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材料的特點,
是從「美國政策失誤」來看待朝鮮半島問題。
知道美韓軍演中有所謂「5029作戰計劃」嗎?
為甚麼北朝鮮動武,就必定要向中國問責呢?─港傳媒的角度不公正(施永青文章已詳述,不贅言了。)
【按:天安號是誰炸的?而延坪島誰先發炮?──疑點其實並未弄清。
而誰又跟誰在黃海高調軍演,直接挑戰了北朝鮮呢?!別忘了美日韓在日本海及黃海一帶進行的是實彈軍演。軍演內容,還包括從2009年李明博上台、奧巴馬上任後才「提升/升格」的「5029作戰計劃」──此計劃假設北朝鮮內部出現「不穩定情況」時,美韓如何直攻平壤。而近年金日成屢次傳出身體狀況出問題。
一切不能只看一邊的資料,也不能單看一件事。要拉大,看事件中期之內的前因後果──美國奧巴馬政府的「重回亞洲」政策,才是造成地區局勢緊張的近因。
至於遠因,也跟美國有關。美國1950年介入朝鮮半島的內戰,直接導致今天南北韓二分及對峙的局面──美國長期在南韓駐軍並定時有聯合軍演。
另,需注意所謂的「朝鮮問題」,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內容及重點(見下文)。
仍然是老問題──究竟是誰、甚麼力量,令李明博上台後便撤換了前朝盧武炫的「陽光政策」?!盧武炫任內,朝鮮半島局勢相對穩定。
而今天,中國提出啟動六方會談來解決近日朝鮮半島的緊張氣氛,韓日美卻拒絕出席,三國改為會在12月初於美國白宮開會商談北朝鮮問題。
問責,要弄清事實,並上溯中期近因,乃至更早的遠因。要注意延坪島事件如何一路走來!
再提一次,施永青一文,十分值得一看。】
─────────────────────
Tuesday, November 30, 2010
奧巴馬政府危險的朝鮮半島政策
眼睛緊盯著白宮寶座的前阿拉斯加州州長佩林在感恩節前鬧了個國際笑話,她說:「我們必須與我們的盟友朝鮮站在一起」。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搞錯對手的不只她一人,現任白宮主人奧巴馬何嘗不是。
本月22日兩韓發生炮戰後,美國高調反應,官方即時仔細公布白宮的應對過程,而華盛頓號航母已立即駛往黃海與韓國進行聯合軍演。美國的反應快而猛,已超乎阻嚇這層次,更像是在證明美國才是亞洲的領袖。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奧巴馬政府在炮戰後翌日立即將中國扯進去。先是指責中國縱容朝鮮,要求中國向朝鮮施壓,之後表示將直接與胡錦濤就事件通話。炮戰後奧巴馬即時與李明博通電話,但與胡的電話卻是未通、先預告。有理由推論,奧巴馬的預告通話誠意不足,倒是借意點名要中國領導人「看著辦吧」。一時間,國際輿論竟把炮戰的帳算到中國頭上,塑造了中國負面形象,令人覺得中國是亞洲不穩定因素的製造者,而不是中國一直聲稱的和平愛好者。
說中國是「朝鮮問題」源頭是不公道的,二戰以來的所謂朝鮮問題,實由美蘇兩超級大國一手泡製。二戰尾聲,搶佔前日佔亞洲土地成為美蘇分秒必爭的競賽。由於蘇軍比美軍更早進入朝鮮半島,美國急忙中提出以三八線作為美蘇兩軍受降區域的分隔線,北面歸蘇聯,南面歸美國。就這樣,剛脫離殖民統治的朝鮮旋即又被瓜分為兩個國家。
最初的所謂「兩韓問題」,一般視為是共產主義與民主政制之爭,鮮有點出實質是美蘇在亞洲爭奪影響力的結果。五十年代初,朝鮮欲以武力統一朝鮮半島,而美軍也有動手消滅朝鮮之意。於中國而言,若由美軍統一朝鮮半島,等同美軍從此就駐紮在鴨綠江邊。於是,數十萬中國志願軍支援朝鮮。這是中國被扯進朝鮮問題的原因。
而一九九四年朝鮮半島出現另一種形態的「朝鮮問題」──核武。當時金日成表示要重新展開提煉濃縮鈾。至此,朝鮮問題已實質化為核武威脅。同年,前總統卡達作為克林頓總統的特使親訪平壤,促成美朝最終在日內瓦達成框架協議,令朝鮮停止核計劃及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管。克林頓於二零零零年十月派國務卿奧爾布賴特訪問朝鮮,獲得當時金正日親口保證不再試射長程導彈。
可惜小布殊總統上任後立即凍結了美朝對話,其後更稱朝鮮是邪惡軸心國。金正日的回應是驅逐國際核監察員,重新啟動核武計劃及進行導彈試射。小布殊其後因伊戰膠著,為免幾面開弓,轉以六方會談緩和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但仍堅拒與朝鮮直接對話。
奧巴馬競選時曾批評小布殊與朝鮮停止對話政策失當。但他上任後不久,朝鮮宣佈發射人造衛星、美國卻認為是試射長程導彈時,奧巴馬政府立即向聯合國要求制裁朝鮮。奧巴馬的選舉承諾非但沒有兌現,更一再對朝鮮施以經濟制裁。由今年三月的天安號事件至十一月的炮戰,奧巴馬這位和平獎得主,基本是只採取經濟制裁和軍事震攝手法來修理朝鮮,作風比小布殊更鷹派。朝鮮半島在過去一年間火藥味轉濃,跟奧巴馬政府重回亞洲的政策極有關係。美韓除聯合軍演頻頻外,近日韓國更宣布會向美國增購大批先進軍備。
總括而言,克林頓跟朝鮮直接對話,試圖兵不血刃地解決朝核危機。小布殊則礙於中東戰爭纏身,最終接受六方會談。而奧巴馬擺出的,卻是不惜兵戎相見的格局。
今年七月才從朝鮮處理美國人質問題回來的卡達總統說,朝鮮領導人多年來發出一個很一致的信息,就是只要取得與美國直接對話,朝鮮是願意在核問題上作出讓步的,並重新回到九四年的框架協議上。卡達建議美國接受朝鮮的建議,但他認為比雙邊直接會談更重要的,是遊說中國協助促成朝鮮半島的統一。
------------------
施永青此文極佳
南北朝鮮(韓)問題的認識是必須的──要在新世代認識自己身處的亞洲!!
!!!另,文中不點名批評的,是《信報》!!!
早便指出《信報》由標題、用字,至立論──愈來愈有問題!!!!
──────────────
am730 M08 | 新聞 | C觀點 | By 施永青 2010-11-30
獨立思考南北韓衝突
香港的傳常提醒年輕人要懂得用批判的眼光去獨立思考,但當遇到具體的問題時,他們自己的表現亦不過是人云亦云;有些甚至會不自覺地配合主流意見,以牽強附會的方式,為大國的國策塗脂抹粉,被人利用了也不自知。
以南北韓的衝突為例;究竟誰先挑起衝突,雙方當然互相指責,但我們的傳媒在沒有派記者作實地採訪的情況下,已選擇性地只報道美韓方面的版本。為甚麼不讓我們了解一下北韓的觀點呢?是怕我們中了北韓的宣傳之毒嗎?過濾消息可不是傳媒的責任,為甚麼不讓受眾去自行判斷呢?
歷史上的軍事衝突,通常都有兩個版本,究竟誰先開火,通常連身在前的士兵也講不清楚。我習慣不在這個問題上隨便相信一方的說法。我會察看雙方的國策,看看之後的發展究竟對哪一方有利,屬哪一方的既有目標,以推論衝突由哪一方挑起的機會較多。
譬如天安艦事件,我會問北韓把它炸沉是為甚麼呢?天安艦既非南韓的主力艦,把它炸掉並不足以一舉削弱美韓的軍力,在戰略上毫無意義。主流傳媒說,北韓此舉是發窮惡,希望換取西方更多的經濟援助,或爭取在軍事談判上獲得更被尊重的地位。但事件發生後,西方是進一步收緊了對北韓的封鎖,而美國亦沒有因此而願意與北韓單獨會談。既然衝突無法換取北韓想要的東西,那北韓為甚麼還要一再挑起衝突呢?
這種行為顯然並不理性,但我在一份「信譽最好」的報紙上,看到他們的社評,把北韓挑起衝突描述為「理性」行為。這種說法所起的功能,就是要受眾確信,衝突是北韓挑起的。亦有評論估計,北韓此舉是為金正恩這位小主接班立威,這也很不合理。但凡接班,首重平穩過渡,怎會挑起衝突,要地位未穩、經驗不足的小主立即去處理危機,帶來不必要的風險。我不相信有心安排小主上位的人會這樣做。
相反,今次南北韓衝突的發展,卻完全符合美國國策的需要。美國想重返亞洲,制衡中國的崛起,所以極需要保留在沖繩島的軍事基地。但日本的民情是要美軍撤出沖繩島,天安艦事件令朝鮮半島局勢緊張,令日本最終屈服讓美軍保留在沖繩島的基地。讀者不難看到,誰是天安艦事件的真正獲益者。
南北韓局勢緊張後,美韓進行了多次軍事演習。美國曾放聲氣要派核動力航空母艦華盛頓號進入黃海演習,因北京強烈反對而叫停。今次延坪島事件,連島上平民也有死傷,美國就出師有名了。今次不但派核母,連攻擊力最強的核潛也派來黃海了。
演習的地點鄰近中國首都北京,這不是項莊舞劍,又是甚麼?
─────────
要聞社評P02 信報財經新聞 2010-11-25 社評
北韓「理性」炮轟 中國誓成輸家
南北韓在有爭議的邊界地區互相炮轟,最新消息,是南韓方面有四人死亡(二名士兵二名平民),另有十多人受傷;因應朝鮮半島局勢惡化,美國宣布已出動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搭載七十五架戰機與六千多名官兵,準備加入二十八日開始的美韓聯合軍演,展現美韓聯軍的軍力,以及美國捍區域穩定的決心。美國要重返亞洲,有什麼比這次炮轟事件更好的借口,令美軍可以名正言順在朝鮮半島加強軍力、擴大美國在區內的軍事部署。相比美國的高調介入和展示強勢軍力,中國外交部在周二就事件作回應時,僅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炮轟)報道,對事態表示關注,具體情況有待核實。」語調軟弱無力,反映出在當前事態中最密切相關的各方——美、中、南韓和北韓,最被動而又要承受最大壓力的,應是中國。
據昨天大批軍事、外交、地緣政治專家的分析,幾乎眾口一詞認定,南北韓因互相炮轟的衝突而觸發一場大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根本原因,是兩韓背後的大國︱中國和美國都沒有開戰意願,沒有中美背書,兩韓不具備單獨開戰的條件;今年初的天安艦事件導致南韓多名官兵身亡,事態比這次炮轟更加嚴重,南韓力陳有確鑿證據是北韓炸毀天安艦,但首爾始終「按兵不動」,期後更無聲無息任由事件淡化,相信這次炮轟事件也會在一輪緊張對峙之後逐漸落幕。
北韓突然發動炮轟,目的何在?專家提出了各種分析,都有充足理據,而在不少人眼中,北韓政府經常無故動武,是一個不可理喻毫不理性的野蠻政權..。其實,從各種因素推敲,北韓炮轟南韓是非常「理性」而且有贏沒輸的決策。
北韓的「國策」,是發展核武然後以核子大國的身份參與六方會談,從而突破聯合國安理會第一八七四號決議案的制裁(即北韓不能發展核武),令美國和中國都要默認其核大國的身份。被視為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非官方」發言人的「北韓社會科學院」博士金明哲去年十月十四日在《亞洲時報》撰文,表示北韓已啟動「C計劃」,準備當永久核大國,並希望美國最終會跟擁有核武的北韓和平共存,並以此基礎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但是,對華府和南韓來說,此議無法接受,美國對恢復六方會談更顯得毫不在意,在此情況下,縱使南韓不斷向平壤展示誠意︱除了提供經濟援助、還恢復中止了十三個月的南北韓離散家屬會面,但北韓始終冷淡對待,並且伺機展示她絕不妥協、誓要發展核武的「決心」。
北韓選擇在延坪島發炮,是因為該島是「西海五島」之中最近南韓海岸線、又距離南韓首都不遠,該地區又沒有駐韓美軍,北韓發動炮轟肯定不會傷及美方人員因而毋須擔心觸發美國報復;換言之,北韓的「政治精算」是:美國在中期選舉之後奧巴馬政府已受共和黨掣肘,後欄失火,難對北韓施以重壓,在這個時候動手應該不虞美國反制;中國方面,金正日早前兩次訪華,平壤邀請中國高層來訪,對外高調重申中朝戰略同盟,一方面令外界有所顧忌,另一方面即使炮轟事件交聯合國討論,北韓也有身為常任理事國的「堅定盟友」北京支持;可以說,整個炮轟的部署和事後的局勢發展都完全在北韓掌握之中,其決策「理性」得很!現在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美國「大軍壓境」,北韓不是有更強理由要加強軍備、發展核武以「保家國」嗎?
中國雖然是北韓背後的「主子」,但顯然無法控制金正日政府發展核武及四出惹事、刻意拉攏美國的策略;表面上,北京要維持中朝友好、不斷向北韓提供軍事和物資援助,而這次炮轟事件北京無法控制卻在北韓的盤算之中,反映中國在朝鮮半島的角力表面可以話事但內裏非常被動的窘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