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特首依靠誰? 劉迺強--「香港往前走」系列.之二

信報財經新聞P16  |   時事評論  |   大陸與港  |   By 劉迺強  2011-07-05
「香港往前走」系列.之二
特首依靠誰?  劉迺強
 
在「一國兩制」之下,特區政府的頭頭,即行政長官有兩個老闆:市民和中央政府。市民選他出來,中央政府任命他;而《基本法》規定,特首要同時向市民和中央政府負責。
偏生這兩個婆婆都各有不同的要求和規矩,而當中不無衝突之處,特首被夾在中間,許多時左右做人難。
過去兩任的特首都在兩者之間走鋼線、搞平衡,效果都很差勁。一般人認為,董建華聽中央的話,但我們且回顧一下他在「法輪功」問題上的曖昧態度,和推「二十三條立法」時的異常低調,並在梁愛詩無辜被屈、葉劉淑儀連女兒都受人身攻擊時袖手旁觀的態度,便知道他走鋼線的難處。
曾蔭權更不說了,他一方面在領導人面前必恭必敬,親自做筆記,但卻不時公開暗示他其實也是「民主派」。

中央的態度其實很簡單。「行政主導」的意思就是全香港只認特首一人,特首是香港唯一的正式代表,一切歸他負責。特首只要緊靠中央,什麼都好說。只要中央和特區政府聯手,市民這一邊沒有擺不平的地方。說到底,最後的關鍵在於「政權在我手,部隊在我手」。香港亂不到哪裏,怕什麼?

特首被反對派出賣
問題在於,任何有志要當特首的人,只要被人懷疑他會緊靠中央,不久便會被搞臭搞垮,這匹馬未出閘便先失蹄。不少人其實都問過,梁振英究竟有什麼大惡?
結果是誰也說不出。他唯一的大惡是人們一早就認定中央要栽培他某天當特首,他從此便犯了「原罪」,成了十惡不赦,一聽到「梁振英」三個字便條件反應式的搖頭。
另一方面,中央讓大家都知道,它希望有一個「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特首,而有刻意經營67 年,最終連入場券都拿不到的羅德丞的慘痛教訓在前,任何想問鼎特首的人,都不敢沾上「原罪」。所以向來的「疑似」特首候選人,要嗎就是政治面目模糊之士,不然就是反對派,中央可謂求仁得仁。
只是這些人當上了特首之後,又要求他們於關鍵時刻與中央保持一致,簡直就是緣木求魚了。
愈接近普選,特首候選人要過市民這一關也就愈難。任何特首想緊靠中央,幹一番事業,好歹也要在連任之後,再無競選的壓力之下才有空間。只是回歸14 年下來,行政部門弱勢已成,再加上本屆政府正受整個立法會和法院夾擊,形勢十分不妙,將來誰想扭轉局面,只會更加艱難。
只是立法和司法兩個部門都不是做事情的部門,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香港在以監督制衡為主導的形勢底下,行政部門不做事固然難,要做事更難。惡性循環更加惡化,完全不能自拔

那麼特首依靠反對派,與其結成管治同盟又如何?提這建議的,包括我在內,都只是一廂情願的書生之見。曾蔭權不是沒有嘗試依靠反對派,但每到關鍵時刻,就必然會被出賣。2005 年政改被賣之後,曾蔭權和當時的政務司司長許仕仁率先公開稱呼他們為反對派2010 年曾蔭權幫了民主黨一把,通過了政改,之後又再被「跣」。
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不變的情況下,未來的特首香港式「醒目」的做法,依然是走鋼線,平時與建制派保持適當距離,跟反對派眉來眼去,在有需要的時候,再次嘗試依靠反對派,與反對派合作。這是政治正確的動作,既符合中央統戰反對派的欲望,又順應社會和為貴的要求。而且被出賣的成本很低,反正建制派是囊中之物,中央一作號召,他們便會乖乖的繼續「支持特首及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何樂而不為?

矛盾非統戰能解決
問題是反對派這股政治勢力是名副其實的反對派,他們視中央為不可調和的敵我矛盾,而特首是共產黨「欽點」的傀儡,最終目標並非簡單的亂港,而是反共。
李永達當民主黨主席時的名句: 「我們的最大敵人是共產黨和董建華」,可作旁證,而最近何俊仁的文章更加露骨,可見這是黨綱。反對派向來的策略,是通過不斷削弱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權力和威信,破壞「一國兩制」這建制最後通過普選奪權,全面脫離中央政府的權力控制。
所謂「還政於民」的意思,從來都毫不諱言是只向市民負責,毋須向中央負責,只是「獨立」這兩個字,還未敢明目張膽的宣之於口而已
敵我矛盾是不可能通過統戰解決的,反對派不可能是依靠的對象,但是做特首的純粹以自保心態,雖然明知不可為,而且對香港的發展只有壞處,絕無好處,也必然繼續走鋼線

回歸後14 年的正反經驗總結下來,中央不應再主觀願望要求一個「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特首而一個對香港有承擔,想幹一番事業的特首,也再不能走鋼線,唯一的選擇只有緊靠中央。只是以目前的政治氣候,這樣的一個人在未來幾個月只要稍一冒頭,反對派是必會去之而後快,必然會把他搞臭搞垮,一定選不上特首。
香港市民心情也很矛盾。一方面他們已經看透了反對派說一套,做一套,有破壞,無建設的偽善嘴臉,也清楚香港這樣耗下去,早晚完蛋。另一方面,他們在心底裏,真的不想香港淪為像內地那樣的城市,既不恥貪污腐敗,也不要社會不公,法治不彰,自由受制。
特別是很多人相信官商勾結,已經上達中央,因此一個緊靠中央的特首,必然不會向財閥開刀,將來官商勾結只會更甚,巧取豪奪只會更加猖獗,貧富不均只會更加嚴重,他們不會歡迎這樣的特首。
今天港人的心情,跟30年前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時完全相反,當年的信心問題,是害怕中央過「左」,再來一次「文革」;現在信心不足在於恐怕中央過右,延續社會不公,卻同時壓制反映和反對的自由。

中央和建制派的特首候選人,都要直面這個全新的形勢。事實上,發展到今天,貪污腐敗、貧富懸殊、社會不公、法治不彰,是中央同樣迫切要處理的問題。中央要像以前爭取港人信心那樣,再三表明在這些方面,中央和特區的方向是一致的。
至於港人最珍惜的自由,香港和內地情況和價值觀等有很大的差異,中央除了繼續以言行顯示它嚴格遵守《基本法》,不干預香港的自由之外,建制派特首候選人更加要突出他個人的理念,即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權利與義務之間的平衡點。
我們首先要相信市民普遍是理性的,只要把道理說清楚,尤其是市民中的精英構成的選舉委員會是會接受,並且會摒棄反對派矛盾百出的那一套。
到上台之後,特首緊靠中央,與建制派結為堅實的執政聯盟,獲得足夠的支持去大刀闊斧消除官商勾結、貧富懸殊、社會不公、法治不彰;以亮麗的政績,向市民證明這是香港未來的正確路線。

這樣做的話,特首的兩個婆婆:中央和市民便能走在一起,特首便不會再左右做人難,行政主導才能得以落實和發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