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記協的《言論自由年報》
【批註:下文有趣。──不抽出來看也不知道,堂堂記協的《言論自由年報》,用來證明「香港表達自由岌岌可危」的證據,竟然是:「示威者在中聯辦前開香檳時噴到在場一名保安也被拉」!──用這樣的例子來推論「一國進、兩制退」!!妙!!
下文值得一閱。】
──────────────────
香港記協不中立 嚴重損害公眾利益 吳然亦
2011年7月18日 04:29:49 大公報
香港記者協會早前發表了2011年言論自由年報,報告題目為《一國進、兩制退,香港表達自由岌岌可危》。多麼聳動的一個標題。從相關新聞報道得悉,報告批評「一國」淩駕「兩制」的情況日趨嚴重,北京對介入香港事務愈來愈有興趣,香港特區政府也愈來愈遷就北京,凸顯出香港言論自由持續受到壓制。
以上罪名非同小可,筆者於是到記協的官方網站欲一讀報告全文,好了解詳細內容。怎料,記協網站僅提供報告的英文版,幸而筆者的英語水平尚可,否則便只能嘆「請教無門」了。香港居民九成是中國人,服務港人的記協發表香港的言論自由年報,卻只提供英文版本,這到底是出於一種什麼思維?看來報告應是先以英文寫作,可能稍後才有中譯本。當然也有可能原來已有中文版,只是不願意放在網上而已。無論如何,首發英文版本,顯示此報告不是寫給大多數香港人看的,對像是外國人。堂堂香港新聞從業員的協會,卻要向外國人報告香港的言論自由狀況,是崇洋抑或欲挾洋自重呢?
回到正題,受報告題目的吸引,讓筆者有緣到記協網站一開眼界,也從根本上明白香港媒體一些怪現象的來源。與美國或其他國家的記者協會不同,香港記協有強烈的政治色彩,而且毫不忌諱地表白政治立場,與記協自己的專業守則中的「不偏不倚」四字形成絕妙的諷刺。
首先談談「2011年言論自由年報」的重點,報告開宗明義批評中央政府以「一國」淩駕「兩制」。此説法其實是一種政見論述,認為「兩制」與「一國」有主次之分,並且是「兩制」應先於「一國」。對於「一國兩制」應作何理解,不同政治立場者可有不同解讀,各有偏重。就常理及字義解釋,沒有國便沒有制,一國是前提,兩制是補充説明;倘強調「兩制」演變至類近「兩國」狀態,便等同否定了一國,「一國兩制」也就不復存在。所以,強調「一國」或是「兩制」,是一種政治表態。在言論自由的香港,如何解讀「一國兩制」,個人有自由,但記協代表香港的新聞工作者便不應違背中立的專業操守。公開表達政治傾向的記者,如何還能客觀公正地報道新聞呢?
選邊站本身已有失記者專業精神,更可笑是報告舉出支持其説法的例子卻是極度可笑,如果報告所反映的是香港記者的水平,可笑便應換成可悲。報告舉出中央政府積極介入干預香港事務的證據,竟然是香港警察對街頭示威的容忍度下降,具體是對在中聯辦前的示威者採取更強硬措施,包括輕易便實施拘捕。例子是去年十月,一名女示威者在中聯辦前開香檳時噴到在場一名保安,女子即場被捕。報告説雖然警方最後沒有起訴女示威者,但事件可顯警方對示威缺乏容忍。
一份面向國際的報告,萬萬想不到會拿出如此丟人的「例證」。記協難道不知道依據香港法例,女示威者的行為已經構成毆打罪嗎?未經同意下向他人投擲東西,本身就是一種侵犯和攻擊性行為,別以為只是香檳酒,就算是清水也是如此。再者,警方拘捕觸犯法例的示威者,與「一國兩制」有關係嗎?按記協邏輯,是否警方必須讓示威者全衝進中聯辦才可以證明香港是高度自治呢?不要説中聯辦,任何私人建築物都有權得到警方的保護。報告的謬論是在鼓吹無政府主義,試想想,如果你對白宮保安的臉開香檳,會如何收場呢?
報告所引用的另一違反「一國兩制」的例子更是莫名其妙,指今年五月立會通過的保護新聞自由議案,被「親北京」議員修改加入了「在符合基本法和一國兩制之下保護新聞自由」,報告認為新增文字令議案成為親政府和親北京,言下之意立法會必須是反政府和反北京的。基本法乃香港特區的大法,「一國兩制」又是記協自己聲稱擁護的,難道保護新聞自由便可以違反基本法和破壞「一國兩制」嗎?其思想紊亂,可見一斑。
其餘政治表態例子可謂俯拾皆是,如就遞補機制發表聲明説:「議會遞補機制剝奪選舉權,損害表達自由,對政府提出立法會議員出缺遞補機制條例草案時未作公眾諮詢,香港記者協會予以譴責。」
除了本地事務外,連中國國內的政治事務記協也要管,例如:「記協促請北京政府尊重記者的採訪自由:面對由非洲開始的茉莉花革命,中國網民發起集體行動,但北京政府不單大肆打壓網民的活動……本會強烈呼籲中央政府訓示相關部門,尊重市民的表達自由和記者的新聞自由」。
還有就劉曉波獲諾貝爾獎,記協竟然發表賀詞,呼籲中國政府立即釋放所有政治犯:「本會對不同政見人士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深表欣慰及鼓舞。我們相信很多香港人跟我們一樣高興,看到劉曉波畢生對中國民主的奉獻獲得國際肯定。我們讚賞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無懼中國外交部壓力的勇氣。」就連胡佳,記協也要表態呼籲立即讓胡佳保外就醫。
記協的網頁內滿載該會的政治立場,不是譴責這,便是譴責那,自我膨脹程度驚人。如網站內一篇通告題為《香港記者協會就《蘋果日報》記者投訴中電的裁決》,其中「裁決」一詞盡顯霸氣。內容氣勢更是逼人。寫道:「本會必須表明,任何機構接獲傳媒查詢時,應該先在合理的最短時間內直接回覆相關傳媒……期望其他機構引以為鑑。」記者有權採訪,被採訪者有權不回應,記協憑什麼權力能限令被訪問必須回答?
記協似乎忘記了或者已拋棄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操守。記者的工作是報道,基本上就是一名信差,應竭盡所能地客觀公正報道事實。可是,記協卻衝出信使的底線,成為了政治參與者和推動者,甚至自視為裁決者。這種角色的混淆是新聞工作的大忌,也是死穴。記者個人政見先行,等同扼殺任何客觀報道的可能。香港社會需要真正獨立客觀的新聞工作者,而不是充滿偏見的政治宣傳工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