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前危機之不斷警示:
習近平強調中共改革不會走蘇聯老路
之前,是胡錦濤說「不走封閉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邪路」
───────
【批註:習近平2012年12月訪深圳,一般以「宣示改革信心」、「改革不走回頸路」、「表明拓展改革的決心」為重點來報導。至2013年2月18日,美日外媒有新聞稱,當時習近平對黨內人士講話稱,「習近平強調中共改革不會走蘇聯老路 」。
中國今天的經濟、政治情況遠勝蘇聯垮台前夕;然而,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這個經濟特區的講話,強調改革繼續之同時,特別提及蘇聯和戈爾巴喬夫,是居安思危。言者諄諄,聽者呢?
而與此同時,2012年習近平南巡深圳前的一個月,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不走封閉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邪路」(原文可參看http://hongkongfirst.blogspot.hk/2013/02/blog-post_7982.html
;http://china.huanqiu.com/politics/2012-11/3256515.html),「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習近平在深圳對黨內人士發放的訊息,加胡錦濤十八大的報告,當中的訊息值得細味!
以下重溫深圳訪問更詳細報導,以及「中國不走蘇聯路」這則新近報導。】
──────────────────────
外媒称习近平强调中共改革不会走苏联老路
2013-02-17
10:39 环球时报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2月16日文章,原题:中国的苏联教训
《纽约时报》今天在一篇文章中说,习近平虽外表温和,但实际上是个强硬派。文章称,习近平去年12月在深圳视察时,在一次对党内人士的讲话中表示,不会重蹈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的覆辙。
然而,这种看法大错特错。我们非常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看待苏联:它不是马克思主义优点的实物展示。相反,过去20年,中国所有的政治思想家不论是强硬派还是自由派都把苏联解体视为一记警钟,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们也一直在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他们从中得到的教训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整治腐败等社会问题,而不能等外力迫使其如此。
中国分析人士认为,不合时宜的政治改革是戈尔巴乔夫的一个失误,但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他所领导的政党没能实现经济增长和良好的政府管理。中国社科院的苏联问题专家李静杰表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它没能成功改变:“首先瓦解的是苏联共产党。苏共领导人不懂经济,他们一直回避改革,因为他们教条主义地坚持固有模式。苏共从来没有进行过革新,也没有与时俱进。在70多年里,没有发展过民主政治。当戈尔巴乔夫开始领导改革时,已经太晚了,而且改革的策略有问题这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
根据我的经验,即使是中国的自由派也不敢跟随俄罗斯的脚步。苏联共产党的垮台并非自由派的胜利,而是民主来得太多太快的警钟。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俄罗斯的民主转型就是丧失大片领土,许多国有资产被新一代寡头窃取。与之相比,值得借鉴的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已有的经济增长和扩大中的中产阶层很大程度上为平稳的民主转型提供动力。
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在对党内人士的讲话中引用苏联的例子,是为说明改革势在必行,同时明确承诺改革计划不会动摇党的政权。对中国领导人来说,苏联的例子恰好是实施一种渐进式改革的理由,这种改革可以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下进行:认真遏制腐败,进一步鼓励消费,转变国家支配经济的趋势。这不是苏联的开放政策,但将带来进步。(作者大卫科恩,田颖译)
(日本《外交学者》:中共改革不会走苏联老路)
────────────────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12-19/4420565_3.shtml
再走邓小平20年前南巡之路 习近平深圳行寓意深刻
2012年12月19日 11:04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4-1】12月8日,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与当年参与特区建设的老同志交谈。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开展中共十八大之后的首次地方考察活动。考察期间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图/新华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习近平号召要敢于涉险滩
专家认为,在邓小平“南巡”20周年之际,习近平此次深圳行寓意深刻,不仅表达坚定改革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为实现十八大深化改革目标寻找突破口
12月7日,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抵达深圳开启视察之旅。随后他还走完珠海、广州、顺德、南海等珠三角城市。由于行程相似,各界遂将此行描述为再走20年前的邓小平“南巡”之路。
习近平广东之行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抵深后第二天前往拜谒邓小平铜像之举尤为媒体关注,并被认为是十八大后治国大策的“破题之点”。新加坡《联合早报》即发表评论将其描述为在粤期间的“重头戏”,并称此举“意在展示他将拿出邓小平当年办特区和‘南巡’的勇气,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上一个新台阶”。
“这是习近平上任后首次地方视察,选点广东绝非偶然。”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教授陈雪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视之为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人表达坚定改革信心的举动,更重要的是要“为实现十八大深化改革目标找到突破口”。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1992年2月22日,时年57岁的陈雪薇接到校方电话,要求下午开会。当时正是寒假,尚未开学。虽已20年过去,陈雪薇对于那场会议的时间、地点等细节记忆犹新。
那一天,陈雪薇在几个小时的会议里,完整地听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全部内容。“当时高兴极了。”年近八旬的她谈起那段往事兴致盎然。彼时,包括她在内的诸多专家学者正在经历思想的混沌期,“大家对于中国未来都很迷茫,不知道怎么走”。
时任中央党校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的王贵秀,就常与同领域的学者、老友争论,“我们吃完饭没事,就边走边争论,主要话题就是要不要改革、如何改革。”
“这次讲话不仅理清了发展方向,还自上而下解决了怎么办的问题。”陈雪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这场会议的头一天,邓小平刚刚结束“南巡”并发表了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南方讲话。期间,针对当时社会上围绕改革开放的种种争论,他一锤定音地强调:不争论。“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并对时任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李灏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在即将登上前往珠海的舰艇时,还回头对深圳市领导说:“你们要搞快一点。”
在中共党史研究专家看来,邓小平口中的深圳经验发轫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共广东省委时任书记、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据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卢荻的说法,习仲勋是全国最早鲜明表达个人观点,并大力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的省级负责人之一。“对全省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分清是非,打破禁区,冲破‘两个凡是’束缚,推动拨乱反正,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据深圳市志记载,中共广东省委于1979年1月首提在广东创办经济特区构想,同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仲勋向中央汇报工作时,建议利用广东临近港澳的优势,在对外开放上做点文章,邓小平听后指出:“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次年8月26日,习仲勋主导成立了中国首个经济特区。
“当年,小平让习仲勋自己杀出一条‘血路’,随后就有了深圳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试验田。”陈雪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时隔二十年后的习近平重走“南巡”路,无疑表明新一届领导集体有决心沿着老一辈的改革道路坚持走下去。
“不改革开放谁都没有好下场”
在习近平拜谒邓小平铜像现场的互动环节,有当年陪同邓小平“南巡”的老同志向其建议,应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被时间证明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战略。
对此,习近平抱以微笑回应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坚定不移的。并且指出,深圳在整个过去的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希望深圳和广东在未来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道路上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这样一组简短对话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据媒体普遍认为,习近平在粤所作表述释放出积极的改革信号。而陈雪薇和王贵秀均认为其广泛见诸报端实非偶然,恰恰说明一段时期以来乃至当下中国对于改革的看法已经不同。有观点认为,因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显著成果,改革动力已失,安于现状与不思进取者众;另有观点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改革派”动辄举改革大旗,已然落入新的“两个凡是”观。
在王贵秀近40年的改革研究生涯中,类似“改革”争论早不鲜见。但是与二三十年前相较,中国真正践行改革的信心正“渐行渐弱”,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已影响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习近平此行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改革当然谁都没有好下场!”陈雪薇毫不犹豫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否定改革者、坐享其成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在相当一部分地区、领导干部中都存在”,而中国目前发展的种种不平衡,除了有历史条件等客观原因阻碍外,此种不愿践行改革的主观因素同样不可小觑。
有评论称,如今中国改革开放又面临新的巨大挑战。虽然经济高速增长,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长期滞后,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腐败也愈演愈烈,尤其是各种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阳奉阴违,成为中国贫富差距拉大和社会不公的罪魁祸首。“很多人迫切希望中国出现一个新的邓小平,拿出当年抛弃阶级斗争路线和‘南巡’的勇气,大刀阔斧地惩治腐败,推进政治改革破解中国发展瓶颈。”
在20年前的那次“南巡”期间,邓小平针对改革争论的棒喝犹在耳畔:不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谁不改革谁下台。
除了坐享其成者,陈雪薇还指出存在改革畏难者,即面对新时期错综复杂的新问题,在不能效法上一轮改革初期的大刀阔斧时,一些人感觉左右为难之余放弃改革思路。“习近平此行就是要告诉大家:无论多难都要把改革坚持下去。而这正是十八大报告中用‘攻坚克难’这一表述的深意所在。”
在陈雪薇看来,习近平深圳之行的寓意很深:首先表明了坚定走改革道路的决心;其次,唤起大家对于小平“南巡”的记忆,告诫全党,相较上世纪80年代,目前中国的形势要有利许多,但任务同样无比艰巨,要靠智慧和团结精神推动新一轮改革;再次,表达“再难再艰巨也要干的决心”,深圳这样有着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的改革前沿,要继续在改革实践中做排头兵。
找出改革的办法
国际媒体的关注更多倾向于经济领域。外媒连篇累牍地在这方面进行报道。
据报道,习近平在粤视察期间与诸多民营企业座谈,并主持召开了经济工作座谈会,其中强调,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
“习近平此行或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的‘两会’做准备。”陈雪薇认为,李克强此间也前往各地视察并表达“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观点颇受关注,这些视察活动旨在更深入了解民情,以找出改革的具体办法。
在她看来,当务之急的改革在于:划清政府、市场界限,解决以往政府行使职能时存在的错位、越位、不到位等问题;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法治,进而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
国内外媒体对此间习近平出行时,交通不限行、车窗未染黑、开会不要求提交发言稿等细节予以关注,并结合此前中央政治局出台改变领导作风的八项规定认为,这些旨在重塑中共领导层形象的做法,会赢得“很多对官员腐败和滥用职权问题越来越直言不讳”的城市年轻网民支持,无疑也更有利于此类问题的解决。
王贵秀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则主张尽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首当其冲的是加速党内民主以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进而才有可能解决党政不分、“寻租”、腐败等问题。 (记者/赵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