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中央治港十字路 凌鵾 (轉載)

眉批:把香港過去及當前的形勢勾勒得清楚明白。凌鵾 是近來少見高手。】
──────────────────────────
20110727日 星期三 【按:著重標記為原文所有】
香港經濟日報 A30版 國是港事
中央治港十字路 放手Vs干政      凌鵾 經濟分析員

香港下任特首的選戰漸見升溫,但最根本的事實乃這最終要由中央拍板,故必須是中央能夠接受的人物。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日前便指出,特首要符合愛國愛港,有管治能力和為港人接受等條件。當然這些都是空泛之言,中央心中自有對上述原則更具體的演繹,只是不會公開說明而已。

選人行活棋 關係國際策略
中央選人,除了如上述的個人條件外,自然還會考慮到配合治港戰略部署的需要而這除了看本港情況外,還要考慮到中國及國際形勢等因素。
中央視全球為一盤棋,香港是其中一隻棋,如何走這隻棋會聯繫到中國與英美、兩岸關係和中國對外開放等地緣政經戰略因素。各項因素的影響,輕重緩急均會隨時變化,故這是一盤活棋,並無永不改變的規章。
在回歸第一階段亦即至2003年為止的「董時代」,中央對董是信任的,對香港的事情亦不作干預,希望董能保一方太平,而樹立港人治港的典範。當時的目標第一是平穩過渡,第二是繼續前朝施政與保繁榮安定,第一項圓滿達到,但第二項卻隨2003年街頭抗爭而以失敗告終。當時中央是十分錯愕震驚的,於是徹底地調整了策略並做了幾件事︰

(一)換馬,安排董下曾上。
(二)調研,重組班子深入而全面地研究香港問題。
(三)推出「輸血」措施穩定香港經濟及民生,為此逐步出台了自由行、CEPA等項目,對香港作出了額外的經濟開放。
(四)加強對香港事務的參政。明顯事例包括幾年來中央領導會間中出言指點香港航向,說出其深層矛盾及根本的發展問題等,一改之前的放手做法。以上各項,就是中央在回歸第二階段延續至今的「曾時代」的基本部署。

回歸時中央選董,主要是江澤民與董在上海結緣。當年中央對香港的看法很簡單︰一是繼續前朝行之有效的法度,二是以為香港是個以經濟為重的商業社會,故選個商人特首自可萬事無礙,可保繁榮安定。當然,歷史證明了中央的看法有重大偏差,完全低估了香港問題的深廣度及複雜性,也因此被迫結束了董時代的「放手」階段,而轉入曾時代的「初步插手」階段。

離開前朝主子 精英變低能
中央選曾,乃見商人治港不成,於是着眼於前朝精英,由曾領頭組成以公務員為骨幹的管治班子,實行公務員治港模式,只是表面上公務員要變身成為問責長官,實行換湯不換藥。不幸者是中央又看差了,且偏差可能比上次更甚歷史至少證明了兩點︰

(一)前朝的精英公務員離開了英國主子,便都變成了低能兒。
(二)大量「輸血」措施雖製造了表面的經濟好景,卻解決不了政治及社會問題,反更令矛盾深化。
(三)敗壞前朝法度,曾上台後率先履行競選承諾,在財政預算上開倉派糖,令施政走上了政治化之路,到現在施政更被民意牽着走,只要「夠惡」便可望迫使政府朝令夕改,精英管治及行政主導等前朝法度,都已被打個落花流水。50年不變實際上是15年大變,而最諷刺者是這非中央所為,而是前朝精英做的,確令人意外這也令人回想起回歸前約十年時,英方力圖改變殖民統治引入西方民主,而中方反認為百多年的殖民統治模式可行有效,要盡量予以延續。
中央對兩位特首觀感亦有不同,對董是信任與尊重,故下台後仍安排給予國家領導人職銜。對曾則不太信任也不放心,故在關鍵時刻便走出前台表態。例如2008年奧運時,習近平親臨本港視察並發出指示,明言要曾親自抓香港馬術賽的有關工作,顯然就是怕曾把任務下放給唐司長後「卸膊」,反映中央已洞悉曾的欠缺承擔心態。

曾蔭權能否「善終」 尚難預料
其後江湖傳聞指去年曾欲「劈炮」,卻為中央拒絕,事實上曾不會如董般可以急流勇退,溫總在他上任時已明言要求「鞠躬盡瘁」,即要戰至最後而不可臨陣退縮。將來曾會否如董得「善終」尚待觀察且勿忘在剩下的一年任期中香港內外均風大浪大,甚麼事情都可發生。
無論如何,隨着曾時代走向結束及香港形勢日益嚴峻,中央對港策略亦經作重大調校。在這方面中央政策亦走到了十字路口;要麼仍放任香港爛下去,要麼加強直接或間接的干政。
最近王光亞對港事的高調表態,只是對曾管治的示警,還是反映中央已選擇了更多干政策略,暫時仍未清楚,或許在一年後新特首上台時便有分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