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關注!!
也許因為水果報已某程度上見光死,擔不起「公信力」,於是
現在令香港內耗的「搞手」,由「最有公信力」的《明報》及《信報》出手。
真不明白這群人為何一定要拖死香港?!
出手人:《明報》的張健波+劉進圖;《信報》余錦賢及紀曉風(有說即游清源?)
《明報》入學校,又會有多少師生被蠱惑了?!!
──────────────
【批註:《明報》與《信報》的搞手互相呼應,坐實(1)警權泛濫 ;(2)大學諂媚──媚英、媚美可以,但不可「媚」共;(3)有人干預校政!
然後把一事搞大搞臭,不斷燒燒、爭拗、內耗。】
信報財經新聞 A19 | 時事評論 | 香港脈搏 | By 余錦賢 2011-10-31
梁智鴻政治觸覺太低
大學過去是象牙塔,不吃人間煙火,近十年卻變成是非地,一椿又一椿風波停不了;香港大學八.一八事件發生後,調查委員還未提交報告,就已經爆出徐立之校長離職風波;很明顯,如果不好好進行「風險管理」,這次事件隨時會演變成政治風暴。
港大八.一八出事,肇因是示威學生抗議而遭警推入後樓梯,議員和公眾輿論都譴責警方濫權,過度使用暴力,限制市民表達自由,徐立之身為校長但無法維護學生的權利,讓警方把持了當日的保安進而干預了大學生的表達以至人身自由,校長有無可推卸的責任。這是八.一八的「表面罪證」。
深層探究,則是港大校方為了討好北京、巴結權貴,以致廣邀中央大員以及城中富豪出席八.一八盛會,並故意彰顯他們的特殊地位,貶抑校內師生及知名校友;而由於權貴太多,保安也不斷升級,終至造成由警方「接管」港大的「悲劇」。
以上是整個八.一八事件的濃縮版和出事的前因後果,調查委員會雖尚未完工,但調查不外集中在上述兩大範圍;可是,隨港大校長徐立之宣布不續約離任,矛頭又指向了另一領域——港大校務委員會干預大學管理層運作並逼退徐立之,必須徹查追究。
從警權泛濫,到大學諂媚,再而到「有人」干預大學校政,矛頭一轉再轉,令人嘆為觀止,也可看出港大八.一八風波背後牽涉了不少政治角力;針對警權和大學管理當局,打的只是警務處長、港大校長,政治份量有限,如今把槍口轉向了校務委員會,主席是梁智鴻,他是行政會議成員,如果一如「躲在底」的報道指梁智鴻和徐立之曾經「密晤」,達成逼退協議,則策劃「密晤」陰謀的有沒有更高層人物?
順藤摸瓜,抓出幕後黑手,涉及的可能是政府更高層人物,爆炸性自然更大,相信這也是有人說現在八.一八事件性質已變——此一「變」也,隱藏的政治議題可大可小,如果港大校務委員會不能及早拆彈,立法會內不排除有議員又要求成立調查委員會,誓要揪出炒徐立之幕後主使人的行動。
看來,梁智鴻好像還未察覺事態嚴重,他說下任港大校長要有政治觸覺,他自己卻似乎一點都沒有。
余錦賢
──────────────
【批註:要借題生氣的人,總有「茲事體大」的理由,把一事化大,搞臭!!】
明報 D04 | 副刊/世紀 | 編輯室手記 | By 張健波 2011-10-31
真相在密室會,不在記者會
M:你指《明報》有關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去留的報道,與梁智鴻所言有出入,但,梁智鴻是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明報只是引述消息人士,又怎夠梁權威?明報為什麼會輕信不具名的消息人士而不信地位顯赫的梁智鴻?
在正常情下,我們會相信具名又具身分的人士,但,今次徐立之突然宣布明年任期屆滿便不再尋求連任,異乎尋常,與本來的發展迥異,所以,我們不會輕信表面的解釋。
可以說,梁智鴻與徐立之10 月26 日一起會見記者,只是一場公關秀,我們更想知道他們兩位在一個星期前的密室會,這是untold story,相信這有助解開徐立之突變之謎。
試想想,徐立之在記者會上說: 「至明年已做了10 年港大校長,作為遺傳學家,明白一個健康的機構需要更新,而港大能更新替換,是他不續約的唯一原因。」更新換代是必須的,但這並非一個新的理論,為什麼徐立之在幾個月前(今年2月16 日傳媒春茗上),還對本報表示「在港大仍有很多發展未做,非常願意繼續服務港大」,現在則180 度大轉圜?是什麼令到他最近才醒悟更新替換的重要?
徐立之的個人去留,只是小事;茲事體大的是「徐立之突然由欲留變去不能留」的背後原因。是外來的政治力量干預大學運作?是大學內部管治出了問題?還是另有內情?這些都會影響這所香港最高學府的運作和發展。這是我們鍥而不捨,希望查個水落石出的主因。
新聞工作者沒有特權,不像警察那樣享有調查等執法權,也不像立法會議員那樣可以傳召相關人士。我們只能憑新聞觸覺,嗅到有可疑,便跟進,請教知情人士,希望有正義之士作不平鳴,讓事實曝光,讓真相呈現。我們今次有幸得到兩位知情者幫忙,才能稍窺內幕,若無他們之助,公眾只能看到一場公關秀式的記者會,以及一連串未解的疑問。
張波謹啟
kbcheung@mingpao.com
-----------------
【批註:在李成康事件上高調放火的《明報》(出手比水果更甚),現在來貓哭老鼠!!整件事幾乎由《明報》自編自導來搞大,旨在令香港糾纏、內耗。】
明報 A30 | 觀點 | By 劉進圖 2011-10-31
徐立之無負港大
我是1983 年至1987 年在香港大學念法律的,出於對母校的關愛,對港大校長徐立之不續約風波,有幾點看法不吐不快。
第一,徐立之的去留,港大校務委員會(簡稱校委會,職能等同校董會)是可以討論的,但要收集教職員、學生和校友等持份者的看法,應該有醞釀和諮詢,這些事一年前就該進行,不應拖延到今天,不能搞突襲,更不應該通過密室政治去解決。
出席批判大會極不容易
第二,徐立之的功過,尤其是對八一八事件的責任,校委會是可以評價的,但應該在獨立調查小組提交報告後,如果小組對徐立之提出具體的批評,指出其管理缺失,就算徐立之已續約,校委會也可以重新考慮,諮詢各持份者的意見,如果多數持份者認為徐立之應離任,讓港大有一個新的開始,我相信徐校長一定不會戀棧。但在獨立調查未完成前,個別校委以八一八的表現為由抨擊徐立之,請他早走早,我認同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的話,這對徐立之不公平。
第三,八一八事件涉及的內外人士和機構眾多,責任問題需仔細釐清。對於徐立之在危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例如登報道歉、批評警方、堅持獨立調查等,不同校友會有不同看法,建制內的校友或會不以為然,認為過分遷就示威學生,延續和擴大風波;建制外的校友卻認為是勇於認錯、敢於承擔的表現,令批評者願意給時間等待調查結果,非如此做不足以平息風波。無論取態如何,校友們大概都會認同,徐立之代表管理層出席千人批判大會,一坐兩個多小時,默默承受同學的質疑和責罵,那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批評徐立之的校委可有想過,如果那天坐在批判大會上捱罵的是自己,是否承受得了?徐立之那天晚上為港大付出良多,校委們對他是否該有多一點的尊重?
政治觸覺不容於建制
第四,徐立之希望在約滿後留任一年半,直至新校長到任,確保平穩過渡,為此他同意梁智鴻的要求,寫信給梁表明他是自願不尋求續約。徐立之為何提這要求?做了10年港大校長,百周年慶典風光已過,在明知不獲續約下再做一年半的看守校長,誰都想到那是有辱無榮的苦差,徐立之為什麼要領這個苦差?熟悉他的人解釋,他不想明年8月底約滿離任時,新校長尚未物色到(全球招聘需要約年半或更久),校委會委任一個代校長,因為他知道身邊有一兩個院長或副校長級人士,雄心勃勃地想當代校長,會想盡辦法拉攏校委會,這會對現有管理層造成人事糾紛和衝擊,也可能導致校委過度干預校政,為了維護他的團隊和教授治校的傳統,也為了避免在三三四學制改革實施的關鍵年頭陣前易帥,後欄失火,他同意了管理團隊的建議,向梁智鴻開出延任至新校長到任的條件,梁智鴻在25日的校委會前,已向管理層表達了同意延任的立場,在這樣的情下,校委會難道還要反對延任安排,堅持委任代校長?
第五,梁智鴻說新校長要有政治觸覺,予人徐立之政治觸覺不足的印象。其實,徐立之不是沒有政治觸覺,只不過他的政治觸覺和判斷不見容於建制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