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重要!!動車事故 現場施救流程

事故的現場作業情況
及救援流程

眉批:微博無疑即時便可以發放訊息,卻大部份並非事實。
當時的現場環境比想像中複雜、困難。而加入救援的人手,比傳言中多。說救援不力,對搶救人員不公。
下文是以當時一位救援參與者為綜線的現場記錄。類似的報導尚有三兩篇,當中以這一篇較短及集中。為甚麼車要吊到地面?哪幾節疊在一起?看一看下文便知道。
要點:
1.    小伊伊是在要吊起5號車廂後才能進入的16號車廂內被發現的。即是,不存在「一個完整、並可容人進入」的車廂,而這車廂先前因搜查不力,令車廂內的傷者(死者)被忽略了(如小伊伊及其父母),從而擔誤了被發現及搶救的時間。
2.    現場的橋底是泥濘農地。
3.    在車廂疊車廂的情況下,救援工作需要吊車配合。而當時的橋面太窄,吊車未能走上橋上作業,令整個需要吊車配合的救援行動難以在原事故現場(橋上)進行。】
─────────────────────
鐵道部揭秘小伊伊獲救前吊走車廂決策:兩副部長參與
http://news.iqilu.com/china/gedi/2011/0803/522738.html
來源:鐵道部網站   2011-08-03 10:32

[提要]7232230分許,中國鐵建二十四局集團總經理助理、杭甬客專三標指揮部指揮長陸喜鋼的電話鈴聲響起。 甬溫線永嘉至溫州南段發生了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立即組織力量趕到現..  

7232230分許,中國鐵建二十四局集團總經理助理、杭甬客專三標指揮部指揮長陸喜鋼的電話鈴聲響起。
  甬溫線永嘉至溫州南段發生了動車組列車追尾事故,立即組織力量趕到現場救援。上海鐵路局寧波工務段段長馬國良在電話裡傳達救援命令。陸喜鋼邊詢問詳細情況邊飛奔出門。
  中鐵二十四局集團在縉雲和寧波的兩支施工隊伍距離事故發生地最近。陸喜鋼第一時間通知他們:攜帶好救援需要的線路器具,連夜趕往溫州事故現場接到命令後,兩支隊伍迅速組織救援力量,奔赴溫州。其中一支隊伍連夜向寧波市公交公司租用了兩輛大巴在專案部副經理沈國芳、盛片紅的帶領下于2330分左右出發。陸喜鋼和指揮部總工程師呂旭民也一起乘車前往溫州
  在趕往現場的路上,陸喜鋼的電話打個不停,確認救援隊伍情況、所在位置等。此時,200人的救援隊伍和300噸的大型吊機已經在趕往事故發生地的路上。大家都十分清楚,這個時候時間就是生命,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事故現場。

  241時許在溫州西高速公路出口聚集了正在待命的救援隊伍,從縉雲趕來的救援隊伍已經到達指定地點。大約一個半小時後,從寧波趕來的救援隊伍也到達了。勘察現場、制訂救援方案是刻不容緩的事。陸喜鋼和同事們進入事故現場勘察:雨後大橋下的泥塘更加泥濘,首先要用石砟將泥塘填實,先將地下基礎做好。
  510分許,陸喜鋼向救援指揮部彙報了他們的救援方案。此時,事故現場已經會集了中國中鐵三局、四局集團,中國鐵建十三局、十七局、二十二局集團和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等許多救援力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抓緊救人是現場救援人員所考慮的第一件事。
  經過縝密的部署,各個救援單位按照分工立即展開救援工作。陸喜鋼率領的救援隊伍負責橋面上D301次列車的5號車廂和D3115次列車的16號、15號、14車廂的吊裝工作此時此刻,陸喜鋼的心情是焦急的,他們帶來的300噸吊機進入到現場需要牢固平整的地面,眼前的泥塘是他們首先需要解決的難題。他們和負責填平泥塘的兄弟單位爭分奪秒地搶時間,爭取在最短時間內為吊機進場創造條件。
  14時許,經過場地的清理和平整,他們的大型起重設備徐徐開進搶險現場,上海鐵路局常務副局長王峰再次將參加吊裝的人員召集在一起,進行吊裝前的動員和安全交底,要求吊裝工作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事故現場的情況是複雜的。橋上D3115次的15號、16車廂是絕對不能動的,因為兩節車廂已經 在一起。16號車廂上面壓著D301次的5號車廂,這個位置相當難破解,公安、消防的破解設備都沒有辦法進去。救援的關鍵就是安全地吊起D301次的5號車廂,為公安、消防的救援隊伍深入到D3115次的16號車廂創造條件。因此,陸喜鋼與現場的救援人員制訂了一個方案:採用兩台吊機先把D3115次已經確定無人的15號車廂吊走,再把D301次確定無人的5號車廂吊走。這個方案就是要保證還未進行徹底搜救的16車廂不再受到任何晃動和撞擊因為大家知道16號車廂可能還有倖存的旅客,如果大幅度的震動可能會導致傷害再次發生,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們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
  由於D301次的5號車廂嚴重損毀,原來車廂上的吊點已經找不到了。車廂的吃力點到底在哪個位置,需要經過精確的計算橋上,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與救援的專家和技術人員研究起吊方案,確保萬無一失;橋下,鐵道部副部長盧春房指揮吊機的行走位置。陸喜鋼說: 我們感覺鐵道部領導在制訂施工吊裝救援方案過程中,首先考慮的都是救人。

  1440分,起吊人員各就各位。起重杆徐徐升起,掛鉤到達橋面車廂上,在車廂上等候的裝吊工付國良等人將吊索順利地放入吊鉤中,確認牢固後,付國良通過報話機向陸喜鋼彙報吊裝工作準備就緒。
  1458分,15號車廂慢慢被吊起來,離開了軌道。1510分,15號車廂穩穩地停在了地面。在完成第一節車廂的吊裝後,兩台吊機需要將配重的鋼板重新放下來後再往前移動,到達需要吊裝的第二節車廂(即D3015號車廂)的位置。
  1610分,兩台起重機在完全停穩後再次將吊杆升起。1629在第二節車廂上的吊索又一次被放入吊鉤,經過檢查確認後陸喜鋼又一次發出起吊的命令。此時,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一個方向。大家看著慢慢升起的車廂離開了軌道,超過了橋面的欄杆,離開了橋體,被慢慢地放到地面。

  成功了!D3115次的16號車廂擺脫了D3015號車廂的重壓,參與救援的消防武警官兵立即對D3115次的16號車廂進行徹底搜救,發現了頑強的小生命——小伊伊。
  在這個頑強的小生命的背後,是事故救援人員對生命的尊重。陸喜鋼和參與救援的人們自始至終只有一個信念:救人!(本報記者 姜 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