式表現煩躁不安之後,中央和特區政府都捉錯用神,以為這是「青年問題」。他們都不知道,憤青衝擊中聯辦,和熱血青年爭取參軍的權利,根本的原因是一樣的。錯誤的判斷,自然引致錯誤的決策。如今我們有需要從新考慮香港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一國兩制」的假設和設計。
考慮香港問題,向來都一定要從民族復興(以前叫「現代化」,之後叫「大國崛起」、「和平發展」等,其實是同一概念)和中美關係算起。1949年如是,今天更加如是。
現在看來,在下屆特首的可能十年任期之內,中國將於2020年按照計劃完成它趕超的階段,人均DGP達八千美元,匯率計算的整體GDP將超過美國,正式回復全球最大經濟這歷史地位。美國的領導層已經多次公開發誓不當老二,因此未來這一程,將充滿沖突與挑戰。這裡毋須什麼陰謀理論,將心比己,當慣老大的都不會甘心當老二,糗極了!近月來,美國已經沉不住氣,在金融、經濟、網絡、輿論、人權、區域政治和軍事等方面,向中國作第一波總進攻。在未來此消彼長的形勢下,中國能「韜光養晦」,硬忍到那天?
這是大形勢,中形勢是亞洲區域。美國高調重返亞洲,很快便佈了一個比冷戰時代更緊密的「C形包圍」陣勢,「精人出口,笨人出手」。這一招有名堂,叫做「合縱」,東海和南海領海糾紛,未來十年都肯定會困擾中國,妨礙它的發展。先不說日本、印度等較有實力的國家了,首先急不及待跳出來叫陣的,是越南和菲律賓等三流小國。對於這些國家,中國稍一有動作,便會破壞整個周邊形勢,以至全球形象,甚至有可能正面與美國兵戎相見,牽一髮而動全身。
兩岸四地的情況,算是小環境形勢。台灣明年的總統大選,馬英九看來勝算不高。馬英九一輸,國民黨將瓦解,台灣全面變綠,「台獨」之局難免。即便馬英九不輸,國民黨也必將全面在地化,「統一」這兩個字,在政界中將成絕響,結果是「不統不獨」長期化,亦所謂「獨台」。
至於香港這個反共的前沿基地,回歸以來,中文教育成了官方界定的次等模式,在「微調」之下,今天連「中文中學」這制度也成了歷史,而中國歷史已淪為冷門的非必修科,通識教育和未來的國民教育,更被標籤為「洗腦」,要別樹一幟,要具批判性,從「六四」教起。據此狗屁邏輯,請問那一科不是「洗腦」?聖經科該怎樣教?
反對派自暴其醜,議題難以自圓其說,明顯失了群眾的支持,只集中攻擊中央和特區政府,望人家出錯讓他們吃糊。但對手不際,只能顯示建制派更不際,良好的形勢也無能掌握,結果是所有權威都在敗壞下跌,香港更難管治。這樣的環境,今明兩年的選舉已經難搞。這樣下去,2017和2022的普選怎樣搞?
於2003年之後,不能說中央不知道香港的情況。但是對港政策要服從國家發展的大策略,而牽一髮則動全身,中央輕易不會在香港打第響一槍的,只能睜一眼,閉一眼的混下去,讓情況壞下去。反對派對此最了解,肯定絕無風險,所以敢於肆無忌憚的放手大幹。客觀地說,香港是被犧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