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陳學殷下場突顯政府無良--是-信報-標題!!

2011-1-17
答案揭曉:是《信報》


放大如下:

思考:
1.   《東方日報》此「小報」一向走市井路線,本已有之;真正衝擊本地傳媒及社會水平的,是黎智英那份「食正」港人九七金融海嘯後怨氣大增,反政府、反共情緒滋生的「大報」《蘋果日報》──此報登堂入室(有黃色版面),「讀過下書」的人也愛捧讀(有迎合他們口味的「時評」調子/有市場),直接將本港的水平嚴重拉低!!
今天賣盤後的《信報》保留林行止「中產式」的「反共」傳統舊老闆林行止的文章仍在《信報》佔顯著版面/把閩晉號事件定調為是我國「盛氣凌人」?!/見下圖);加入的「新元素」則以《蘋果》為師──賺錢是首要的考慮──港台「18樓C座」式夾敘夾議港聞的紀曉風,走的是「東方+蘋果」的格調,由行文用字、論事態度(當中的道理)、乃至語氣,都走「單單打打」、「諸多挑剔」和不無「衰格」的路線(且看如何借阿基諾來挑是非),總之凡政府必踩……,試圖以此取得「市場保證」
在香港辦報,連今天的《信報》也不過如此,請思考:香港傳媒還有沒有未來?!一般人如想求得比較公允的訊息可以怎麼辦

  把人家總統的行為說成「赴京請罪」「信佢一成都死」──絕對是挑是非的用字。


2.   第二步要思考──如《信報》的所謂知識份子及中產讀者接受《信報》走「衰格」化、「激進80後化即凡事錯的是政府/自己完全無問題」的路線,這又反映甚麼?!
如日後《信報》得到市場認受,會否反映,香港有病的不只是傳媒!!
先不說思想深度、一般知識是否充實等等了,近年已深感,怎麼讀過書的香港人用字也如此粗鄙無品──你看看有線財經台的女主播顧芷筠便知道,此妹「賴野」、「收皮啦」、「又唔知擺物野大龍鳳」(指人家的高峰會),經常經常掛在口邊,最妙的是有線台看來不認為有問題!! 個人觀察,香港,何止傳媒有病,「讀過下書」的人也有病。會不會賣盤後的《信報》之走向,只不過是己轉變的、讀過下書的港人之反映──當中的因果、雞與雞蛋的關係,是先有「人變」,後有「報變」;賣盤後的《信報》之變,只不過是聞風而至的「被動」跟風!──倘如此,會否比「只是《信報》本身走樣」更可悲。密切注意《信報》的走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