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留意 科大教書的 成名──其人

留意成名──其人
香港的大專界、教育界為「淪陷區」,青年在「淪陷區」成長,社會可得安寧乎?!奢望也!!

【批註:大學時跟成名約莫相差一兩屆,算是認識的。他發展至今天這模樣,當中有太多憑常理解釋不了的「詭變」!──連俄羅斯Golos一文並讀,會有啟發。
早前從一位老師口中聽過成名的「惡行」──有老師到科大修讀所謂的「通識培訓」雞精課;系列課程由成名負責。成名為課程請來不少客席講者,分別是李柱銘、余若薇、毛孟靜等等等待。
憑這名單便猜知課程內容。該老師上課後呻「笨」(後來有向科大投訴),是花了時間卻學不到甚麼實在的知識。一堂又一堂的講座,不過是一場接一場的「泛民宣教」。
通識,多少罪假汝之名而行!!
────────────────
來論:批評成名文章 哪一點講的不是事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2-09]    黎子珍

 最近有多篇批評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言論的文章在《文匯報》發表,《蘋果日報》的專欄文章站出來為成名辯護。然則事實是真理的客觀基礎。研究問題、探尋真理,必須從客觀事實出發;判斷是非、評說人事,也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事實勝於雄辯,成名的問題,就在於假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之名行惡。《文匯報》上批評成名言論的文章,有哪一點不是事實?難道只允許成名假自由之名行惡,而《文匯報》上的文章沒有激濁揚清的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

 最近多篇批評成名言論的文章,都用事實指出,成名用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的名義,扮演極端職業政客角色,竭力鼓吹激進路線和政治暴力,攻擊抹黑中央政府,並成為「法輪功」的兩大媒體《大紀元時報》和「新唐人電視」的常客。這些文章質疑,成名到底是科大副教授還是極端反對派政客或「法輪功」成員,並指出成名實際上是打著科大的幌子,販賣他作為極端反對派政客的私貨,這不僅玷污了科大的形象,而且與包括學術中立在內的世界主流大學的「三A原則」背道而馳。 

吳志森、成名假自由之名行惡
 《蘋果日報》昨日的專欄文章聲稱,這些文章「等同以言入罪,想大搞政治迫害,估計是因為成名一向較支持公民黨、「人民力量」、社民連,再加上他近日常評論『種票』事件,言論多針對建制派及左派人士,所以被拿來『開刀』」云云。《蘋果日報》回避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文匯報》上批評成名言論的文章,有哪一點不是事實?難道只允許吳志森、成名假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之名行惡,而《文匯報》上的文章沒有激濁揚清的言論和學術自由?法國大革命時期羅蘭夫人是吉倫特黨領導人之一,她被雅各賓派控為保王派的同情者,判決死刑,送上斷頭台,臨刑前,她在斷頭台上向革命廣場上的自由雕像鞠躬,並留下了一句為後人廣為傳誦的名言:「啊!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成名的問題,就在於假言論和學術自由之名行惡。 

大學教授不能沒有操守和良知
 成名利用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的名義在政壇招搖撞騙、煽風點火、蠱惑人心,有評論批評他「言論之激進、政治立場之極端,恐怕連激進反對派政客也自嘆不如,綜觀成名多年來的言論,他根本就是戴著學者頭銜的長毛,只不過是利用學者的身份去鼓吹激進路線」,這批評完全符合事實。成名假言論和學術自由之名,攻擊和誣衊國家執政黨和內地的社會制度,鼓吹反華和圍堵中國,偏袒反對派,抹黑建制派,充當反對派「政治打手」,美化政治暴力,與「法輪功」沆瀣一氣,完全違背大學教授應有的操守和良知。

《蘋果日報》的「陰謀論」大可休矣
 蔡子強先生昨日在報章發表的文章稱,吳志森之後,愛國報章矛頭轉向成名,在過去短短10日,愛國報章便有4篇點名針對成名的文章。其實,《文匯報》早就刊登過許多批評成名的文章,2010924《為「公投」塗脂抹粉 學者操守何在》一文,批評「成名為公民黨與社民連發動的『公投』運動塗脂抹粉,將『公投』失敗的責任諉過他人,卻沒有點出『公投』違法違憲失盡民心的關鍵。」今年72日《文匯報》發表的《「假學者」不學無術 反遞補政治掛帥》一文指出:「社會早已看清成名政治立場如何,在『公投』期間他就不顧學者身份對違法違憲『公投』塗脂抹粉,立場取向偏重激進反對派的立場,但每次上電視接受訪問總是擺出一副中立學者的形象藉以蒙騙市民,早已為人詬病。」蔡子強先生可抽暇參考這些文章,相信不無裨益。至於《蘋果日報》聲稱「吳志森『冇得撈』後,成名成為新『受害人』」的「陰謀論」,則大可休矣。

批評成名與言論和學術自由毫無關係
 《蘋果日報》聲稱:「若學者對政治評論不合左派人士之意,就被全力鞭撻,甚至要除之而後快,那香港還有甚麼言論、學術自由可言?」蔡子強先生昨日在報章發表的文章則認為:「吳志森、成名……一個又一個都被迫收聲的話,我相信其餘的香港人也都不能獨善其身。」這似乎是捕風捉影、上綱上線的說法。《文匯報》上的文章批評成名不應使用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的名義扮演極端職業政客角色,與言論、學術自由毫無關係。誠如劉夢熊先生《成名是科大副教授還是極端職業政客》一文指出:「成名如果對當政客最有興趣,他可以辭去科大教職,去加入某個反對派政團特別是社民連和『人民力量』這樣的政團,或者加入『法輪功』成為李洪志的信徒,沒有必要打著科大副教授幌子,充當極端職業政客並與『法輪功』沆瀣一氣。」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

批評文章尊重有真知灼見的學術觀點
 《文匯報》上的文章不僅充分尊重言論和學術自由,也充分尊重大學學者有真知灼見的學術觀點,例如楊志強先生今年114日在《文匯報》發表的文章就引用蔡子強先生的學術觀點:「今天區議會的工作已經漸漸變成一種專職,再不是十多二十年前業餘玩票性質。」「過去10 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的一大特色,就是候選人『專職化』的趨勢。」楊志強先生根據蔡子強先生的學術觀點指出:「區議員『專職化』的趨勢,最能體現『有一分耕耘,有一分收穫』,最符合地區居民的利益。」即使對觀點立場不同的學者,《文匯報》上的文章也絕沒有所謂「殺氣騰騰、叫人收聲」,例如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先生曾經指出現行補選制度存在問題,但在遞補制爭論中他卻認為現行補選制度不存在問題,要求政府撤回堵塞濫用補選漏洞的方案。對此《文匯報》上的文章亦只是溫和地指出馬嶽教授言重了,並提醒他不應出爾反爾。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