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普選就能解決問題? 石鏡泉

好文,值得留下一閱!

香港經濟日報經濟與投資  |   By 石鏡泉 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   2012-03-23
普選就能解決問題? 
 
特首競選期間,其中一個經常問特首候選人的問題是︰你支不支持雙普選?言外之意是指雙普選能解決當前的種種難題。如真有這含義,筆者只可講,這是絕對愚民之舉。雙普選,以至任何形式的選舉,是不能解決當前的種種難題。要解決當前不少的難題,要靠國家(政府)機器,不是選舉。
19961126日,筆者有篇文︰「麥理浩.彭定康.董建華.嘉利大廈」見另欄。
筆者一向反殖,因為殖民地主義就必然不民主,為了貫徹反殖,所以在港大的大學學位與教育文憑的兩次畢業禮都沒有出席,因為出席就要唱《天佑我皇》「God Save The Queen」。做港大學生報《學苑》副總編輯的兩年間,就寫過不少反殖文章,這都是有文有證。不過反殖,不代表我不喜歡麥理浩做港督、尤德做港督、衞奕信做港督,我只不喜歡彭定康做港督,原因是前三位港督為港人做了很多好事。至於彭定康嘛!哈、哈、哈,最合劉皇發今年到車公廟求籤的籤文︰又是鬼又是神,看你是在哪立場看。
麥理浩啟動了十年建屋大計,讓近半港人有公屋,擴展教育和醫療服務,盡管資源仍不夠,但有好過無。設立廉署,意義更不用多說。尤德為中英談判而死於任內,故他的棺木自北京運回港時,港人夾道哀送,這不是宣傳,是港人內心的感激。衞奕信頂住了「六四」的反華壓力,推出「玫瑰園計劃」,建就赤鱲角機場,雖不為英國所喜,致失意仕途,但港人是知道他對香港盡心,每年毅行者走的路,就是衞奕信徑,任重道遠,蠻有意思也。

利民政策須政府自發推行
這三位港督是否都全做好事?當然不,英資,與英廷,還是他們的主要服務對象。只是他們明白,不能「掠」港人「掠」得太過分,才可使英殖民者長治久安。說得明白一點,就是為了那1%的安穩,要對那99%作出補償。麥理浩、尤德、衞奕信的益港人之舉都是自發的,未曾受任何民主派、社會派的壓力。其益民政策是基於其政治上的遠見,這個遠見,是任何一個稍有視野的政治家都會透過國家(政府)機器去做的,不是透過反對派的壓力而做,到反對派形成壓力時,就已是敗筆。此一如唐英年爆梁振英料,謂是因為梁有望被選為特首,唐才爆料讓港人認識梁的「真面目」。唉!如果唐是幾年前就爆,在梁仍在憂有沒有足夠的入門提名時就爆,在唐自爆自己感情有缺失,順道爆梁料,唐就可記大功,今時才爆料就會被人懷疑是否因為怕輸,才來個爆陰毒。這種水浸眼眉才補鑊,只夠資格做政客,做不了領袖,遑論是做政治家。
不少人以為選舉、普選、一人一票就會選出政治家,選出個好領袖,對不起,歷史事實說明這是不。

普選也會選出差勁領袖
陳水扁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怎樣了?同樣菲律賓的馬可斯,日本這十年來的首相都是普選出來的,又能帶領其國家有幾多進步?或謂亞洲區民主有缺陷不足為範,歐美又如何?奧巴馬、卡梅倫、薩爾科齊都能讓其人民滿意?無論你認為普京有幾專橫,其再任有幾不民主,對不起,普京的民望遠高於奧、卡、薩三位。這是不是俄羅斯人民無腦或被洗了腦?當然不是,只是因為普京確實帶領俄羅斯走出困境。今時俄羅斯是個無財赤的國家,讓普京再「獨裁」多幾年,我們應會見到一個再度使美國害怕的俄羅斯、美國要害怕,不是因為軍事上輸給俄羅斯,而是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會普遍好過美國人,五年後再看如何?
香港或任何一個地方,國家的管治者,今時要做的是要拉窄貧富差距,我們不是要搞共產,也不是要搞仇富,而是我們要搞人人有工做,人人能安居樂業。那些肥到着不到襪的人應要讓利,那些瘦到無襪着的人應要肥番啲,就是這麼簡單而已。23條不一定要,反正殖民政府留下不少管制人身自由的法例,但「易生」條,容易謀生一條就請未來特首多做點。筆者在1996年如是盼,在今時也如是盼。
﹏﹏﹏﹏﹏﹏﹏﹏﹏﹏﹏﹏﹏

本欄19961126日文︰
麥理浩.彭定康.董建華.嘉利大廈

三個人,一座大廈,怎扯上關係?表面看是沒有,但如從歷史角度看,則有,而且更關乎你、我,以及我們的下一代,怎關係?
麥理浩、彭定康是港督,董建華如被推為特首,其職責亦如港督,好的港督不會誘發出嘉利大廈的火災,不好的港督,將會誘發出一單又一單的嘉利大廈火災。
好總督首務重民生
筆者談的,不是麥理浩或彭定康這個人,而是他們背後所代表的一套治港方案。
麥理浩是本港任期最長的一位港督。他任期長,不是因為英皇御派,而是因為港人一再要求他延任。此舉就一如古代好的地方官,會被鄉紳、鄉民,要求不被調走一樣,既有封建性,亦有民主性。
對鄉民來說,官員是被派來,還是被選出來,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為官者,是否能體察民生,使居民能安居樂業。例如鄉長一般是被推選出來的,但粵語片也見,有些鄉長,會跟奸官勾結。
要居民能安居樂業,並不是要大派福利,而是要創造出種種可以讓居民自食其力的就業機會,落實多勞,多搏、多得的原則,使人民與社會共同富裕。能做到這樣的官,必被居民擁戴,並被要求留任。麥理浩為港督之時,便做到這點。
在麥理浩任內,香港訂出了十年房屋大計引進了東江之水,才使今時泰半本港家庭,得住公共房屋,亦不用受制水之苦。麥理浩政績對香港的貢獻,還不止此,他還有開闢工廠地、建貨櫃碼頭、發展道路網、擴展教育,結果是於七、八十年代,為本港居民提供大量創業、就業機會,使香港經濟得以起飛,並成為世界經濟奇迹之一。
彭定康又如何?打從彭定康履新之日,不戴雀尾帽,而穿西裝之時,筆者已認為他是個「政客」而非「政治家」。政客是有目的,而且會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政治家則有藍圖,要手段與效果相配合。如要筆者將麥理浩跟彭定康作一比較,筆者只可謂,麥理浩是香港人,彭定康是英國人,故其服務對象有別。
董建華或楊鐵樑,或吳光正,這個未來特首又如何?麥理浩可以作為先例。
本港居民,絕不介意麥理浩做第一任港督時,是民主地產生出來,還是不民主地被英國指派來。到要求麥理浩一次又一次連任時,盡管麥理浩仍是英皇御派,但已是民主的實踐。用白貓黑貓論,則是︰管他是民主督還是指派督,能利民生之督便是好督。
自麥理浩之後的數任港督,已把大多數的精力,放在中、英、港的政治紛爭上,尤德死於北京,更說明這點。相對於麥理浩時代言,港府已有十年多,未放全力去發展港經濟與民生事務。後果便是發展脫節,可釀成災。
嘉利大廈大火,因為死了人,才成眾人關注,其實類似嘉利大廈的災難,近年常有發生。人口預計估少一百萬人,屯門大塞車、九鐵狂批顧問費、怡富基金經理的不法活動,都可說是港府未有遠略識見、未有足夠監管所造成。這些雖不是人命災難,但都是對本港有沉重打擊的經濟災難,其影響性,跟嘉利大廈火災,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港在未來十年,可以有那些經濟災難?老化中的市區,廿年以上的不良建築物、東江水源將不夠用、滯港越南船民的處理、新移民及本港居民教育的質素,香港在國際上競爭力日走下坡等等,都是首數任特首所要面對的嚴峻問題。

政治紛爭非港之福
假如將來的特首,是彭定康政客之輩(當然這回是北京特派,不是英皇御派),多糾纏在中、港關係,而不像麥理浩政治家之輩,多處理本港民生、經濟事務,則嘉利大廈的「災難」將不斷上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