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3日 星期日

香港有近千名大專生、八十後領綜援

這是個很好的「通識教材」
香港有近千名大專生、八十後領綜援


【批註: 
這是一個大家很切身的問題,鼓勵大家說說你們的看法!!大家注意,談到有問題的八十後,我會加「」。深知香港絕對不是所有八十後都如此不濟;只是,他們佔去了傳媒的最大版面,他們的聲音彷彿就代表整個社會年輕人的聲音。我有不少八十後(出生)師妹,都是大學畢業生,畢業後敬業樂業地工作,活得有聲有色。

讓我們透過對下述新聞及專欄之討論,反思那群「八十後」出了甚麼問題;深信別人的言行如一面鏡子,透過鏡照得出比較,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

期待讀到你們的回應,很想聆聽你們的心聲。

請從中反思:

1. 先不要把它看成是假設性的問題,直接問自己:「假如是你,你願意如他們般生活嗎?」

2. 有些「八十後」很「心安理得」地領綜援,他們自言領綜援後不用謀生,有空間去做義工及過有創意的生活--你認同嗎?認同/不認同的原因何在?他們用這種思維看待生活,存在甚麼毛病?

3. 行有餘力,同學可以把新聞中的那一群大專生及「八十後」,跟《下鄉手記》中那位八十後比較,你會有很大啟發!!

個人感想。香港部份年輕人(我不說是全部,起碼在這網站聚攏的年輕人不屬於「該類」人)有虛質化的危險;即是實事不多做幾件,卻不斷用「食即食麵/喝即沖飲品」的心態去摘取生活中的道德光環。想活得高尚有意義,卻又不肯捱,不肯一步一步地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下一郵為大家附上《下鄉手記》

香港經濟日報 C06  |   世情館  |   關人馬事  |   By 活力先生  2011-04-02
切勿縱容大專生  活力先生

  睇見報道,指有成九百大專畢業生走去綜援過活,即時令我阿活火都埋。
  香港市民有無機會入大學或大專,都要科款資助一眾大學及大專生。
  !要社會延續發展,就要培育人才。好,能入讀香港各間大學,起碼已成為人上人之幸運兒。完成三、四年學業,受納稅人恩惠,咁,到回報時候咯?
  我頂班友頭錘,竟然重好意思走去綜援?知唔知醜字點寫?
  最衰有班政客連呢種負面現象都抽水,乘機賴政府發展六大產業不力,令年輕人失業。
  有無再荒謬呀?小弟親身目睹,過去一年,幾十個老友仔女及自己親戚子弟大學畢業,個個聲已搵到工。當然,大部分並非想做乜就做乜,喂,你老幾呀,一出社會就想有「理想職位」?
  今天職場求才若渴,大學生只要略略「屈就」,必有工做。起碼騎牛搵馬都殺住先,好過攤大手板綜援咁乞人憎。
  綜援設計,乃作為老弱傷殘、無力謀生者之安全網,香港人百分之百心甘情願對不幸者施予援手。
  但,你呢九百個大專生,有無照鏡?究竟中乜降頭,寧願都唔先搵個「舞台」表演一下有乜用處。
  近年民粹主義氾濫,已到累死年輕人地步,作為一個香港人,我阿活怎不大喝一聲:消滅大專生綜援於萌芽狀態!
 -----------------------------------
 
星島日報 E06  |   專欄  |   細說新事  |   By 辛翠時  2011-04-02
八十後拿綜援 

報載香港人領取綜援的年齡,有年輕化趨勢,三十歲以下領取綜援的人士,在二○○八年一月有四千二百人,二○○九年有五千人,二○一○年有五千九百人,今年一月有六千人。不單止年輕化,綜援人士的學歷也「大有進步」,在二○○八年約五百人擁有大專程度,今年增至九百人。
培養一位大學生,少說也要政府撥款每年二十萬元左右,並非廉宜。可歎的是,讀完大學/大專,九百人卻找不到工作或不願工作,並且覺得拿綜援是社會權利,不是施捨,更不是羞恥。
納稅人交稅,是否願意支付年輕人士,特別是大專生的綜援,頗成疑問。一個未能證實的消息指,一、兩位領取綜援人士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為了有時間回到校園,策動師弟妹反對建制、反對政府。社工教授周永新說一些年輕人找工作以興趣和理想為先,講求滿足感,以綜援過活,換取有創意的生活空間或做義工。
甚麼是「有創意」的生活空間?終日遊山玩水乎?每天看漫畫打機乎?每天逛街「蒲吧」乎?還是繪畫、寫小說、練武功?身為納稅人,辛翠時對此說很反感,我們願意支援清貧長者的生活或是不幸單親、傷殘家庭的綜援,但應該對八十後領取綜援說不,五十歲以下的身心健全人士(非精神病者及傷殘人士):領取綜援應以兩年為限,有特殊家庭需要者除外。今天香港的失業率不斷降低,很多公司的藍領職位找不到工人,但數千名三十歲以下人士竟然自甘游手好閒,領取綜援,對納稅人是一種衊視,政府必須正視。

----------------------------
太陽報 A07  |   港聞  2011-03-29
大專生失業綜援人數飆升 
 
【本報訊】港府於○九年提出發展六大優勢產業,但反導致擁有副學士、高級文憑等大專學歷的人士搵工難上加難。社會福利署數字顯示,今年一月底約有六千名三十歲以下人士因失業而領取綜援,其中九百人具大專教育程度。關注團體批評,產業發展一直「只聞樓梯響」,港府欠缺宏觀願景及具體目標,令青年難從六大產業尋找出路,僅能靠金融、樓市等炒賣行業維生,失業率長期拋離其他年齡層,團體警告港府若繼續忽略實際發展六大產業,未來只會「炒到變大鑊」!

發展機遇關注組的研究顯示,十五至十九歲青年的失業率,長期高企約百分之二十,遠比其他年齡層約百分之五失業率高。研究更指青年的學歷與就業情況不成正比,擁有副學士、高級文憑學歷的大專非學位市民去年的平均失業率,反比高中生高百分之零點四,達百分之四點九。

變身「大口氣產業」
關注組召集人陳智恒指出,青年就業出路狹窄,與港府推動醫療、教育、環保、檢測及認證、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此六大產業欠方向有關,「青年唔知六大產業有咩方向、前途,點會投身,反而會去炒樓、炒股。」關注組又指出,與本港同為亞洲四小龍的南韓,在發展文化創意優勢產業時會訂下具體可量化的目標,反觀本港完全欠奉。立法會議員潘佩璆批評港府「齋」發展六大產業,「六大產業變大口氣產業,政府等運到,可能運到都把握唔到。」
另外,社署數字顯示,三十歲以下的「80後」因失業而領綜援的人數持續上升。○八年一月底,約有四千二百名三十歲以下人士因失業而領取綜援,至今年一月底,人數更飆升至六千人,當中超過一成約有九百人擁有大專教育程度。

------------------------
東方日報A20  |   港聞  2011-03-29
80後大專生 近千人領綜援 

……
南韓完善機制 香港欠奉
關注組又指,與本港同為亞洲四小龍的南韓,在發展文化創意優勢產業時會訂下具體可量化的目標,如要成為全球五大生產國及創造一百萬個職位等,並為相關產業提供稅務優惠、獎勵機制,反觀本港完全欠奉。立法會議員潘佩璆舉例指,本港私營醫療市場甚具發展潛力,但港府無積極培訓人才,近年醫生人手嚴重短缺。他批評港府「齋」發展六大產業,「六大產業變大口氣產業,政府等運到,可能運到都把握唔到。」關注組建議政府為六大產業制訂具體可量化的目標,並提供稅務優惠、土地支援、技術培訓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