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勵志的真人真事

【按:不知從何時開始,當代的所謂文學,包括藝術,已難有吸引力令我一讀、一看,原因是不少讀了、看了,也會「呻笨」(上當),白白浪費時間!!而且是愈有知名度的,愈「垃圾」。
以文學為例,書評已跟鑑賞力「脫節」,到了「任他詮釋」的地步;而文學作品,也與人生脫節,作者識見、思想及真感情均欠奉。而所謂批評社會的文學、文藝作品,都只得很表層的揭示,完全沒有力透紙背的那種張力(又想起魯迅、陳映真等大師級的巨人);於指向外在的社會矛盾之同時,沒有直戮在當中生活的人心──而且不是反派的、普通人的人心
相反,一些非文學的出版物,讀之,讓人有啟發,能感受「人味」。
以下這本書,讀了《經濟日報》的書介,我想,我會買來一讀。】

──────────────────

香港經濟日報 C05  |   讀樂樂  |   讀樂樂  |   By 韓潔  2010-12-17
不會過期的快樂記憶 Winnie the 
 
  在電影《重慶森林》裏,忘不了女友的金城武狂吃過期的罐頭菠蘿,卻同時提醒自己,每樣食品都有一個最後限期,過期就不宜食用了,「如果記憶能夠裝在罐頭裏,就永遠不會過期吧。」如果記憶裝在一本書裏,一樣不會過期吧。讀 Winnie the 菇(黃敏詩)的新書《此日期前最佳》時,我這樣想。

  生離與死別,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話事權,就像 Winnie 的母親,為家庭、家族生意吃苦大半生,正當生意返回軌道,子女學成,竟證實患上第三期肺癌,縱然比醫生估計的「剩下 9 個月壽命」多活年許,但享年 59 歲,畢竟走得早,走得突然。
  慈母離世給 Winnie 極大衝擊,事隔 8 年的今天依然刺痛在心,在記者面前一提亡母即時眼紅,第二句已哽咽流淚,說不下去了。
  2000 年,因為母親患癌,在 I.T. 界如日方中的她,決定辭職回家相伴;不夠兩年,母親撒手塵圜,為了減輕喪母之痛,她回到家業「聯記號」,未幾,結束曾踞行內龍頭位置、但已日走下坡的家族蒜頭貿易生意,並創立野生菌品牌 - 她和聯記號和她的故事,早被多份報章雜誌刊載過,也在飲食界廣泛流傳。
  她在報紙寫過飲食專欄,在自己公司的期刊寫過創業故事,但一直最想寫的,是母親的故事。因緣際會,去年她認識了皇冠出版社的編輯,結果生出這本書來,寫母親、寫聯記號、寫自己,也特地獻給母親盧芃。寫時,她先定了目錄然後寫內文,「估不到寫目錄〈天也不讓她辛苦〉,已止不住要哭了。」她一邊拭淚一邊笑告訴我。

快樂 可選擇
  「我們每天為生活盤算,為將來及各式各樣的目標努力打拼,但對自己的『有效日期』卻是懵然不知。」Winnie 在書自序寫道。產品有保質期,不能重演的生命,也該講究品質吧!她強調應享受生命,而所謂「享受」不一定是歎世界,而是「去做想做的事情」。這,關乎抉擇。在書題下,有這樣一句註腳:「這是一個關於選擇快樂的故事」。
  我好奇,在 Winnie 眼中快樂是怎樣的一回事?她指出,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快樂:十幾歲,是找到好的中學、大學。「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想我讀大學,當她幫到我去加拿大讀書,我好快樂。」那時,曾為全港蒜頭最大供應商的聯記號陷入生意危機,負債逾千萬元,Winnie 的學費全賴母親籌借回來。因為做過教師的母親,明白到讀書的重要,竭力幫這個最有書緣的女兒達成心願。
  「大學階段,朋友好重要,友情帶來快樂。」舉例,她在加國讀書時舉目無親,長假期必須離校外住,卻因家道中落而遭世交伯母的白眼,反倒是一位中學同學那素未謀面的雙親,待她如至親。
  大學畢業後,她回港工作,曾任 IBM(香港)客戶經理、德國軟件公司 SAP(香港)銷售總監。「在 SAP 工作時,我壓力好大,傾合約,唔衰得。」當時,她負責的每宗交易金額都很大,完成兩三宗已達全年銷售目標,所以她坐又想,站又想,做到三更半夜等閒事。
  「我問媽媽,你怎處理壓力?媽媽不單要籌劃,還要北上管理工人、驗貨……真的是體力勞動。她說,傻咩,點會有壓力?有就做囉!」在 I.T. 11 年,Winnie 提起的並不是快樂事,而是那種喘不過氣的壓迫感。
  「我有事就跟媽媽說,她就好似一個咕。當然,她不能建議怎去爭取合約,但每次總給我一個答案、觀點。」她又說:「你做人、做生意,都要認清楚自己的價值,好多人擺得自己太高,快樂也是相對的,不要期望太高,有就有,來就來,就似我媽媽一樣。」

女人 不同時
  母親,Winnie 時刻掛在嘴邊,也花了大量筆力去寫母親和父親。「爸媽的故事,是反映舊的價值,當今社會扭曲了:以前的女人家有困難,她不會(出)走,她日曬雨淋,用 10 年還債;現在,兩夫婦有困難,不少人丟下子女自己跑掉。我爸爸欠人錢不會申請破產。其實破產便不用還,為甚麼他要用 10 年去還債?不就是責任?」
  老一輩,從社會動盪與不安走過來,明白到舒適並非唾手可得,特別刻苦耐勞、堅忍。回想母親的一生,Winnie 認為她沒有選擇快樂的權利。「她的擔子太重,甚麼事也扛上身,她隻身嫁到香港,嫁到傳統的潮州大家庭,第一個兒子夭折,之後生了 3 個都是女,壓力可想而知……後來 5 個子女長大,她還在擔心,而且總向壞的一面想。」Winnie 認為,一個開心的人不應該悲觀。
  相較母親,處身不同年代的 Winnie 除了工作進退可以把握,為人妻、為人母也有很大的自主空間。打工出色,創業又有成績,Winnie 很想分享:是生活,不是幹活。書中,她特闢章節講解「快樂四大訣竅」。
  不過,提綱挈領如手冊,我反而看不入腦,一個個故事更容易吸收。書讀下去,我發現 Winnie 其實每一章都在多謝人。帶欣賞、感激的心去看身邊人與事,常常感恩、惜福,也許就是快樂的鑰匙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