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TSA三個原意與四項行動 蔡若蓮--一篇文,看明白TSA爭謝是甚麼一回事

TSA三個原意與四項行動
2015.12.21 信報
中學校長蔡若蓮

上周,筆者撰文(〈微之不慎 星火燎原〉,刊1216日《信報》)討論TSA的最新發展,呼籲業界冷靜,切莫讓TSA爭議朝最壞的方向發展,為學生立壞榜樣。文章一出,頗引來迴響。反覆思考、與同行交流,發現問題的癥結在於教育局扭曲了評估與學習的關係,因而引發連串的異常情況,如能理清頭緒,從源頭解決問題,應有一線曙光。
為方便讀者了解問題的根本,先把有關TSA的冷知識和事實列出,盼可作為理性討論的基礎。實事求是,以下4個網址(來自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均是解釋TSA的原始資料,當中有文字、有短片,閱讀所花時間不長。

【資料3http://www.bca.hkeaa.edu.hk/web/TSA/zh/media/chinese-sub-public-ver.mp4?4分鐘短片,對象是公眾)
【資料4http://www.bca.hkeaa.edu.hk/web/TSA/zh/media/chinese-sub-school-ver.mp44分鐘短片,對象是學校)

TSA三個原意
TSA本是為了幫助師生改進教學的低風險評估,如今出現操練,實在扭曲原意,大家看完以上4個資料,當可正本清源。

原意一:學校不知道個別學生成績與個別學校達標率
【資料3】的片段說明:「TSA不會列出學生的個別成績,沒有排名,更加不會影響升中,對學生升班升中不會有影響。學校並不會知道個別學生在TSA上的表現,加上政府在2014年開始,不向個別小學發放達標率,所以家長是毋須特別緊張或操練孩子的成績。」
由此可見,「TSA的數據能夠讓學校了解整體學生的基本能力,學校可以據此及早改善教學,收窄學生的學習差異,……加上所考的是學生的基本能力,不是學習的全部。平日上課專心學習,就可以輕輕鬆鬆面對。」

原意二:TSA要報告的是學生學習的強弱項,不是達標率
【資料4】的短片內,Miss Ho為學校要她操練學生發愁。同事安慰道:「不要擔心啦,2014年開始,小學TSA報告已經沒有達標率。其實TSA的精髓在於題目分析報告,而不是達標率。」
另一位課程統籌主任說:「我參加了考評局的簡報會,2014年開始有互動式報告系統,相信可以令TSA的題目分析報告更加好用。以數學科的選擇題為例,我們可以從學生的錯誤選擇中,分析他們在概念上有什麼誤解,從而知道他們在學習上有什麼難點,讓我們可以加強相關教育內容。」
由此可見,TSA的分析報告,旨在分析學生在學習上的強弱,不是達標率。

原意三:TSA成績不作升學派位之用
據【資料2】所示,TSA評估的是學生的基本能力。評估結果是作為診斷及改進教學參考之用,不是作為學生排列優次的數據,既不影響學生升班升學,也不會用作升中派位參考數據。
從上述資料可見,學校達標率不是TSA的用神之處,2014年起「達標率也不向個別小學發放」,報告聚焦分析與診斷全港學生基本能力的強、弱項,可以說是全港學生第一學習階段的「驗身報告」。報告重點在剖析學生在每條題目上的表現,找出學生學習困難及教學盲點,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改善課程發展。

在評估後,針對學習難點,配合教育局還有網上學習資源,幫助學生重點改進弱項。簡言之,即是以評估促進學習(Assessment for Learning);而且TSA考的是基本能力,不是對學習成果的評估(Assessment of Learning),因此不應為應付評估而操練,經過操練後的考核結果,不能反映學生的實況,失去診斷的意義。
相信學校、老師一定知道TSA的原意,但何以不能不操練呢?把TSA數據作為學習成果的評估(Assessment of Learning)是禍首,濫用TSA數據來作學校表現評量指標,對於照顧薄弱學生的學校構成嚴重壓力。再者,為分辨學生能力高低,在基本能力之上僭建排優論次的「難題」,題目超出基本能力要求,過於艱深;學生成績好的學校也不能不操,否則難以維持優勢。

四個建議
簡言之,當務之急,是要廓清學習與評估的關係,還原TSA的本意,讓這樣一個為了學習的評估發揮作用。誠然,當中涉及「筷子文化圈」中根深柢固的考試觀念問題,非一夜之間可以驟變,在在需要老師、校長、校董會、辦校團體,甚至教育團體的努力,實事求是。在此,我嘗試提出4個建議,供關心教育的朋友參考:

建議一:馬上拆除TSA作用的「僭建」部分
2014年,當局雖云已把TSA從小學外評的表現評量中剔除,但證之於事實,有校長反映,自評與外評報告核實學生語文表現時,會以TSA的成績作指標、證據,甚至以TSA成績來做行政決定(如殺校)的理據,「僭建」TSA的作用。因此,當務之急,教育局應立即把TSA從外評指標中剔除。一切濫用TSA成績的行為,例如為學校排序;作為指摘學校表現欠佳的工具,應立即停止,並認真檢討過去出現此類情況的因由,徹底改進。

建議二:正面回應對TSA題目過深的投訴
教育局應全面檢視過往TSA試卷,聽取前線老師的意見,釐清「基本能力」的水平,並據之擬訂「樣本試卷」,供師生參考。TSA爭議之所以激化,源於過度操練,操練源於試題過深。建議當局立即發出一份最新的樣本試卷,讓大家了解題目程度究竟會有多深?艱深題目在試卷內比例為何?如此一清二楚,既能增加考試的透明度,亦有助釋除家長的疑慮,何樂而不為?

建議三:杜絕濫用TSA數據
為保證不再有教育局管理人員、個別辦學團體濫用學校的TSA數據,建議TSA報告不設學校成績數據,只列全港學生數據,以各評估題目學生表現的強弱分布與分析,以免學校之間互相比較。假如連個別學校數據這個資料也不存在,便不會給部分不守規則者濫用。

建議四:請尊重差異、信任老師
作為國際大都會,香港需要多元人才。教育需要多元化、尊重不同學習者的差異。老師面對教育局課程改革的新措施與要求、面對日益複雜的社會環境、面對家長對教學的高關注與高期望,專業空間幾近令人窒息。教育局如仍相信校本、仍然奉行校本課程發展精神,請因應校情,給學校適切的支援。
對教學該怎樣落實,請信任前線教師的專業判斷,個別問題個別處理,不要一刀切。舉例,家長意見紛紜,同一班內A同學家長投訴功課過多、B同學的家長認為過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局與校方要聆聽和信任前線老師的判斷,不要以行政指令干擾教學實踐。

四項行動
根據以上建議,針對TSA異化的問題,我提出四項行動:
行動一:馬上拆除TSA作用的「僭建」部分。落實不以TSA的成績來做行政決定。
行動二:立即根據基本能力水平,向全港學校發一份最新的「TSA樣本試卷」。
行動三:保證TSA的成績不再有個別學校的數據,只提供全港數據。
行動四:如果家長投訴,或家長間意見不一,教育局及校方應聆聽及信任前線老師的專業判斷,不要任由民意代替專業。

如前文所述,TSA已朝最壞的方向發展,身為前線教育工作者,教學壓力、 成績問責已夠累人,動輒面對問責與投訴,教學的小問題分分鐘成為社會議題,我們實在太需要專業的空間與純淨的教學環境。為挽狂瀾於既倒,還請教育局、前線同行及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冷靜處理,勿讓事情進一步惡化至無法挽回的境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