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施永青--從英國機場癱瘓想起(轉貼)

【按:
1.    題外話,其實已有不少科學分析指出,「全球暖化」說有問題──正確的描述應是「氣候紊亂」。無疑北極圈在溶雪,但不該冷的地方卻下暴雪。此現象是否只得環保一面的解釋也存疑,有科學分析說或因自然界週期性變化所致;總之,不能如現行通識科的教授主旨般簡化為:「不環保→地球暖化」。沒有人反對環保概念,但不可把概念庸俗淺化──這是另一種灌輸及令兒童低智化。
//近日審閱徵文比賽稿件,題旨跟環保有關,極悲哀啊!!百分之九十的稿件都是有「碳排放投資」的戈爾sell的「不環保→世界末日」論;交來的,是一個個內容空洞、蒼白的世界末日說!!!!而且用的是高高在上譴責人類的口吻──自己不包括在內──完全沒有自省的無奈和謙卑在大知識、太多「未學、未知道」面前的謙卑之心)。

2.    施永青批港人的包機說,也極中的

3.    另,聯合國「IPCC門事件」已證明有氣候研究組織騙錢,數據不可靠。為大家補上今年年初曾傳上的一篇文章。看畢施永青一文後有興趣者,可補看。】
──────────────
am730 M04  |   新聞  |   C觀點  |   By 施永青  2010-12-28
從英國機場癱瘓想起  施永青 
 
當世人都在擔心,環境污染正導致全球氣候暖化的時候,老天爺卻與環保人士開玩笑,接連給了我們兩個異常寒冷的冬天。今年的大雪下得比去年還要早,未到聖誕節,歐洲幾個大機場,如倫敦、巴黎與法蘭克福等都先後因積雪過多而不得不暫停服務,大量旅客被逼滯留,情況十分混亂。
香港有不少留學生,都會趁聖誕期間回港與家人團聚,機場癱瘓導致很多學生被逼在候機室過夜,或在酒店的宴會廳打地鋪,只能吃快餐過日子。港孩多嬌生慣養,未嘗過這樣的滋味,於是紛紛致電回家訴苦。竟有人想得出,叫政府派專機去接他們回來。
其實,航空公司不是沒有航機,而是機場不便升降。怎可以想像外國的機場管理局,會把僅有的幾班可以開出航機,留給港孩的專機使用?其他旅客難道都不會起哄?幸好,特區政府拒絕了這項建議,否則提出來也只會成為別人的笑話。

香港的家長,何不利用這些機會,讓子女學習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這是書本裡不易學到的。人有得選擇的時候,通常是不肯主動去找苦吃的。香港的家長更不會逼子女去吃苦;今次是環境所逼,吃點苦對子女的成長不無好處。過去,中國大陸才會在遇到重大的天災時,推說這是百年一遇的境況,政府準備不足,以致災情嚴重,是情有可原的;想不到今次連英國也來這一套。倫敦希思羅機場管理局解釋,這是英國30年來最冷的聖誕節,一百年來最冷的12月,希望旅客對機場出現的混亂情況能夠多體諒一些。
有旅客反問,芬蘭的冬天比英國更冷,每年都下大雪,為何赫爾辛基機場甚少需要關閉?機管局的回應是,清理積雪的器材十分昂貴,一套超過1,000萬鎊。希思羅機場這麼大,可能要買幾套才夠。但英國不會年年都下大雪,去配備這麼昂貴的器材,幾十年才用兩三次不一定值得。英國的民眾覺得這是戴卓爾夫人年代把公用事業私有化的後遺症。希思羅機場現由一個西班牙財團營運,管理當局把股東的權益看得比對消費者的責任還重要。加上這個財團經營不斷出現虧損,根本沒有能力融資去買新設備。因此有人提議把機場收回由政府管理,這樣,人民就可以向官員施壓,要求他們向人民的利益負責。
然而,這只是一般人的誤會,以為公帑是用之不盡的。
英國的財政已連年赤字,政府已窮到連大學生的求學權利也要犧牲了(大學學費倍升,窮學生難負擔得起)怎有條件為百年一遇的大雪去增添新設備?積雪過多,飛機無法安全起飛,可能會成為英國機場的常態。英國已窮到航空母艦上也沒錢派駐戰機,人民當然要學習提升自己的忍耐力。


----
補上一篇舊文章,思考:

通識,可以如何進行呢?
不少當前的「新學問」(從而建構價值觀,如環保根本未受時間考驗
而我們,卻把它當成是不可質疑的「普世價值」來教學生。
-----------------------------------------------------------------------

【按:早前連質疑也不行,有著「宗教力量」般的碳排放溫室效應、地球暖化、北極會完全溶化……,最近被揭發,可能是一場世紀謊言!!!是受聯合國大額資助的IPCC用數據扮科學而搞出來的大謊言。而主持IPCC的各專家,已把自己養得肚滿腸肥!!
不是要否定環境污染的關注,只是,IPCC做出來的各報告,已證明錯漏百出──而是,原因不是不小心,是有人捏造數據!!!!眼前各國的「雪魔」,已證明地球有自己的規律,「人為」+「碳排放」+「溫室效應」不是必然。
曾大力撐「呃錢」的IPCC的英國《衛報》(Guardian,近幾個月來追蹤揭發IPCC偽造數據!!!
香港的綠色團體、公民黨不可能不知道整套「溫室效應」存在問題吧!!可是,卻從來沒有一個綠色團體敢走出來「反省」環保的方向及理論是否有錯!!!
香港,對IPCC門」事件的報導,也極不足夠!!!!
請同時注意同時傳上的另一篇文章。

想看英文材料,你只要打下「IPCC」,即跳出一大堆英文材料──談的都是它的作假,及reform

───────────────────────────────
全球變暖 世紀謊言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012616:15 
http://sports.sina.com.cn/golf/2010-01-26/16154810615.shtml
撰文/中華 編輯/祖佳 供圖/CFP 華蓋

  人類距離全面災難只有6度。在紐約州的漫天大雪之中,最先拋出全球變暖說的聯合國國家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對該學說做出了最新解讀。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幾乎所有的北半球國家都是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迎來了2010年:北京的氣溫達40年來最低;英國面臨30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韓國首爾的降雪量達70多年來最大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低溫創下112年以來的紀錄……於是,極寒天氣使得由俄羅斯科學家領銜的冰河世紀猜想再度抬頭,寒冷而非溫暖才是人類生存的最大敵人。與此同時,變暖說也在科學之外屢受挑戰:動機引人質疑,美國把清潔能源作為新經濟引擎,歐洲將碳交易視為再崛起希望,時機恰到好處;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兩年後,中印將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攜手超越美國。全球變暖,究竟是一個依靠科學挽救地球的崇高理想,還是一場妄圖主宰世界新秩序的驚天騙局?

  View

  1 阿布薩馬托夫
  全球變冷而非變暖,將是今後100年的發展趨勢,主要原因是太陽活性和輻射角度發生變化,其釋放到地球表層的能量在慢慢減少。

  2 傑夫·馬斯特斯
  按照氣候的自然變化,美國大約每隔10年到20年就會遭遇一次類似今冬這樣的大寒流。因此,目前的天氣狀況在意料之中。

  3 喬·巴斯塔爾迪
  這並不是什麼異常信號,不過表明地球氣候變化具有週期性而已。

  4 於飛
  工業革命以來的變暖是屬實,但放到更長的時間尺度上,這樣的變暖很平常。

  現實版  嚴寒的諷刺哥本哈根從變暖中挽救世界的爭論言猶在耳,老天爺似乎又跟所有全球變暖學說的擁躉們開了個很大的玩笑:給北半球各國帶來了數十年不遇的暴雪、寒流等極端天氣,而且持續時間相當長。

  英國媒體稱:英國變成了嚴寒地獄。 據瑞典氣象部門公佈的資料,首都斯德哥爾摩的氣溫降至零下20攝氏度。北美地區,一場暴風雪給東北部佛蒙特州帶來83釐米降雪,打破了1969年創下的76釐米的降雪紀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近日連續遭遇暴雪,靠近北極地區的阿爾漢戈爾斯克州最低氣溫達到零下53攝氏度。韓國大部分地區日前遭遇大雪,首都首爾地區積雪累計超過28釐米。韓國氣象廳官員說,這次是自1937年有記錄以來積雪最厚的一次大規模降雪。印度北方地區近日氣溫驟降,致使一些沒有禦寒設施的貧困者或流浪者被凍死。中國也未能在寒潮之中倖免,北京和天津地區1月份的降雪量,均突破了1951年以來的1月份歷史極值,北京去年12月份的平均氣溫也創下了40年來的最低值。新疆及東北部分地區也遭受了60年一遇的暴雪襲擊。

挑戰者  冰河世紀vs全球變暖
  事實上,並非所有人都能夠接受將今冬的嚴寒歸結於全球變暖的反向結論。

  由於今冬北半球嚴寒與大片《後天》中的描述如出一轍,部分科學家在第一時間把目光投向了《後天》的科學後臺——溫鹽環流關閉理論。那麼,是否是鹽環流關閉引發了今冬的氣候異常?然而,海洋監測的結果否定了這一結論。

  新理論的挑戰也隨之浮出水面,俄羅斯數學物理博士阿布薩馬托夫認為,今年的北半球嚴寒恰恰證明了自己的冰河世紀理論——全球變冷而非變暖將是今後100年的發展趨勢,主要原因是太陽活性和輻射角度發生變化,其釋放到地球表層的能量在慢慢減少。全球氣候將會在未來數年呈現出逐步降溫的趨勢,其最終的發展結果很可能是新一輪冰川期的到來。

  其實,這並非是所謂冰河理論的第一次現身。早在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研究發現,冰核心、海洋沉澱物核心、地質記錄以及古生物種群的研究資料等各種證據均表明,在漫長的地質史上,地球曾歷經三次溫度持續下降的時期,地理學家將之稱為冰河期;地球存在一個有規律的冰川期迴圈模式,即每個冰川期大約持續10萬年,兩個冰川期中間由大約持續1.2萬年的間冰期隔開。雖然學界至今對冰河期成因仍無一定論,但米蘭科維奇迴圈與冰河形成的密切關係已為大部分學者所認可。該假說認為,地球的傾角變化、軌道形狀以及搖擺度變化導致太陽輻射角度的迴圈變化,這是冰河期的主要成因。在這個自然迴圈中,每隔大約11萬年,地球溫度就會達到一次頂峰。

  現在,根據阿布薩馬托夫所在的俄羅斯科學院普爾科夫主天文臺的觀測資料,由於太陽輻射的變化,地球溫度將再次達到頂峰,這意味著間冰期已經接近尾聲,地球即將進入下一個冰川期。即使人類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達到歷史最高紀錄,也不會阻止全球氣溫走低這一趨勢。地球變冷而非變暖才是人類的真正威脅。阿布薩馬托夫的觀點得到了大部分俄羅斯科學家的支援。

  寒冬低溫屬極端天氣事件,直接原因是大氣環流異常,主因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新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

專家派  力挺變暖說
  ??面對全球是否在變暖的疑惑,世界大部分主流媒體和主流科學家依然在捍衛氣候變暖的觀點。多位氣象專家指出,北半球多個國家最近遭遇的嚴寒天氣並不算反常,與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並不矛盾。

  美國著名氣象服務網站地下氣象員的創始人傑夫·馬斯特斯指出,在分析今冬北半球地區天氣時必須看到,雖然一些地方極度嚴寒,但幾乎也有同樣多的地區異常溫暖,兩者基本平衡。這意味著,不能片面地只因為局部地區出現嚴寒,便匆忙地就全球氣候變化的整體趨勢作出結論。馬斯特斯強調:即使是在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下,地球到了冬天仍然會變得很冷。

  美國另一家著名氣象網站AccuWeather的首席氣象專家喬·巴斯塔爾迪認為,北半球今冬的嚴寒程度至少是2002年至2003年冬季以來最嚴重的,很可能也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寒冷的。但巴斯塔爾迪同時強調,這並不是什麼異常信號,不過表明地球氣候變化具有週期性而已。世界氣象組織副秘書長顏巨集的觀點也有些類似,他指出,雖然目前北半球冬季出現極端嚴寒天氣,但全球氣候變暖的總趨勢不會有大變化,不應該把全球變暖的總趨勢和今冬北半球出現的嚴寒天氣混為一談,也不應該認為這兩者相悖。相反,這兩者之間存在內在聯繫。顏宏表示,以前科學家就預言,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歐洲或北半球可能出現短時間嚴寒天氣。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全球氣候變暖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導致地球氣候系統出現不平衡,進而引發極端天氣事件。

  甚至有專家將今冬的嚴寒天氣作為全球氣候變暖的佐證。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任福民就表示,根據當前的資料分析,今冬低溫屬極端天氣事件,直接原因是大氣環流異常,主因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新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

  如果從科學、理性的角度去看的話,我們不應該懷疑氣候變暖的結論。北京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張海濱副教授也認為,氣候變暖本身是無可爭議的,並非忽悠,其科學的依據主要是來自政府間氣候異常變化問題研究小組(IPCC)這個機構由數千位科學家組成。該機構最新評估認為氣候確實在變暖,而且90%以上的可能性是由於最近50年的人類行為所導致。

理論篇  變暖論的爭議與質疑
  其實,自全球變暖論拋出之日起,這一既改變人類未來命運,又難以驗證的驚人理論,就始終在爭議與質疑聲中前行。
  1988年,在當時還是參議員的小亞伯特·戈爾的大力推動下,聯合國建立了政府間氣候異常變化問題研究小組,並組織20個國家多達1500名專家起草了一份宏篇科學報告。報告序篇的《給決策者摘要》中,第一次將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變暖作為主流理論提出,並隨著後來《京都議定書》限制碳排放規定的出臺進一步得到確認。

  然而,關於這一理論的主要支點卻一直受到廣泛的質疑。首先是資料的真實性。美國氣象預報專家沃茨致力於調查原始溫度資料獲取點的品質問題。截至2009年底,他們已經實地調查了534個氣象站。按照美國官方的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氣象站標準,他們發現已經調查的氣象站中,有56%是嚴重不合格的(誤差高於5攝氏度)87%的氣象站是不合格的(誤差高於1攝氏度)。而這些不合格的氣象站的測量資料多數是偏向暖化一邊的。

  此外,美國最權威的颶風預報專家威廉·格雷也在國際氣候變化研討會演講時公開表示,全球變暖有資料操控的嫌疑。

  除了原始資料,得出全球變暖結論的電腦模型獲得了更多的懷疑之聲。在IPCC的報告中,年輕的美國物理學家邁克爾·曼繪製的新的溫度分佈圖榮登首頁的重要位置,這就是著名的曲棍球棒圖表。因為從該圖表上看,在過去1000年中,氣溫變化幾乎是一條平線,隨後在末端上升到了創紀錄的水準。這推翻了許多前人科學家關於過去的全球氣溫比20世紀末高的結論。

  曼的曲棍球棒圖表正是IPCC所希望獲得的結果。但接著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曼和他的圖表產生了懷疑:由資深統計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統計學委員會主席瓦格曼領頭的3個統計學家給出了這樣的結論,曼的去中心方法在數學上根本是不正確的。如果不用這種運算法則,再度顯示的圖表與以往一樣,可以看出中世紀比今天還要熱。而曼對此的辯解竟然是:方法不正確沒有關係,結論對就行了。

  中國氣象局的氣象專家于飛也表達了同樣的懷疑。 工業革命以來的變暖是屬實,但是放到更長的時間尺度上,這樣的變暖很平常。於飛說,他最近參與一個重大專案的資料整理,調查整理了中國一千年主要氣候特徵的變化:根據史書、樹輪、岩層反推,平均氣溫是很容易得到的,大約在漢朝時期比現在更暖。

  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塞斯更是支持並發起俄勒岡宣言,收集相關領域專業人員的真實簽名。俄勒岡宣言簽署者同意:沒有讓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溫室氣體造成地球的災難式變暖。至今,已經有31072人簽名,其中有9021名有相關領域博士學位的簽名者,甚至包括當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費裡曼·戴森。
             
  戈爾們的贏利模式相當清晰,作為最堅定的環保主義者和宣導遏制全球變暖的教父,戈爾在這一角色上獲得了遠遠超過副總統和參議員的成就……

陰謀論  氣候門的背後

  如果說針對全球變暖論的學界討論還只能扮演爭議與質疑的角色,那麼,從去年哥本哈根會議以來不斷曝光的氣候門事件則更為這套理論添加了陰謀論的注腳。

  該事件起因於來自俄羅斯的電腦駭客入侵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電子郵件伺服器,竊取了上千封英國和美國科學家在過去13年裡通過郵件交流的記錄,並將其公諸於眾。在一封被公佈的電子郵件裡,東英吉利大學氣候研究小組的主任菲爾·鐘斯寫道,在編輯新的資料時,他剛剛完成邁克爾·曼的戲法,也就是將實際氣溫資料添加到過去20年裡的系列中的工作,同時完成的還有對1961年以來氣溫下降趨勢的隱瞞。鐘斯已經確認這封郵件是真的,而他正是為IPCC負責全球氣象資料整理的關鍵人物。在被公佈的類似多封郵件中可以看出,氣象專家的研究並不嚴肅。

  氣候門事件曝光之後,更多的環保人士開始反思由英美科學家小圈子主導的全球變暖論,其推出動機和時機是否真的只為拯救地球的高尚目的。有中國專家表示,美歐在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中,于遏制金磚四國的發展上具有共同利益,而在發達國家率先完成工業化並開始向其他國家轉移、自身發展高端服務業之時,突然豎起環保大旗把主要依靠資源出口和製造業的發展中國家擺上臺,其用意也是不言自明的。繼貿易保護主義之後,我們應當關注的下一個焦點就是環保保護主義。

  而全球變暖論催生的碳交易更是被認為將改變未來世界的格局。《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後,全球碳交易市場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2007年碳交易量從2006年的16億噸躍升到27億噸,成交額的增長從220億歐元上升到400億歐元,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場總值甚至就與2007年全年持平。據點碳公司預測,2008年全年的二氧化碳交易量將達到42億噸。據聯合國和世界銀行預測,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容量為1500億美元,有望超過石油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而這一預估的焦點就是中印在未來的加入。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兩年之後,中國和印度將攜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碳排放的前兩位元,也是碳交易的最大潛在市場。恰恰選在此時打出環保標語,全球變暖理論恐怕難以擺脫陰謀論的指控。

受益人
戈爾和奧巴馬們在氣候門事件和陰謀論的連番衝擊下,全球變暖論將科學外衣與商業外衣混搭的輪廓逐漸清晰,在這樁價值萬億美元的生意之中,真正的受益人除了地球之外,還有戈爾和奧巴馬們。

  戈爾們的贏利模式相當清晰。身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公司——美國碳交易系統控股公司的大股東之一,戈爾通過直接投資和參與的碳排放交易與為這個龐大市場提供顧問諮詢和演講,已經賺取了超過上億美元的財產,而一旦美國的國會正式通過以全球變暖為理由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法律,戈爾的個人財富還將爆炸性擴展。然而,據美國媒體爆料,一向被尊為環保鬥士的戈爾,其位於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的豪宅的用電量大約是普通美國家庭的15倍,普通中國家庭的100倍。

  奧巴馬們的眼光顯然放得更為深遠。在拋棄了布希政府緊抱不放的石油公司後,奧巴馬在新施政綱領中,將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和非政府組織的發展列為後金融危機時代新經濟增長點。為此,奧巴馬正力爭在國會以全球變暖為理由通過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法律,這也將是新任能源部長朱棣文的工作重心。通過限排,推動新能源、清潔能源的研發和市場化推廣,加快各類貼著環保標籤的非政府組織的運營發展,以此代替落後的石油等能源工業成為經濟的新支柱,這就是奧巴馬任期內要完成的經濟轉型任務。

  而限排令帶來的更大商機則來自國際間方興未艾的碳交易。在低碳排放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約定條件時,碳信用額度的價值日益凸顯,碳交易成為世界最大宗商品將勢不可擋。經過幾年的發展,碳交易市場已漸趨成熟,參與國不斷增加。除了奧巴馬支持下成立的世界最大的美國碳交易系統控股公司外,英國排放交易體系、歐盟排放貿易體系、新南威爾士溫室氣體減排體系、加拿大蒙特利爾氣候交易所都相繼成立,甚至日本綜合商社也以他們在全球控制常規資源的方法逐步成為碳排放權的領跑者。這是一場制定未來全球經濟遊戲規則的較量,而我們目前已經處於晚起跑的不利態勢中。據一位業內專家介紹,由於目前中國依然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必履行《京都議定書》的減排規定,雖然對我國現階段發展不受限制有利,但客觀上也造成了我國在碳交易方面落後於眾發達國家的現實。從發展趨勢看,我國最終會成為最大的碳排放額度淨買方。到時遊戲規則已經制定好,受益人也已經確定,只等後來者的埋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