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浸大生要求贊助食物事件」有下文----教不嚴,師之惰──此件同時發給浸大校長陳新滋及校方

教不嚴,師之惰──此件同時發給浸大校長陳新滋及校方
----------------------------
這是「浸大生要求贊助食物事件」1號件,
2013328日發出後有下文,先讀完1號年,再看2號件
整件事,是尚佳的「德育教材套」
不要再說「給年青人空間」了,他們需要深刻的自省、思己過!!
────────────
【批註:已經是快20歲的大學生了(五個學生組織,不是個別人的行為),不是FB及網論嘩然也不知有錯?壓力下有道歉比無道歉好,但判斷力之低、及完全不通人情道理,是否有點驚人!一切跟學識無關,是有沒有人之常情。
今天香港的年青人,尤其是大學生,究竟出了甚麼問題?!】
─────────────────
找善心餐廳贊助 浸大生認錯
香港新聞組香港28日電 March 28, 2013 06:00 AM |

浸大學生會代表親自向明哥道歉,並主動終止接受贊助及籌錢購買飯票(圓圈)。
經常向低下階層派發免費熱飯的深水埗良心食肆老闆陳灼明,其一片善心疑被大學生濫用。浸會大學五個學生組織先後向人稱「明哥」的陳灼明,要求贊助畢業禮等活動的免費食物,事件在網上流出即引起嘩然。
事緣網友Benson的友人早前與明哥閒談得悉此事,Benson前晚遂將事件放上facebook,並批評這班學生「沒良心」,「你們不去五星級大酒店拍門贊助,找一間救濟窮人、老人家和無家者的良心小店,去贊助你們開Party!」事件隨即引起關注,排山倒海的留言狂轟涉事浸大生是「垃圾」、「沒錢就不要開Party」,竟同弱勢「爭食」。
在強大壓力下,浸大學生會昨率領涉事學生組織的代表,一行十多人到明哥店舖向明哥道歉,並即時取消了三個尚未舉行的活動之食物贊助,該五個組織的幹事更自行籌集了1600元,向明哥購買75張飯票,以派發予有需要人士。
-------------------
這是2號件:
「浸大生要求贊助食物事件」有下文-且看:浸大的垃圾學生!
根本無反省自己錯在哪裏,只諉過於人
一頭向人"sorly"囉,一頭就走去圍毆仗義執言者!
【按:FB上有人發現:「有真心認錯咩?????浸大現任大學生/曾經大學生為「R贊助」事件向Benson Tsang反擊###To Benson, 」。只,請認真看看他們反擊的下文──思想混亂,層次低級,氣焰逼人。另,連食飯、食屎的例子也舉得出來……
教不嚴,師之惰──此件同時發給浸大校長及校方。
事件不是個別事件,進入聯署可見,短時間內便七八百人和應!!大學生,大學,你們有問題!!】
 -----------------------------
首先,我們感謝你一直對弱勢社群的關愛及支持,令他們不至於被社會遺忘;同時,為一群大學「新鮮人」的無知行為表示歉意。他們仍然年輕,未夠歷練以致發生今次的事件。
然而,我們對於您是次的處理手法,表示強烈不滿及遺憾!身為執行文字工作的成人,理應知道文字的威力。可是,您以偏頗的態度、扭曲的意思和未經考證的事實,將事件於網上陳述,不但誤導大眾,激起分化,令「大學生」被負面標籤外,同時令一眾大學新鮮人甚或大學畢業生承受不必要的壓力、謾罵、矮化及面對網絡公審。我們決定不啞忍,現在聯署要求,Benson Tsang先生檢討是次的處理行為。我們不要求道歉,只希望您請勿重蹈覆轍。
以下幾點,請您務必知道:
1) 您在事件上使用「開p/開「party」字眼,有欠妥當;需要道大眾對於大學的事情或術語未必一一了解,若你將所有大學活動概括簡化為「開p」,恐怕未盡事實。身為文字工作者一份子的您,應該知道,即使一個字不同,意思都可以完全不同,請允許我們舉以下例子:「食飯」及「食屎」也只是差一個字,可是意思卻大相逕庭。您所謂的「開p」其實是學會就職典禮,對於大學生來說是意義非凡,是一個學習負責任的里程碑,並不是「圍威喂」的開端。同時這個字眼,明顯地將是次事件性質扭曲,激化大眾情緒,令事件惡化。
2) 您在事件上使用「搵人笨」字眼,不盡不實;學生們並沒有利用任何欺騙的手法,獲得是次贊助。您的言詞,有妖魔化相關大學生之嫌;同時,您利用此包含強烈情緒及偏頗的字眼陳述事件,足以誤導大眾對事件的第一觀感,對事件不能有客觀的分析。
 3) 您以「」強調「大學生」這個字眼,有負面標籤之嫌,令所有大學生的聲譽受損,被網絡攻擊。需知道,不是所有大學生都是今次事件的主角,卻無辜被罵,冠上「莫須有」的罪名,我們對此極度心痛!
4) 對於您利用網絡力量公開事件,而引致事件升級為「網絡公審」的做法,表示極度遺憾。無可否認,網絡是方便的渠道,但我們相信處理手法有很多種,例如直接與該學會交涉等亦同樣有效。可是您選擇以網絡公開的手法,似乎有欠周長考慮。事件至今引致大眾分化及對罵,有損社會和諧,Beason Tsang先生您有一定責任。
5) 對於17-18歲的學生來說,您今次的教導及教訓方法,似乎用力過度。他們還是少不更事的年輕人,今次的事件無疑嚇怕他們留下陰影,影響深遠。對著社會的幼苗,您能夠對他們寬容一點嗎?
6) 順便解釋,不是因為明哥好欺負才不斷找明哥,而是大學r sponsor的同學們,都會share sponsor list,成功的商戶會被紀錄,所以自然不斷有同學找上門來了。
 我們明白您的憤怒,亦知道您及社會對我們大學生的期望很高,我們應該謹言慎行,是次大學新鮮人的無知行為,辜負了您及社會的期望,我們為此再此致歉,亦希望大眾減少對我們的負面標籤。今次聯署,不為挑起爭端,只為指出事件中的謬誤,同時提醒您於網上發言時,亦應嚴謹,避免誤導,引起爭端。 
此致
 Benson Tsang先生
────────
【傳此件者末註:上文水平之低極之嚇人。開關引號之運用有彈性,既可以說是強調,也可以說表示轄免及例外。加了「」正正有可能表示,不是指一般的大學生,是「」某些「大學生」。已是大學生了,語文閱讀理解的水平竟如此之低!!
另,器張得很,反口咬人:「你咁惡做咩?我地好細個咋?!」──惡又惡過人,要承擔責任時就扮細路仔!!恃「細」行兇!
share sponsor list又如何?──人家就是批評你們無腦,不通人情,是常情呀?!通人情者,人家叫你去找明哥,你都會阻止啦!
整篇文反映對事件一點反思的誠意也沒有,是執住小處狡猾的蠶蟲師爺格(社會流行的狀棍模樣)。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記者們:不讓你們逍遙法外 --華爾街速遞》主播李燕芬堅守「港媒新聞原則」:逢中必踩。

記者們:不讓你們逍遙法外你們在做,我們在看。
你們說你們監督社會,又有誰去監督你們?!
────────────
2013-3-28晚上十時半至十一時的《華爾街速遞》主播李燕芬堅守「港媒新聞原則」:逢中必踩。
近幾天,《人民日報》連續四天批iphone於國內的保養服務態度傲慢。節目嘉賓以財經角度分析此事,兩個嘉實有不同看法──大概是從財經及貿易戰的角度極簡單的分析(七八分鐘說不了甚麼)。
然而,奇怪是主播李燕芬忽然興起,以不提任何證據的方式,也不理嘉賓的討論脈絡(財經脈絡),突兀地、例牌地以「逢中必踩」的方式為節目收結。李燕芬在最後幾秒說:「假如說蘋果iphone是傲慢,那中國其他(手機商)是無恥呀!!」收場音樂響起。兩個嘉實無機會反應。
香港傳媒人變態若此?!唉。這個李燕芬來自內地(大概是廣東),別以為她對內地財經便比較熟悉或中肯(有線派她採訪北京兩會)──相反!為了顯示「融入港媒」,她笑口說出的批評,比其他港女主播更尖酸刻薄!!
有這種水平及心態的傳媒人,無恥嗎?看來最無恥的是李燕芬你自己。
作為財經記者,她大概不知道歐美已跟中國打貿易戰。維他命C案在打(美國);光伏案也在打(歐盟)。世界比她的簡單頭腦複雜多了。
有興趣者可於有線網上讓人重溫時,留意2013-3-28晚上十時半至十一時《華爾街速遞》的最後一分鐘!!!真的不知所謂!

可參看香港記者在「反國教」事件上的集體表態--奇觀也!
http://hongkongfirst.blogspot.hk/2012/10/blog-post.html

另一造謠者:TVB的龍惠榆--龍惠榆說:每打死一個50萬。
http://hongkongfirst.blogspot.hk/2011/06/tvb.html

告香港同胞書--不如一同為民族復興出力,走艱辛但有建設的發展道路。

告香港同胞書
與其隨「財外集團」搞干擾中國的小動作
不如一同為民族復興出,走艱辛但有建設的發展道路。
郝鐵川是近年最欣賞的中聯辦人員之一。他敢於走入香港群眾當中,跟大家談論、理論國是。正正也是他,受攻擊最多。也許慣見港媒漠視現實、甚至扭曲事實來醜化中國,郝鐵川此次欣見港媒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的首次外訪。
然而,由於此行由習近平的發言乃至其夫人之表現都太亮麗了,港媒高度評價有幾分「逼不得已」。除略為少了自賤外,港媒對首訪的意義並未深挖。也因而未認真看待習近平在多個場合的重要發言。
香港人,中國未來十年至關重要,換屆開局叫人眼前一亮,身心一震。中國人都思量如何把握機會落實夢想……也只有香港,有人在這轉變之年抱財外集團顛覆國家。也只有在香港,在平衡報導幾乎從缺的手法下,把顛覆國家的記招放在新聞時段的最頭位,且是正面通報犯法行動的「參與程序」,等同為他們作呼籲。至於國家主席首次外訪的意義,報導的篇幅及深度,遠未合格。
香港人,且扎扎實實地讀書,過正常健康的生活,一起努力做個愛國愛家,深明大義的中國人。

《中國對應國際局勢的全新高度》梁建鋒

認清習近平首次外訪的意義:建設開放、新型國際外交關係
和平崛起,平等相待,走共同發展的康莊大道
--------------------
《中國對應國際局勢的全新高度》
《星島日報》三藩市社論 梁建鋒  2013-3-27 
  如果說習近平在兩會閉幕日關於「中國夢」的闡述代表新任國家主席的施政理念,則俄羅斯國際關係學院內的演講,便是新一屆中國政府對國際形勢迄今最重要的立場宣示。顯示中國策略思維提升至一個全新的高度。
  美國《福布斯》網站評論員Stephen Harner形容習近平歷史性的訪俄成果於美國利益而言是災難性的,更證明奧了巴馬的「重返亞洲」是敗筆,好些西方媒體評論員也看出習近平的講話是衝著美國說的。此行並非一般的睦鄰外交,實為廿一世紀的大國關係與世界政治布局翻出新的一頁。
  過去的三四十年,中國在國際層面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重返」與「接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在戰後主導著世界的政經發展,中國的改革開放被形容為「重返國際社會」。不論是生活文化、經濟政治,乃至社會價值觀,中國都不斷主動或被要求與「國際(西方)接軌」。無論是「重返」或「接軌」,強烈的主客關係一目了然。每當政經立場中西方出現矛盾或分歧時,中國都必然受指責和被要求「改正」。至於韜光養晦,再退也只迎來「中國威脅論」。
  美國表面上歡迎中國崛起,但時不時會提醒中國有「大國責任」,還要遵守由西方訂下的各種遊戲規則。二零一一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奧巴馬當著全球記者面前,站在胡錦濤身邊,一口氣對中國提出十二個不同領域上的看法和要求,甚至竟然包括要求北京與達賴代表對話。於奧巴馬而言這是理所當然。在不同的國際場合,美國一再強調將繼續領導世界、維護國際秩序。今天中國取得的經濟成就,奧巴馬不忘提醒這是美國為亞洲提供和平環境的功勞。奧巴馬上任後大動作的重返亞洲布局,正是試圖在軍事、外交、經濟以至文化等各方面主導亞洲地區的未來發展。
  中國方面,三十餘年來為爭取發展空間和機遇,對以美國為首的所謂國際社會一直相當被動。發展才是硬道理,實力未夠便硬不起來。對於國際定位、西方排山倒海的妖魔化攻勢,中國似乎一直無力掌控。只見中國領導人反複強調和平崛起,永不稱霸;個別領導人甚至學西方的政治論述來「普世」發聲,無非是表明中國願意成為一個西方能接受的國家。

  習近平在俄國際關係學院上的講話,儘管語調平和,觀點卻相當鋒利。從總是被動地「自我澄清」,中國轉為理直氣壯地與西方站在同一高度陳述屬於中國的國際政治觀,打破西方長期壟斷的單一話語權。
  講話中習近平論析新舊兩套國際關係模式,習說:「舊有的殖民體系和冷戰集團國對抗已經不復存在……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多個發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區逐漸形成。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都再也無法單獨主宰世界事務。」概括而言:時移勢易,西方大國不能再一言堂。習進而提出處理國際事務的民主原則,就是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各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情只能由本國政府和人民去管……經濟上,不能接受一批國家越來越富裕而另一批國家卻長期貧窮落後」。他又批評金融海嘯後,那些轉嫁危機、損人利己、不道德的經濟政策,以及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的抬頭。
  習近平這番論述明顯跟美國宣稱永遠「領導全球」的「天職論」唱反調。套用西方輿論宣揚民主是當今世界潮流的類近說法,習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裡,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
  習近平的這些觀點,最大意義不只在於理論本身,而是當中的取態。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有中國領導人底氣十足地、直白地提醒西方大國必須走出殖民強權和霸權式的思維,應與中國合作構建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結合其後他在非洲訪問中的講話,以及外交部宣佈邀請了多國領袖幾乎在同一時間訪問中國,一個全新的中國外交局面已經打開了。 

The Xi-Putin Summit, China-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And The Failure Of Obama's 'Asian Pivot'

http://www.forbes.com/sites/stephenharner/2013/03/24/the-xi-putin-summit-china-russian-strategic-partnership-and-the-failure-of-obamas-asian-pivot/
Stephen Harner, Contributor
The Xi-Putin Summit, China-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And The Failure Of Obama's 'Asian Pivot'

Russia's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R) and his Chinese counterpart Xi Jinping shake hands during their meeting in the Grand Kremlin Palace in Moscow, on March 22, 2013. Xi Jinping arrived today in Moscow on his first foreign trip, to cement ti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by inking a raft of energy and investment accords. (Image credit: AFP/Getty Images via @daylife)

A lot of people in the State Department, the White House, and the Pentagon have been squirming in their chairs this weekend, as persons responsible for U.S. policy toward Asia, toward Russia, and most importantly toward China, have listen to and read reports of the March 22 Xi Jinping-Vladimir Putin summit in Moscow.

What these personsif they are intellectually honestmust have been thinking, if not daring to speak, is that what transpired between the leaders of China and Russia was a great setback, if not utter disaster, for U.S. interests.  It was brutally plain evidence of the folly of the Obama/Clinton/Panetta pivot to Asia.  It was evidence of the gross ineptitude of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in what manyincluding former U.S. Assistance Secretary of State for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Kurt M. Campbell, reputably the father of the pivot”—have said is and must be the highest foreign policy prio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i.e., forging a cooperative and 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Observers in Tokyo were, if anything, even closer to panic after the China-Russia summit.  The results could not have been worse from Japans perspective.  That the Xi-Putin summitthe success of which, the Russians remarked, exceeded everyones expectationstook place exactly one month after Prime Minister Abe Shinzos short, perfunctory, cold, and largely fruitless February 22 audience with President Obama in Washington, added insult to injury.

How the truly historic and important Xi-Putin summit got scheduled at the same time as Obamas headline grabbing trip to Israelsuch that U.S. media hardly noticed or covered itis an intriguing topic for investigation.  Maybe it was a coincidence, but maybe it was not.  And if not, it would have been the U.S. side that sought to divert attention elsewhere.

For, to repeat, Xis March 22-24 official state visithis first overseas visit since attaining the Chinese states highest officemay very well have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an historic, and regrettable, new and potentially anti-American geopolitical alliance in East Asia.

So what did Chinas and Russias supreme leaders talk about and what did they do?  Essentially they spoke about forming an all around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to meld and advance the two countries interests.  Pointedly, they explicitly affirmed support for each countrys strategic and territorial interests, including claims to disputed territories.  For China these include the Diaoyu (Senkaku) islands also claimed by Japan, and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laimed by the Philippines, Malaysia and Vietnam.  For Russia the territories include the four islands designated by Japan as its Northern Territories and by Russia as the Southern Kuriles.

In a joint press conference after their meeting, Xi and Putin emphasized that verdicts and resolutions delivered against the defeated powers (read Japan and Germany) in WWII by the victorious powers (read Russia and China) cannot be overturned.  What these references suggest is coordination and mutual support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in international dispute resolution and particularly in the United Nations where both are permanent members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with veto power.

Chinese and Russian officials signed 30 agreements on cooperation in the areas of energy, trade, technology, and military exchange.  All are strategically vital and, more importantly, irreplaceable for both countries.  In military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Russia has proven an invaluable and indispensable source for China against which the West, led by the U.S., still blocks military technology transfers.

Continued, if not enhanced, Chinese-Russian cooperation in strategic military matters was signaled by Xis visit to Russias strategic defense command headquarters and war room, the first visit allowed for any foreign leader.   To ensure that the point was made, both internationally and at home, Chinese media were allowed in to video Xis being briefed while looking at computers and giant screens tracking military intelligence targets.

One focus of joint China-Russian military concern, pointedly mentioned in the Xi-Putin press conference, is the U.S.s building of an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system that could conceivably undermine that current strategic military balance based upon deterrence.

A big part of the China-Russian relationship will be joint development of Russian coal, oil, and gas resources to feed Chinas massive current and future energy requirements.  The shale gas revolution and other trends in the global energy market are threatening Russias present markets and revenues.  Energy is Russias most strategic economic resource. The new China-Russia partnership aims to bind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energy field.

The day before Abe called on Obama, on February 21, former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Mori Yoshiro was received by Putin in the Kremlin.  Abe had sent Mori to Moscow to lay the groundwork for a visit by Abe scheduled for April.  We do not know what, if anything, Mori had to say to Putin about Abes visit to the U.S., or about Abes announced goal of strengthening the Japan-U.S. mutual defense alliance.  We do know that Mori and Putin touched on the Northern Territories issue, and that Putin hintedusing the judo term for a draw (hikiwake)at some opening for a settlement if Japan would accept reversion of perhaps two of the four islands.  (A Russian proposal to this effect was previously made in the 1950s but rejected by Japan.)

When Abe gets to Moscow he will be aiming, like Xi, to acquire for Japanese interests long term agreements on energy development and purchase.  Russia should be motivated, but to the extent resources are limited, we have to wonder whether Chinese-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 has erected hurdles that will increase costs and limit access for Japan.

What we do know, what the Xi-Putin summit attests, is that U.S. diplomacy over the past four years has failed to effectively engage and motivate China to chart a course that is positive for U.S. interests.  Rathe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overly militarized and threatening pivot policy, combined with pronouncements about strengthening U.S. alliances”—relics of the anti-Soviet Cold War and lately often subtly if not blatantly anti-Chinahas provided impetus to a Chinese-Russian embrace seemingly intended as a counterpoint to U.S. regional military hegemony and alliances, particularly the alliance between the U.S. and Japan.

History shows that many great geostrategic turning points are hardly recognized as such at the time.  Could it be thatas the world was watching Obama in Israelthe Xi-Putin summit in Moscow was one of these points?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注意:教協向中學生「埋手」──社會要反思:中學泛民化,大家接受嗎?

注意:教協向中學生「埋手」
請廣傳──社會要反思:中學泛民化,大家接受嗎?
─────────────
稱無意向學生宣傳行動 教協製教材為「佔中」解畫
星島日報 12小時前.. .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佔領中環」計畫提出至今已醞釀了兩個多月。運動發起人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今天舉行記者會,宣讀信念書和正式啟動「佔領中環」運動。早前通過原則上支持「佔領中環」的教協,也已編制了有關運動的通識教材,供教師向學生講述行動的資料,並邀得作為運動發起人的戴耀廷擔任顧問。不過教協強調,無意向學生宣揚「佔領中環」的意念,並期望以此為例,向學生闡述政治參與和法治精神等概念。

  全港最大工會、擁有逾九萬會員的教協,三月初時開會通過原則上支持以「佔領中環」的抗爭手法爭取普選。教協昨日公布,已編制有關「佔領中環」的通識教材,供教女師向學生講述行動的緣起、原則和時間表等。負責編制教材的教協理事、中學通識教師方景樂強調,無意宣揚「佔領中環」的意念,只是希望以此為例子,向學生闡述政治參與和法治精神等概念。

支持文章多 反對意見少
  方景樂表示,通識科教材首重多角度和中肯,「佔領中環」是教育學生何為公民抗命、政治參與和法治精神的絕佳教材,但他強調,無意藉教材宣揚「佔領中環」,甚至鼓勵教師或學生參與行動。對於參考資料多是支持「佔領中環」的文章,而較少反對意見,是否有所偏頗,方景樂解釋,反對「佔領中環」的文章在比例上的確較少,他已盡量尋找有關的文章和發言,希望做到持平。
  教協會長馮偉華、理事陳國權、張銳輝、韓連山和方景樂,已決定以個人身分參與「佔領中環」,他們稍後會與戴耀廷合辦工作坊,闡述「佔領中環」行動。

計畫今啟動 宣讀信念書
  此外,首個提出「佔領中環」計畫的戴耀廷,早前與牧師朱耀明和中大社會系副教授陳健民組成「三人小組」,開始「佔領中環」計畫首階段的宣傳工作。他們將於今天舉行「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記者會,宣讀信念書之餘,正式啟動「佔領中環」運動和公布未來的運動日程。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教協作為社會運動組織者,絕對有權編制有關「佔領中環」的教材,只要不是強逼教師使用,問題不大。
  他指,是否採用相關教材,決定權在學校和教師,關鍵是教師使用教材教導學生時,必須客觀抽離,清楚向學生解釋「佔領中環」的後果。至於教材會否引起家長擔憂,蔡子強認為,不能將責任歸咎於教協,最重要是家長亦要跟子女討論清楚「佔領中環」的問題。

《一定要正面確立「佔領中環」的非法性》劉廼強

《一定要正面確立「佔領中環」的非法性》劉廼強
(於中國新聞評論網刊出時改篇名為:《有必要對佔領中環亮出底線》)
2013-03-26 00:29:57 
  中評社香港326日電(作者 劉廼強)我很少先定了題目才寫文章的,通常是先寫了,到最後定稿時才把題目填上。這回破例,並且先訂了一個阿媽是女人的題目──《一定要正面確立「佔領中環」的非法性》佔領中環當然是非法的,這一點,始作俑者戴耀廷在提出的時候首先就已經承認,而他的祖師李柱銘更公開爭著做第一個被告人。佔領中環的非法性既已無容置異,為何還須多此一舉的去確立?
  關鍵詞在於正面這兩個字。從戴耀廷發表第一篇文章開始,至今已超過3個月,參與公然討論如何犯罪的人不斷增加,他們囂張地大叫:我犯罪呀!你來抓我吧!而特區政府卻一直埋首沙中,視如不見這樣一來,反對派的群眾之間慢慢很合理地形成了一種預期:特區政府是不會、不敢、甚至不應該抓他們的。
  另一方面,稍為看不過眼而作出不同程度回應的,則大受打擊。我個人的遭遇先不說,免公器私用;就以我前匯點的老戰友高達斌為例,他組織了一個以街頭行動為主的愛港之聲。這個組織十分溫和,財外聯盟的輿論指戰員《主場新聞》對它戰鬥力的評價,五粒星愛港之聲只得三粒半而已。但是它的《臉書》(facebook)網頁還被封了。公開在《臉書》鼓吹和計劃犯罪的人,和溫和微弱的抗衡聲音相比,待遇是天壤之別。因為惡人當道,善良的大多數市民紛紛關窗閉戶,謀求自保,並廣儲花生,靜觀其變
   回歸十六年,好人不得好報,在愛國愛港這圈子中,一早已經認了命,但壞人長期橫行無忌,只能說一句天無眼。以前公關教人處理危機,有黃金72小時之說,認為如不能於事發之後的72小時發出正面訊息,往後只會事倍而功半。在今天網絡年代,扶正闢邪的機遇期已進化至黃金1小時。如今事情出現了已經不是72分鐘,不是72小時,甚至已經超過了72天,還未有作出反應,大患已成,噬臍莫及。中央和特區政府不主持公道,維護法紀,結果只能如此。
  我現在沉重宣佈:為處理佔領中環,我們整個社會,甚至整個國家,將會付出重大和深遠的代價。
  佔領中環於立法會審議政改方案時一定會出現,規模多大、結果如何、損失多少,則視乎未來這一年多各方力量的互動。特區政府面對少數人對法紀的正面挑戰,無論如何,也必要針對佔領中環亮出底線,才能維護她的威信,對香港實行有效的管治。警務處長曾偉雄率先走出正確的第一步,提醒一些正考慮參與集體違法行動的市民,要留意參與這些活動有關的法律責任。在很快的將來,特首梁振英也需要就佔領中環作出表態。
  一要表示將會按照《基本法》和人大決定,與市民一起努力,積極落實2017年普選。
  二要表示此刻有更多和更迫切的事情,如土地、房屋、老人、貧窮等問題要政府優先處理。歡迎民間討論政改,但政府最快要明年才會開始五步曲,並於適當階段廣泛諮詢市民。
  三要重申愛國愛港是特首的必須具備的條件,這是中央的關注點,中央已經再三宣示其立場,並且這也是基本政治常識。不愛國、不愛港的人沒有資格出任中國特別行政區的行政長官。
  四要告訴市民,合法的遊行示威是香港市民慣常的意見表達方式,但佔領中環已經逾越了《聯合國人權公約》的有關條款,連教授法律的戴耀廷也開宗明義就承認這是違法的。這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行動,是不會得到民意的支持,和法律的容忍的。公開籌劃這違法行動本身也是犯法行為,政府已密切注視,於適當時候可能會隨時依法採取措施,參與者後果自負。

  現在中央對政改的態度已經十分明確,於特首作出以上的表態之後,政府班子要有意識地在不同的場合不斷重申這官方觀點,苦口婆心的盡力宣傳和闡述,讓各界人士,包括反對勢力在內,都耳熟能詳,清楚知道參與佔領中環每一個階段的法律後果,再無誤解和僥倖之心。這耐心細致的工作十分重要,因為經歷過過渡時期港英的刻意埋下伏線,和回歸之後十多年的綏靖縱容,不少反對派分子,特別是少不更事的年青人,已經習以為常地認為只要打著公民抗命的招牌,便可以無代價、無風險地進行快樂抗爭,公然犯法政府有責任去教化他們,先禮後兵,仁至義盡地盡早打破一些人的一廂情願幻想,並且獲得廣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中央和特區政府應該把佔領中環看作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反對勢力過去多年實在太目無法紀,視中央和特首政府如無物,政府正好利用反對勢力這難以服眾,難以獲得內外同情的荒謬行動,重新建立原則、倫理、法治和紀律。積重難返,扭轉的過程必然痛苦,必然會付出不菲的代價,但是事已至此,我們已經不能有選擇的餘地。只希望能善於處理,盡量降低損失,並且爭取香港撥亂反正重生之後的人心回歸,和長久的繁榮和穩定。
  此刻我們急須要做的,就是清楚說明佔領中環整件事情的非法性質。這方面,愛國愛港陣營的論述不多,說得最透澈的是宋小莊兄最近在《大公報》的文章教唆佔領屬預備犯罪。問題是他是學大陸法的,雖然最終的道理跟普通法相差不遠,但不論思路和用詞都不一樣。特區政府需要盡快開發兩套材料,一套是學究式的從普通法立場詳細地闡述法律觀點,另一份是以一般市民都能明白的語言清楚說明道理和法律結論。 

有線第8台又發功了?  此次:唱衰金磚國

有線第8台又發功了  唱衰金磚國
如此重視(唱衰),也反映金磚國確是發展中國家未來的希望
《金磚國之成敗啟示》主持:李兆富,蘋果集團社論寫手之一。
港媒之劣何止國情版及港聞版,財經新聞全是美國大鱷的傳聲筒
李兆富持綠卡妻兒已移民華盛頓(強調信不過香港教育,OK)……不重要,問題是他的往績:(1)i phone在走下坡,借有線台8台為i phone護航及造神(不斷說i phone多好多「迷」人及無可取代),說股價向1000美元進發。
(2)渾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等所謂「分析機構」用假數字唱衰全線中國民企時(良莠不分、一棍打死),李兆富在有線8台配合其他主播加一腳!
九倉吳光正有線8台新節目/及水果集團李兆富/配合美國大鱷國際股市分析師近半年已猛力唱衰金磚概念)→是典型的「財外集團」大結合
而此時,時間上正值習主席20133月底在南非進行金磚國峰會,並五國商討金磚開發銀行之可行性……──至此,大家是否已經明白,如不及時唱死金磚國,扼殺一個可能成形的、新的經濟體系,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力量勢於長線受到威脅。──而港媒之劣,何止國情版及港聞版,財經新聞全是美國「國策」及美國大鱷的傳聲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