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TVB 2011-6-26《新聞透視》「輻射恐慌」--徵求專業的觀後感

TVB2011-6-26《新聞透視》「輻射恐慌」
徵求意見

【註:個人認為2011-6-26日的《新聞透視》「輻射恐慌」問題極大。節目幾乎完全否定日本核事故對人、對食物、食物鏈造成影響。連同較早前的一集(TVB的《新聞透視》已不只一次談日本核輻射),幾乎認為因核事故而避開日本食物的人是「無知」,觀點意見及主播的立場是沒有平衡的一面倒。

很可惜,文科人說不出關鍵處,現附上該集的內容簡介及Youtube 地址,徵求意見。有專科專才看後,歡迎來意見。
文科人很外行的疑問如下
1. 節目內連切爾諾貝爾事件對當地人的影響也否定?!準確嗎?──看過三幾套正規而詳盡的相關外國紀錄片;確是在數據上出入很大,有些也很難證明,因為多病發於數年之後,而且病情因人而異,甚至只影響之後出生的下一代。
2.    「核洩漏」的「危險」及「毒害」,就只是現時人人都可以買到的「輻射測試器」所能檢出的那種影響嗎?銫、鈈等不知名的、不會令人即時死亡的毒素,是現時電視台記者及影片中那種「輻射測試器」即時讀得出來的嗎?別忘記日本的核電廠是核燃料棒已證實有損。
3.    「核洩漏」,只得「輻射」一種影響嗎?
4. 赤裸裸的雙重標準,立此存照──且以TVB對待日本核輻射的「寬大」立此存照(節目中甚至認為不應將輻射「妖魔化」),看看TVB是否用相同態度去看待中國的核電廠。──大丫灣核電廠未出事故,可是它及現時運作的、比日本技術更先進的廣東核電廠,卻被香港傳媒「妖魔化」(用節目的字眼)
5. 另有通識思考:輻射無色無味,不會影響食物味道,也不會令人即時死亡、甚至誰最終因而有病也因體質而異;因此,不斷「於當下、即時」訪問遊日回來的人,以證明食物仍然好吃新鮮,回來後也「沒事啊」,意義何在?
────────────
輻射恐慌  播出日期: 2011.06.26 ()
主持:吳璟儶 記者:翁振輝 內容介紹:

  日本核危機引發全球對輻射的恐慌,這次核危機會造成多少人死亡?有專家估計,不會有人因輻射而死,早前東京的食水受輻射污染,專家計算,要飲數百年才增加百分之四致癌機會。切爾諾貝爾事件後,聯合國組織的長期跟進發現,事件帶來四十七人死亡,六千八百四十八人患甲狀腺癌,當中九成多數能治癒,高輻射地區的畸胎率甚至比低輻射地區的還要低,但當地居民想像輻射問題嚴重,這種心理恐慌被稱為「輻射恐懼症」。

十年前香港華仁中學發現數名學生患癌,有人歸咎校園下面的隧道內,放置了低輻射廢料,但隧道內原來只是螢光表面,煙霧感應器等廢料。日本核危機後,不少港人不敢吃日本食物,甚至連到日本旅遊也不敢去,這種對輻射的恐慌,又是否恰如其份呢? 
上半節
下半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