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香港問題是思想之爭--香港有自由,但各方面都無選擇。有新聞自由,但主流記者的思想卻偏頗、預設立場。

香港悖謬糾纏的生活處境──
香港有自由,但各方面都無選擇。
同樣地,香港有新聞自由,但主流記者的思想卻偏頗、預設立場。
─────────
香港問題是思想之爭
劉廼強    2015-06-01 中國評論新聞網

有見春節期間,大陸同胞瘋狂搶紅包,樂此不疲,弄到連一年一度的電視王牌節目“春節晚會”都失色,我兩個星期前在本欄有感而發:香港同胞絕大多數根本不知道有搶紅包這回事,也不知道整個搶的玩法,更不會參與其中。台灣同胞在這方面跟香港是難兄難弟,也好不到哪裡。這亦表示,香港和台灣已經自絕於大陸的流行文化潮流。事實上,港台與大陸交流,除了公事之外,一早已經找不到共同話題。這正是港台兩地本土主義發展到病態,要鬧獨立的主要原因之一。連共同話題都已經枯竭了,更談不上共同利益、共同命運了。

對於大陸的流行文化,很多港人自然嗤之以鼻。在他們的概念裡,香港的流行文化才是最先進,內地的流行文化都是抄襲、垃圾。這既有主觀的偏見因素,背後亦有種種客觀原因。客觀原因中最重要的,就是香港人沒有選擇。內地的電影和電視制度縱有各種可讓人詬病之處,但至少它提供國人很多選擇。從國內越來越高素質的節目、至台灣的綜藝節目如深受全國人民歡迎的《康熙來了》、到國外節目如最新流行美劇等,今天內地的中國人都可以透過互聯網免費合法獲得。
相比之下,港人可以免費、方便、合法享受到的流行文化資源,跟內地比不是一個數量級。很多港漂和留學生,都在翻牆回國,以便繼續追劇 。有自由卻沒有選擇,是香港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大諷刺。香港的反對派活在籠裡不自知,反而在政治上硬要追求「零篩選」的所謂「真普選」,和中央政府快要鬧翻,讓香港當下進行中的民主政制改革頻臨失敗的邊緣。

中國主體實行社會主義,但它在知識產權問題上同樣越來越跟國際接軌。我們的國民可以合法看美劇,背後也是資本主義的機制:即騰訊等大型娛樂企業購入版權的使用權利,在它們的視頻平台上免費播放,同時透過廣告收入盈利。
中國人口的龐大基數,是視頻平台「廣告+免費電視電影」商業模式的前提條件。而眾多的免費流行文化資源,又開闊了國人的視野。這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隨著人民收入提高,國內網民也越來越願意付費觀看更多的電視和電影,但視頻網站收費低廉,也全賴龐大的市場。

香港人有「自由」卻沒有選擇,內地雖然在審查上更為嚴苛,但客觀上卻能提供大量優質免費信息。這種情況不但發生在流行文化包括電影、電視、音樂等之上,在傳媒、學術等方面也類似的呈現。這某程度上就是資本主義自由的悖論。而港人每天能能夠免費觀看的電視頻道就那麼幾個,雖然能看YouTube,但上面更多是個人上傳的創作。如此下去,港人和內地流行文化斷絕,只會是必然的結果。
很多朋友認真的跟我說,他們知道國內經濟機遇大,但不敢回去發展,因為害怕罵政府會被抓。不少朋友也說不敢用微信等國內軟件,因為害怕共產黨截取他們的通信。奇怪,在國內罵共產黨的人多著呢,只要不是超越了一定的界線,變成煽動、聚眾鬧事,共產黨才管不著。部分港人的這種心態,當然是因為對國內生活缺乏了解,但同時,這種心態也反映出受到西方社會的洗腦,部分港人認定他們必須要罵政府,不罵不過癮,不能無底線的罵就是被侵犯了權利。
奇怪的是,自斯諾登暴露美國菱鏡計畫以來,我們都知道老美無時無刻無差別地監視著整個互聯網。這些不願使用微信的港人,對臉書、Whatspp等卻全無防備之心。可能他們從沒有想過要罵美國政府,所以也不擔心被美國監視。

認為限制就是不好,沒有限制就是好,這也是庸俗自由主義的濫觴。而這種庸俗自由主義之所以成為今天的顯學,也不過因為它和消費主義式的資本主義契合度高,沒有其他原因。香港被西方「民間機構」認證為享有高度「新聞自由」,但香港媒體的素質,大家有目共睹。即使在流行文化方面,很多年輕人也跟我說,他們從小看香港無線電視台長大,甚至有些不是廣東人的也學會了一口正宗港式粵語,但今天他們已經不願意再看無線電視台了,因為「太爛了」。

今天看似遙遠的人文主義思想,事實上提倡節制。這種觀念,我們中國人從來都知道,即使受到西方思想影響多年,節制在今天也仍然是我們的主流價值之一。隨著全球環境危機、能源危機、貧富分化的社會危機等併發,西方知識份子也越來越多人願意回到人文主義中尋找理論資源。
香港政府從來避談思想和政治,公義觀的闡釋權自然落在反對派手上。香港當前面對的政制改革問題,背後的思想之爭也有類似的脈絡。香港反對派聲稱特首提名必須沒有篩選,提倡使用「公民提名」,讓每個市民都有「平等」機會提名特首候選人。另一方面,《基本法》在選舉問題上,原則從來是「均衡參與」,即透過間接選舉的機制讓社會不同界別都必然獲得一定比例的聲音,以兼顧社會各行業各階層利益。簡單化的「一人一票」,和「均衡參與」,那一個才是真正「平等」或「公平」,答案視乎一個人對公義的觀念。自我封閉,自以為是的港人,自然難與中央達成共識;但客觀而言,也難說均衡參與不民主,不公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